赵婕荃吧 关注:94贴子:1,188
  • 5回复贴,共1

【成长语】情义无价,山高水长—北佛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先手"战术是我教给婕荃的,别说她了说我吧
如题,这个战术也不是我的原创,但是是我和婕荃搭档后我教给她的,这的确有点擦边球,但是这的确也是被规则认可过战术,相当于使用了一次"过",场上组合也都知道"先手"的意思,并没误导什么,否则我们也不敢用。要说小动作作弊,我们问心无愧。
婕荃是特别单纯可爱的姑娘,是最没心机的了,很开朗,满满正能量,要说这战术太恶心那就是我恶心,把她带坏了,是我连累她受过,希望大家知道真相,别误会她……
再多说一句吧,我们也都是最一般的学生,没什么特别之处,误打误撞参加了节目,却也没办法知道要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喜欢我的人,让你们失望了,我很抱歉,婕荃很无辜,这些话确实不吐不快,谢谢,泪别……


1楼2014-06-16 07:36回复
    给佛爷也点个赞


    来自iPad2楼2014-07-04 08: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7-04 20:2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04 20:29
        回复
          成语如画,瞬刻永恒
          吕继北 发布于2014年6月29日 20:25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不知道它是一首苏轼的诗,只当是一则广为流传的禅偈,也许是看得久了,竟逃不出一种空幻的印象,每每读之都倍感凄凉。本以为用短短四句诗概括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禅理已经是极为简练了,却发现它还有更加微缩的版本,雪泥鸿爪。四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意味深长的画面,也让我有了一个重新审视苏轼画外音的机会。
          终极关怀是所有文学永恒的主题。“每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迷惑——因为我们不了解生命真相,不知道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甚至不知道‘我是谁’——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就像生命中无法愈合的伤口,不时令我们隐隐作痛。”这样的痛,是诗人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在永恒的时空中审视我们的生命,我们所生活的、所感知的、所在意的一切都成了梦中说梦,在梦里,我们的悲喜歌哭那么真实,然而跳出梦外,却发现一切都虚幻的令人绝望。就像是飞鸿踏雪泥,我们留下了活过的痕迹,却在转瞬即逝的生命过后不再有任何意义。
          但是这幅画,雪泥鸿爪,却展现出了这种空幻中的生机,或许,这个瞬间,就是意义。这雪地上的一串脚印提示着的可以不仅仅是匆匆逝去的时光,它包含这时光中人所经历的一切,甜蜜的或者坎坷的,得意的或者失落的生活,它可能再也没可能被人解读,却永远充蕴在这串脚印之中。这个成语,将画面定格在一个永恒的瞬间,在这个瞬间,过去和未来紧密相连,也在这个瞬间,实现了对宇宙最高义的惊鸿一瞥,这就是顿悟。
          人之居也如诗,为了这种隽永的诗意,有些牺牲是必须的。如现代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在散文《一片树叶》中说的:“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花用自己的凋落闪现出生命的光辉,花是美的,人类在心灵的深处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热爱自己的生命。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一种欣喜”。因短暂而珍贵,是生命永远的二律背反,同时,也是诗意。而禅是最能符合这种生命诗意的宗教思想之一。用有限的生命来对抗无限的时空形成了悲剧,也是宗教的源头,然而禅宗却另辟蹊径,放弃了抵抗,选择了拥抱。在某一个有意味的瞬间,感受到了或许是梅花开出的淡淡清香,或许是钟声留下的清韵满天,恍然发现所有的悲喜、对错、因果、时空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过去和未来凝结在了这一刻,而在这一刻我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从来都是永恒的存在,“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刹那便是永恒。
          在中国诗中,希望留存这样永恒瞬间的诗作还有很多,比如朱光潜先生在散文《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谈到:“‘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人到底是怕凄凉的,要求伴侣的。曲终了,人去了,我们一霎时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好像又找到另一个可亲的伴侣,另一个可托足的世界,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这样的美感不是金刚怒目式的愤懑不平,而是如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泯化一切忧喜的平静肃穆,这便是一种超脱的、空的境界。
          而且,在禅的境界中,空不是梭罗所说的“默然的绝望”,而是真空妙有。我们并不是“朝向死亡的存有”,而是执迷不悟的众生,一朝顿悟而达到自由境界,便已把握永恒。而所谓顿悟,并不是获取了某种无人了解的知识,而是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周遭最平常的一切。如星云大师所说的,“悟是亲证的体会,悟是明确的观念,悟是透视的能力,悟是自性的觉醒,悟是明白的领会。悟是‘生死一体’,悟后觉得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悟是‘动静一如’;浮动的世界里有一个涅盘寂静,在寂静的世界里,又有无数生命在欣欣向荣地活跃着”。
          “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在我们生命中总有某些瞬间感觉那么神秘莫测,放佛之前的所有经历都把人指向这一刻,而之后的整个人生都从这一瞬间重新开启。这,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它总能将一种幽微要眇的情绪转化成一个意味深长的画面,将一个瞬间定格成永恒。


          5楼2014-07-09 15:39
          回复


            6楼2014-07-09 1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