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 10:26
近年来,贵阳市坚持将加快棚户区改造作为“疏老城、建新城”的重要内容,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2014 年,贵阳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出“三年完成老城区、五年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并制定了《贵阳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014—2018年行动计划》,通过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异地平衡、整体推进等方式,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按照计划,2014年全市将改造各类棚户区216万平方米,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185万平方米,“三线”企业棚户区改造面积31万平方米。
贵阳棚户改造大步前进
作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的棚户区,它的存在是一个历史遗留的欠账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了城市中“二元结构”的一大表现,但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内需扩大和增加就业,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必要、也必须加快棚户改造的步伐。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表示,中央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从多方面努力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他表示欢迎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这一项目。冯俊还认为,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仍然是增长的,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是鼓励、保护消费需求,遏制投资需求。
据了解,2013年贵阳市共有2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挂牌,这一举措实现了新的突破。近日,贵阳市抢抓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140.1亿元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将专项用于34个老城区集中成片和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在此轮全国各省会城市积极抢抓国开行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的机遇中,贵阳市争取到的贷款额度位居前列。据悉,云岩区从贵阳市“一城两带六核”的产业和功能定位出发,围绕“5个100”重点工程,着力打造全市金融、商务、娱乐、文化、商业中心。此外,还有8个地块已通过调整,一环内黄金地块的改造为中心城区“腾笼换鸟”奠定了基础。棚改项目建设也进展迅速,大营坡开工建设16万平方米、中航城完成12万平方米;七公里“贵阳外滩”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雏形显现。
2014年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要求“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贵阳市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在前期与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加强对接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联动配合,精心梳理和准备项目,最短时间完善各项配套资料,得到了国开行的大力支持,先后两次总共争取到140.1亿元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有效破解棚户区改造融资难题,为推进全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棚户改造益了谁?
目前,全国共有480万套棚户区改造工程,在当下经济下行时期,资金来源是目前最大的压力。从具体数据看,中央财政正在加大对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扶持力度,2014年的补助资金将达到1980亿元,比2013年实际下达金额增加250亿元,而在2007年,这项资金仅有72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当下的工作重点:“作为政府来讲,更大的工作力度是放在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上。2014年保障房建设、投资的力度会比去年加快,这样的措施是惠民生的措施。”
加快棚户区改造,是一举多得。近年来,国家对多地棚户区进行改造,使不少百姓从中受益,改善了生活,圆了安居梦,城市低收入群众无疑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一片片低矮的平房被拆除,一座座回迁楼拔地而起,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美化度,更温暖了群众的心。
环境优美,道路整洁,这只是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外景”。作为回迁小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区配套设施是否齐全、小区功能是否完善,关系到每位回迁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以贵阳最大的棚户改造项目花果园为例,这个占地6000余亩、总建筑面积183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就高达50万人的超级大盘,作为贵阳棚改的典范, 当初的一个政策,造就了现在花果园的繁华,这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繁华景象。从棚户到高楼的优美转身,从平房到楼房的过渡,棚户区改造不是简单地拆旧建新和推倒重来,而要坚持把改造旧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新片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同步进行,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力,为百姓生活增加现代化新元素。
近年来,贵阳市坚持将加快棚户区改造作为“疏老城、建新城”的重要内容,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2014 年,贵阳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出“三年完成老城区、五年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并制定了《贵阳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014—2018年行动计划》,通过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异地平衡、整体推进等方式,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按照计划,2014年全市将改造各类棚户区216万平方米,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185万平方米,“三线”企业棚户区改造面积31万平方米。
贵阳棚户改造大步前进
作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的棚户区,它的存在是一个历史遗留的欠账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了城市中“二元结构”的一大表现,但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内需扩大和增加就业,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必要、也必须加快棚户改造的步伐。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表示,中央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从多方面努力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他表示欢迎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这一项目。冯俊还认为,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仍然是增长的,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是鼓励、保护消费需求,遏制投资需求。
据了解,2013年贵阳市共有2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挂牌,这一举措实现了新的突破。近日,贵阳市抢抓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140.1亿元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将专项用于34个老城区集中成片和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在此轮全国各省会城市积极抢抓国开行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的机遇中,贵阳市争取到的贷款额度位居前列。据悉,云岩区从贵阳市“一城两带六核”的产业和功能定位出发,围绕“5个100”重点工程,着力打造全市金融、商务、娱乐、文化、商业中心。此外,还有8个地块已通过调整,一环内黄金地块的改造为中心城区“腾笼换鸟”奠定了基础。棚改项目建设也进展迅速,大营坡开工建设16万平方米、中航城完成12万平方米;七公里“贵阳外滩”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雏形显现。
2014年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要求“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贵阳市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在前期与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加强对接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联动配合,精心梳理和准备项目,最短时间完善各项配套资料,得到了国开行的大力支持,先后两次总共争取到140.1亿元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有效破解棚户区改造融资难题,为推进全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棚户改造益了谁?
目前,全国共有480万套棚户区改造工程,在当下经济下行时期,资金来源是目前最大的压力。从具体数据看,中央财政正在加大对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扶持力度,2014年的补助资金将达到1980亿元,比2013年实际下达金额增加250亿元,而在2007年,这项资金仅有72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当下的工作重点:“作为政府来讲,更大的工作力度是放在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上。2014年保障房建设、投资的力度会比去年加快,这样的措施是惠民生的措施。”
加快棚户区改造,是一举多得。近年来,国家对多地棚户区进行改造,使不少百姓从中受益,改善了生活,圆了安居梦,城市低收入群众无疑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一片片低矮的平房被拆除,一座座回迁楼拔地而起,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美化度,更温暖了群众的心。
环境优美,道路整洁,这只是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外景”。作为回迁小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区配套设施是否齐全、小区功能是否完善,关系到每位回迁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以贵阳最大的棚户改造项目花果园为例,这个占地6000余亩、总建筑面积183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就高达50万人的超级大盘,作为贵阳棚改的典范, 当初的一个政策,造就了现在花果园的繁华,这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繁华景象。从棚户到高楼的优美转身,从平房到楼房的过渡,棚户区改造不是简单地拆旧建新和推倒重来,而要坚持把改造旧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新片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同步进行,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力,为百姓生活增加现代化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