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皇后吧 关注:154贴子:2,072
  • 8回复贴,共1

【古典红颜】今朝鉴——那些女子的幸福与忧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06-19 16:07回复
     东周卷:
      郑庄公母亲武姜——偏心眼的坏妈
       番外:霸业渐衰
       特别篇:关于中华女性起名渊源
      卫宣公夫人宣姜——女人,美丽无罪!
       特别篇:审美标准的变化
       特别篇:红颜祸水新议
       中西方比较:中国悲剧PK古希腊悲剧
       历史总结:红颜薄命吗?都是自主意识缺乏惹的祸!
       中西方比较: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东东?
      秦穆公夫人穆姬——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的前因后果
       历史总结:秦晋之好的终结
       生活感悟:情商,胸怀,母性光辉
    汉卷:
      汉武帝元配皇后陈阿娇——金屋藏娇等于长门废后
       历史总结:武帝不幸的幸运妻子(武帝后妃盘点)
       生活感悟:现代女生职场生活守则:学会“忍”与学会说“不”
      汉宣帝发妻皇后许平君——“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悲剧
       中西方比较:平民化《梦的解析》——关于西方人释梦
       历史总结:爱情谜案之永远的遗憾!与问号?(比较唐婉)
       特别篇:男女爱情择偶观的差异
      女史大家班昭——女子也可以:追求理想,坚持信仰
       特别篇:《女诫》之七诫的现代解读
       生活感悟:坚持自己的理想与道德底线,事业家庭双丰收!
      东汉和帝皇后邓绥——我的性别是政治家
       特别篇:邓绥与《女诫》
       番外:蔡伦与造纸术
       生活感悟:向邓绥学习一点腹黑
      一代才女蔡琰——才女之殇
       中西方比较:夫妻尊重与恋爱光晕效应
      特别篇:古代的“女生苦相”
       生活感悟: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历史总结:面对困境,珍视婚姻,活得有尊严(比较桃花夫人息妫)
       生活感悟:择交“懂”友,不分男女
    魏晋卷:
      西晋才女左芬——身为妃嫔心为才
       番外:“洛阳纸贵”之左思
      名流才女谢道韫——不做命运的奴隶
       生活感悟:女人也可以练就一身优雅的气度与豪情的气魄!
    唐卷:
      唐肃宗女儿和政公主——公主的典范
       历史总结:唐玄宗后妃盘点
       番外:安史乱起
       特别篇:安禄山——每个中国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帝王梦
       番外:乱点英雄谱
       特别篇:文弱书生还是爷们将领?记大书法家颜真卿
       番外:宁国公主与回纥
       生活感悟:性格决定命运的又一论证
       生活感悟:女人要有点投资意识
       特别篇:女生投资理财入门系列(没办法了,本人职业,难免啰嗦了)
       起点:25-30岁间累积你的第一笔自赚财富
       理财两部曲之一:基金定投能成为巴菲特吗?
       理财两部曲之二:投资保险能赚钱吗?
       女人一生最大的投资:婚姻
       女性投资的一些禁忌
      唐代宗皇后沈珍珠——二十年生死两茫茫,情难忘
       番外:“神相”李泌
       番外:兄弟情深
       特别篇:张良娣与李辅国——火星撞地球
       番外:复杂的宫廷斗争
       生活感悟:做个常驻人心的闪亮女性
      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最富历史戏剧性的中国公主
      特别篇:大唐“辣”主志
      番外:传奇公爹郭子仪
      KUSO:独家专访——拒绝与公主结婚的江教先生
      番外:中唐的两个元配王皇后
      特别篇:富不过三代的浓重思考


    3楼2014-06-19 16:09
    回复
      黄泉认母
      剧名:《黄泉认母》
        原著:《左传》、《东周列国志》
        原作者:左丘明、冯梦龙
        出品人:王莞蓉
        上演地点:郑国
        剧场:郑国某风景秀丽的山洞内
        时间:中国东周初期
        排片表:白金版历史一次公映,欲购从速
        策划兼编剧:颖考叔
        制作人:祭仲,子封
        主要演员:郑庄公(郑国国君,武姜的儿子,共叔段的哥哥)
        武姜(郑庄公和共叔段的妈妈)
        其他主要演职人员:颖考叔,祭仲,子封,子都(均为郑国大夫)
        群众演员:郑国所有子民
        后期制作:王莞蓉之红颜签博客(绝非广告,手下留情啊!)
      郑国宫室内,侍奉国君的人们大气也不敢出,因为国君自战事回宫以后就一直坐着不说话,面色铁青,但是手心里却紧紧地攒着姜夫人留给共叔段的那封信,低头略带恨意地凝视着它,仿佛要在那个竹简上看出一个硕大的洞方才罢休。
        他们不知道,此刻,庄公的心里已经有了个决定,只要这个决定一经出口,必让天下人张大眼睛和嘴巴,但他还是要做,他已经忍了许多年,从很小开始就一直忍在心头,强压怒火。如若再忍下去的话,他的情商就要爆炸了!
        就在这个诡异的气氛中,武姜气冲冲地跑了进来,她瞥了儿子一眼,颇为不屑与愤怒:“寤生,你看看,你做的好事,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亲弟弟的啊?”左右互相对望了一眼,心想:武姜夫人,您老还是省省吧,都撞上枪杆子啦!
        庄公沉默地看了她一眼,旁边的子都会意,将武姜给段的信拿了给她看。武姜的脸色顿时大变。
        庄公面无表情地问她:“母亲,这东西您该不会不认得了吧?”武姜大叫,“不是的,寤生啊,事情不是这样的!”
        “哦?”他突然笑了,脸上是作为一个战胜方君主阴沉的笑容,左右的人却只觉得背后阴风阵阵,国君的这种笑容并不多见,通常也意味着不容质疑的自信与威严,“真的吗?不认得了,原来是不认得了呀,哈哈哈。”他的心底却忍不住划过一道身为一个不得母亲宠爱孩子的落寞。
        “够了,够了!您再多说也是狡辩。我已经决定将您送到城颖去,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说完,缓慢地闭上了眼睛低下了头,偏偏那长发遮住了他垂首的容颜,没有人能看清他的面部表情是什么。
        “不,不,寤生,段已经死了,你不在我身边,我一个女人怎么过啊?”
        子都派人拉着大叫的武姜离开。
        待庄公再抬头,身为统治者的冷漠早已让他戴上了惯常的面具,也为自己的心绑上了一条沉重的锁链。
        祭仲和子封却迎了上来,老狐狸祭仲揣摩着君意,小心的斟酌词汇道“国君,此事能否再行商议?”庄公颔首不语。
        


      7楼2014-06-19 16:11
      回复
        又过了几天,我们这出戏的编剧大人颖考叔同志来了,他来参见国君的理由是述职进供。
          庄公很好地款待了他并赐给他肉吃,古人能吃到肉大概是很不容易的,这点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的《曹刿论战》里看多过,只有当官和有钱的才能吃上,一般老百姓是过年过节才偶尔打牙祭。颖考叔吃着吃着却把肉给留了下来,庄公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家有妈妈,吃的都是我给做的食物,却没给她尝过国君厨师的菜艺,就请国君把您的食物赏赐给我吧。庄公黯然无语,最后说你有母亲可喂,我却没有。于是颖某人又假意发问,当然是假意了,郑国全国都在传这件事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问”充其量只是个借口罢了,“敢问何谓也?”
          庄公遂将和段的前因后果都讲了一遍,最后又说了黄泉见母的誓言,并对此深感后悔。
          颖考叔却突兀地笑了,把旁边的子封等人都吓了一跳,他提议国君挖地见泉,在那里见姜氏不就可以了么。
          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深为国君母子发自内心的祝福。惟独子都大夫有点不开心,他心里很郁闷,祭仲和子封都没想到那么好的计谋,倒是这个颖考叔讲了几句话就让国君开心得不得了。
          接着祭仲和子封就开始派人挖洞了,他们奋力地挖呀挖的,终于挖到水了,于是向国君秉告。
          庄公与武姜就这样在洞里见了面,场面十分感人,见者无不动容,即所谓的“黄泉认母”,又称“掘地见母”。
          庄公在洞里对武姜说:在这里再看见母亲您,真是后悔当初啊!
          武姜到了洞外则对儿子说:孩子啊,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吧!
          等他们一起出现在洞口的时候,外面的百姓都聚集着,直呼“国君英明”。郑庄公见这部棋走对了,想想功劳最大的就是颖考叔,于是封他为大将军,与子都大夫公孙阏共掌兵权。这子都可火大了,嘀咕道“颖考叔有啥了不起的,还和我共掌兵权!”但他的说话声被“国君英明”的口号掩盖,郑庄公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已经埋下了臣子不和的祸根,还犹自沉浸在国民对他的爱戴之中。
          《左传》上说黄泉认母以后“遂为母子如初”,此观点窃以为只是出于表面景象。设想两颗已经破碎过的心再拾起来接缝是很困难的,况且对于古代女子的武姜来说丈夫已去,就只能靠儿子了,没了共叔段当然就得靠长子了,即使不喜欢也得认了。一个人不会几十年不喜欢一个人,突然某天心血来潮地又爱上他了吧。而对于庄公来讲,国内舆论压力恐怕也是他不得不选择黄泉认母的原因。
          总之,是是非非,林林总总,只有他们两个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却说郑庄公认了母亲,在百姓中树立了更高的威望。一个成大业的君主,光他自己有远大志向还显然不够,他的身边必定也是人才济济、群雄辈出。
          现在庄公身边似乎也是这样:
          祭仲:老谋深算,能说会道。
          子封:德才兼备,堪当大任。
          子都:超级大帅哥级别人物,之所以要加“超级”二字,因为大帅哥还是有很多的,但是超级的就少了吧。若非有独特的历史趣闻,他是不会被网友戏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的。《诗经?郑风》之《山有扶苏》诗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就是形容郑国的子都大夫无人能及的容颜。小姑娘与情人幽会,兴致满满,虽然知道自己那一位的容颜永远不可能与子都大夫的绝世想媲美,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她心里,他就是她的“子都”。这里的子都已经成了郑国帅哥的“代名词”,好比今天的小女生们提到某某男性影视超级巨星时的激动心情。估计这个子都在当时是郑国无数少女心中的偶像、天王巨星级别的人物,甚至名声远扬国外。难得的是他武功也很好,可以说是才貌双全。据说连庄公都是他强大的后援粉丝团中的一员,可惜此人气量太小,情商颇低,最后也就死在这个上面了。
          颖考叔:《诗经》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就是歌颂像颖考叔这样孝顺的好儿子,难得的是他还能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国君,而且也有思想和计谋,是个非常不错的人才。
          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朝着有利于庄公的一面发展,面对着逐渐衰微的周王室,郑庄公要先于春秋五霸笑傲群雄了。
          


        8楼2014-06-19 16:11
        回复
           番外:霸业渐衰
          郑庄公克段与认母后就开始走上了轰轰烈烈的称霸东周初期之路。于他在位期间,郑国也的确强大鼎盛,但由于其没能与诸侯各国歃血为盟,所以不是像春秋五霸那样名副其实的霸主。况且在他死后,郑国的景况每况愈下。
          这其中有诸多理由:
          首先,人才流失。这就不得不提子都大夫与颖考叔在“黄泉认母”后的一段往事。先是子封大夫死了,然后颖考叔在一次战争中被嫉妒的子都射杀,子都后来也因内疚而自尽。关于这位东周大帅哥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是承受不了精神压力而自杀,一种也说他是自杀,不过更添加了韩剧式心如死灰的爱情路线在其中。
          原来,郑庄公见到颖考叔死了,内心万分悲痛,接着就想到了慰藉家属。看着漂亮的颖考叔之妹,不如把她嫁给子都吧,或许也能算是一种心灵慰藉了。怎么说这子都也是国家偶像,虽然无数少女的心就此被粉碎,不过国君的命令谁又敢不从呢?
          新婚之夜,子都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新房,他轻轻地握住了妻子的手,却发现她的柔荑握着一个冰凉的东西,定睛一看,竟是他用来射杀颖考叔的那把利器的尖顶。他愕然,一颗心瞬时跌进了一个又黑又深的无底洞,内疚自责之心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居然选择用自杀来完结自己的一生,颖妹看哥哥与丈夫都死了,生无可恋也跟着死了。
          真又是个适合翻拍成影视的悲剧啊!但对于庄公来说,却是几个悲剧同时发生了。突然死去三位重要臂膀,对庄公的事业影响怎能不大?
          所以说这个子都大夫的情商真的是太低了,估计是因为人长得太俊,外加家境不错,从小就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突然有一天看到国君中意别人了,心理极度不平衡下杀了人。不过又由于从小接受的都是要做好人好事的教育,实在忍受不住良心的谴责于是自杀。
          故而,这个故事就是要教育我们这些小朋友:为人处事要大度一些,凡事不必太斤斤计较于得失。
          其次,败在庄公的“公然”二字上。《左传》有记《周郑交质》,说的就是周平王与郑庄公互相把儿子作为人质交换到对方地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奇怪的事情?说穿了就是因为互不信任。周天子不信任郑庄公,因为郑庄公做事太“公然”。不止如此,后来庄公还公然地打败了由周天子发起的蔡、陈等四国联军,公然地射伤周天子,当然这也开了东周的先例。经此一战,东周王室的地位越发衰微。不过后来的人,比如一代枭雄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显然处置手法比庄公要高明许多。
          故而,这个故事就是要教育我们这些小朋友:为人处事要低调一些,真正的强者往往是深藏不露的。
            举报 回复 楼主:王莞蓉 时间:2011-12-18 13:15:45  第三,庄公有点走他老妈武姜的老路了。真不知是武姜对他的影响还是怎么的,他自己早年也深受其害啊!或许,男人是个很奇怪的动物,嘴上虽然不说,然而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往往如同巨型的章鱼触角一般,深深地缠绕住自己的内心深处。
          庄公先娶邓曼(邓国曼姓女子)生长子姬忽,后又娶宋国雍氏之女生了姬突。自从有了这个突以后,他也开始宠爱年轻的老婆生的儿子了。
          这个长子姬忽倒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在他长大后,据说长得也是非常滴英俊潇洒,不一定有子都大夫那样的天王巨星的风采,但估计校草之类的级别大概还是有的吧,拍拍杂志照片,当当平面男模总还是绰绰有余的。总之,他也是那种很得众多少女的爱慕与拥护的男人之一。
          在这种强烈的追星风的号召下,齐国国君极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这个风采俊逸的小帅哥。文姜和她姐妹宣姜都是春秋时期的大美女。文姜后来嫁到鲁国,但一直和他异母兄长齐襄公的关系不明不白,结果齐襄公就杀了文姜的丈夫。从这里看,似乎姬忽没娶文姜小姐恰好逃过了一个死劫。
          八过此事还有下文。
          姬忽是拒绝了文姜,而且回复的内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态度非常生硬,语气非常令人不快的那种。他说:你们齐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而我们郑国对比你们的综合国力来看实在不是一个等级的……却说忽的老师祭仲得知忽如此的奇言怪论以后深觉不妥,但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孩子都拒绝了,你能咋样呢?
          祭仲的考量是有道理的,也正因为齐国是大国,所以这个女人才更值得男人娶!就像现在许多男人喜欢找领导的女儿结婚一样的道理,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将来需要的时候“背靠大树好乘凉”呐!事实是庄公死了以后,郑国局势动荡,因庄公没很好地确认长子姬忽的绝对统治地位,后其四个儿子又分别即位并互相角逐倾压。而文姜这个女人在后来的表现倒还是有一些政治手腕的。如果她是姬忽的老婆,也许郑国的情况会有些许小小的变化,那么整个东周初期的政治格局可能就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的了。
          可惜,人生与历史都没有如果。
          虽然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新兴的平行宇宙理论的引入或许能够证实“如果”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不过至少我们现在所处这个世界的历史目前就只能是这样了。
          从这点来看,姬忽不娶文姜是有得有失的。
          统治者们可以无谓地为了自己的欲望与权力横加干涉国家的最高领导权,然而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们!在这种政权更迭平凡的日复一日中,郑国逐渐衰败了。明明曾经是东周初期辉煌一时的国家慢慢苍老,甚至到了后来,郑国还成为了一个专门依附别人、要靠看别人脸色才能勉强度日的小国家。《左传》中另一篇《烛之武退秦师》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可以这么说:共叔段的判逆就在于武姜;而郑国的霸业被毁就在于郑庄公。
          真是成亦庄公,败亦庄公呐,悲哉!
            


          9楼2014-06-19 16:12
          回复
            中西方比较: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东东?
            这个故事讲的是亚瑟王及他的圆桌骑士葛温的故事。
            亚瑟王东征北讨,一次为一位女王俘获,女王对亚瑟王说只要他能在几天后正确地回答出“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的答案就放了他。于是亚瑟王就回家了。
            在回去的路上,他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毕竟他是个大男人,女儿家之心如此细密,岂是他一介大丈夫所能臆测的?冷不防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个长相奇丑的女巫,她告诉亚瑟王:同样是女人,她能回答这个问题且保证正确,但条件是要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之一的葛温娶她为妻。亚瑟王看着女巫面容如此恐怖,与英俊潇洒又才貌双全的葛温骑士鲜明反差,所以回到宫中并未提及此事。
            但葛温骑士却从亚瑟王手下那里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坚定地要娶这个女巫,不管她再怎么丑,只要能救亚瑟就行了。于是两人就一起去找女巫。女巫亮出了正确答案:女人最想要的是自主权。亚瑟王遂将这个答案告诉了女王,女王很开心,因为亚瑟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那么葛温就必须娶这个女巫了。亚瑟王深觉对不起好兄弟,就在宫中为他俩设了个异常豪华的婚礼。其他圆桌骑士都深为葛温不值,表情明显厌恶。但葛温却如平常般谈笑风生,好像娶的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丝毫没有奇特的神情。这大概就是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亦或是中国人所形容的喜怒不显于色的高人?
            婚宴结束后,葛温与女巫入了洞房。女巫转过头去,当葛温再见到她时,她却成了一个面目姣好的女子。原来她也是某国的公主,为躲避不爱之人求婚而来此地,却因此而被那个爱她的人施了咒语,而且一天只能有半天时间才能恢复原来的美丽容颜,她问丈夫葛温:“您希望我在白天美貌,还是在夜间美貌呢?”
            大家想若妻子在白天美丽,那么对丈夫来说是光荣无比,有个美貌的妻子令其他同胞艳羡,但这样自己在晚上就难受了;而若爱妻在晚间美丽,那么做丈夫的在晚间就享受了大好时光,但白日却会被旁人指指点点娶了如此长相的妻子。
            葛温想了想最后回答:“亲爱的夫人,我想白天美丽还是晚上美丽对您的影响比对我大吧。因为容颜是夫人您自己的,决定权在您手里啊!”
            女巫公主突然笑了出来:“好老公,因为你说的话我的咒语被解除了。你是真正了解女人,尊重女人的男人,现在我可以一直保持我原来的样貌了。”
            这是个西方国家的传说故事。每个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夜深人静,扪心自问,都不一定完全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有时我们通常不一定了解自己潜意识深处的思索。这个故事却是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女性地位与权利的开始。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对女性来说亦何尝不是?
            现在社会开放了,我们活在现代社会的女性很幸福,很多选择也可以自己做决定,精神上不用过多地依赖于他人,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把自己决定幸福和生活的权利托付给别人,让自己活得更自在自由。千万别像宣姜那样别人让干啥就干啥!


            16楼2014-06-19 16:18
            回复
              另一巾帼闪亮登场
              说到秦晋在东周的关系,除了穆姬以外,还有一位女性不得不提,她就是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后来改叫文嬴。
              上文讲到惠公的儿子圉在秦国当人质。何谓人质?按照我们现在的讲法就是被绑起来,眼睛被蒙起来,没有自由,被人看着等待别人来救他的人。我们的这个太子圉当人质可开心了,吃好的,住好的,玩好的,甚至秦穆公还把和前妻所生之女怀嬴嫁给了他。这人质当的?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当人质吗?大概当时对人质的定义与我们现代的有些不一样,春秋时期的人质是专门去享受生活的,不像我们现在是等着被救赎的。可这太子圉也不知怎么想的,后来得知父亲惠公病重,怕君位被人抢走就想不告而别。临走总算有点良心跟妻子说了一声,当然这个告别场面的那个感人呦,在《左传》这本史书里被描述地一点也逊色于那些虐心的韩剧。
              圉急切地表达:你就跟我一起走吧!让我们一起创造明天更美好的生活!我怎能舍得丢下如此美丽的你呢?
              怀嬴含泪道别:不行啊!我怎能抛下父亲跟你走呢?没想到我们走到这一步竟然还是要分离了!小女子不才,但望夫君若来日有上位的一天,在您的记忆中还有我这么一个曾经爱恋你的女子即可。
              但是对于其他人,他都没有说,而且回国后还宣布与将秦国断绝往来,等于把堂堂的秦国公主给抛弃了。这回可真把秦穆公给气坏了。你说恩将仇报吧,你也太快了吧!而且你们父子竟没一个好人,我秦穆公好歹也是一国之主,怎么全养了一群白眼狼啊?要知道,多少年以后,统一中国的不正是我们大秦吗?于是秦穆公把晋惠公的哥哥重耳接回秦国,并把女儿怀嬴也改嫁给了他。
              如果你是重耳你敢接受这位女子吗?首先从辈份上讲,怀嬴(后来改叫文嬴,原因不言自明,改嫁了,就跟后老公了,因为后来重耳是晋文公)是重耳的侄媳妇。其次以当时秦穆公的愤慨心情来看,似乎他这次再嫁女儿是以挟带私愤为目的的,另外就是他可能有什么政治目的(事后已被证实,其实就是为了拥护重耳回国即位)。结个婚也算了,偏偏还五位秦国贵族女子一起被“打包”送给重耳。原来,姐妹同嫁一国国君是东周时期的结婚传统,滕妾越是陪嫁的多,越是证明这个国家的美女多,这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种国威的表现。
              固然,重耳心里已经无法接受怀嬴,那么反过来,怀嬴就能坦然接受这段婚姻吗?先不说其他,光从年龄来看,怀嬴心里就很不舒服了。不是所有女人都喜欢所谓的成熟男人,妙龄少女喜欢的也许是个和自己同龄的青春少年吧。所以,接到父亲命令结婚的怀嬴一直默默寡言。她父亲秦穆公是个男人,纵然再是纵横政坛,也算个风云人物,但是对于自己女儿的复杂细腻心思根本不可能参透。
              但是有个人却是感觉到了怀嬴的女子心情,她就是穆姬夫人。
                


              19楼2014-06-19 16:19
              回复
                 历史总结:秦晋之好的终结
                “秦晋之好,百年好合”是后世流传的佳话,讲述的就是穆姬和怀嬴的美丽故事。
                不过在穆姬夫人去世很多年之后,秦晋之好也真的有了终结。
                《左传》有载《吕相绝秦》,晋国写了个长篇大论,将一腔对秦的积怨和纠结全部抒发出来,这篇文章纯粹只是一种单方面的批评罢了。两国相邻,矛盾有时在所难免,就像邻里寝室矛盾一样不可避免。用罗贯中先生写《三国演义》时实践出来的真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虽然那时罗先生还没有出生呢!在那过去的近代史上,英国首相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谓的秦晋之好大概多半也是出于这种说辞,只不过开始的爱可能是假的,最后的情却可能是真的,比如秦穆公与穆姬夫人,晋文公与怀嬴公主。人世间没有那么多“之死矢靡它”般的爱,但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般的情,只要肯用心,还是比较多的。
                再说说那个怀嬴,此处应该称她为文嬴,因为后来的故事中多是有关她与晋文公重耳的。显然,穆姬夫人吸取了骊姬当后妈的教训,对文嬴这个继女不但抚养长大,而且还教了她许多人生道理。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趁机偷袭晋国,结果战败,许多将领被俘。而文嬴(此时已被重耳的儿子晋襄公称为母夫人,其实大概年龄比襄公还要小,这家子呀!)一番说词游说了襄公,意为应该将杀人凶犯(指被俘的秦将)让秦国来处置,这是借刀杀人的手法多高明啊,就不用劳烦襄公你亲自动手了。于是这襄公尊从母命(还真孝顺这个小妈),就真把人给放了!这足以证明文嬴智慧与口才的不一般了。
                因为秦穆公称霸之路的艰难,所以有人说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一大悲情英雄,那个“春秋五霸”的头衔尚有争议。战国后期,人称秦国自穆公以来没有忠信于他国的国君。我想,这样评价秦穆公是不正确的。秦穆公到晚年才终成霸业不是因为他不仁,恰恰是因为他有时又太重于“亲”与“义”二字。可叹他还要拖着一身累骨去罪哭崤山,这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角落,却没有人想到,几百年后,统一六国,平定中原的,正是曾经艰难称霸的——秦国。
                历史总是带着这种无限的可能性与改变性,才更加扑朔迷离。
                有趣的是,穆姬比她丈夫去世得早。而她的丈夫秦穆公与她的父亲、兄弟、侄儿都先后打过交道,而且这些接触都不是一般的亲戚拉拉家常那样的。这倒也是件蛮有意思的事情了。


                21楼2014-06-19 16:19
                回复
                  26楼2014-06-19 16: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