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不嘉吧 关注:2贴子:73
  • 5回复贴,共1

【诗词】关于相思的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6-16 09:52回复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16 09:53
    回复
      长相思二首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16 09:55
      回复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唐诗评选》)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6-16 10:14
        回复
          我比较喜欢这两首:
          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
          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IP属地:广东7楼2014-06-17 23: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