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暮家族吧 关注:7贴子:396
  • 2回复贴,共1

武士道精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士道是日本神道教的主要内容。它原是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日本武士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最早的武士是在大化改新之后,作?封建贵族庄园的护从而出现的。后来武士不断壮大,开始介入政治。它本身分化出将军,大名,家臣,足轻,乡士等20多个等级,成为日本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势力。 
第一部武士的道德规范《贞永式目》是於1232年出现的。封建时代的武士,以“忠孝”和“武勇”为最高信条,随时准备去?他们的主人赴汤蹈火,为了表示他们的忠诚,维护他们的荣誉,他们会切腹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日本的武士是拥有武装的自营农民,所以具有农民式的主义。此外,打仗的原则是谁的武器性能好,谁的作战战术更合理,谁就取胜,这一原则今古不变。由此?生了尊重科学的风气。到了江户时代,学术和教育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学校。幕府也设立了现在东京大学的前身“昌平报学问所”,各藩有藩校,乡学和私塾,为町人(江户时代的商人,手工艺者),农民等百姓设立的“寺子屋”也布满全国。“寺子屋”的教育主要是实用方面所必需的读,写和打算盘。 
日本的文化主体是输入中国文化和经中国输入的,带有中国文化的印度文化。但是,日本有选择地将其“日本化”。来源於中国,印度文化而?生的是“文”,而来源於日本文化而产生地是“武”。 
中国文化以“仁”为核心,日本文化以“忠”为核心。日本取了“义礼智信,忠诚孝悌”,唯独忽略中国人奉之为首的“仁”。在古代,中日两国社会顺序都是“士农工商”,但是中国是“文士”,日本却是“武士”。 
武士道作为一种思想已达到了宗教的高度,它起源于中世纪对领主,藩主的绝对忠诚。对上级无限的忠诚,绝对服从。注重信,义,勇三条准则,崇尚武力和冒险,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集体观念高度深化。武士道从其发端之初起,统治了日本1000多年,其代表作是《地陶闻书》,它的主题十分明确:荣誉,慷慨赴死,对藩主的忠诚和修身。赴死的思想贯串全书。《地陶闻书》教导说,如果一名战士经常思索怎样去死才能无撼,它的生活道路就会是笔直而单纯的。在危险的境遇中它不会去想怎样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会勇往直前,投入敌人阵中,迎接死亡。因此,武士道也被称为“战士之道”。 
为了培养武士道精神,要学习许多东西,而主要是学会忍耐和冒险。为了学会忍受种种困苦,常常赤脚在雪地中行走,练习击剑和柔道,半夜到墓地裏去,整夜地处於“枕戈待旦”的状态,经受种种沈重的,甚至野蛮的考验。武士道文化蕴含著牺牲的精神。


1楼2008-01-15 21:42回复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4楼2008-01-15 21:44
    回复
      来源于摆


      5楼2008-01-15 2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