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合纵,就能生存下去吗?
战国的第一个阶段,是七雄诞生并且变法图强,其中尤以魏文侯图霸为代表。战国时期有声有色的大戏就从魏文侯的改革开始。正因魏文侯的改革,吸引贤才,战国早期历史中心就在魏。魏文侯手下贤才众多,能兴霸道,图霸、图强,实力大增,向东打,威胁了齐国,所以齐威王也开始兴贤,任用邹忌,还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大军事家孙膑。在齐国,文有邹忌,武有孙膑。所以,齐威王时期开始形成显赫的声势。魏文侯向西扩张,刺激了秦。秦就开始了商鞅变法。秦国变法完成了,马陵之战也打过了,魏国的强势就给比了下去,战国史就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即合纵连横时期。合纵连横时期是怎么回事?我们看地形,韩赵魏就是今天的河南、山西、河北一带,正好是当时天下的中心地带。韩赵魏,所谓的三晋,北边有燕国,西边有秦国,南边有楚国,东边有齐国。其实从地理上看,当时这些国家生存都比较难。所以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合纵连横,主要以魏国为中心。
连横就是秦国联合任何一个东方小国,拆散其他国家的联盟,从而给秦国创造机会。因为秦国在西边,其他各国都在东边。合纵是什么?合纵就是中间韩、赵、魏,再加上一个中山国,再加一个北边的燕国,因为燕国这会儿也不强,这几个国家团结起来,东边可以对付齐,西边可以对付秦,南边可以对付楚。合纵连横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政治,已经流于次等了。第一次合纵连横是东方韩、赵、魏加中山、燕五个国家团结起来,准备要大秦国。秦惠王,就是杀商鞅的那个人,当时就对这所谓的五国合纵说了一句话:连鸡不能俱止于栖。说这些国家,别看他们联合,就像一群用绳子拴了脚的鸡,不可能一起跳到栖息的木头上去。貌合神离的诸侯,根本就不会步调一致。
秦惠王确实把合纵的把戏看穿了。五国没有这样的大智慧。联合办事,相忍为上,凡是人群,只要联合、协作,就得有宽容、忍让的气度,这就是很高的德行。另外,还要公而忘私。五国合纵为什么?为最大利益。那么什么是五国的最大利益?就是生存下去。但是,五国的君主没有这样的心胸和智慧。或者说,要求五个君主都有这样相忍为高的心胸,不做害群之马,不做败坏大局的事情,这太难了。秦惠王老早就看到这一点,给他们起了小名——“五只鸡”,而且是拴了腿的鸡,飞不到一块去。结果,公元前318年这“五只鸡”来了,打到了函谷关。秦国一出兵,尽是伪军,尽是豆腐渣兵,真正出力打仗的只有韩赵两国军队,结果当然是败了。
魏文侯改革,国家很强大,到了梁惠王不思内政改造,两次被齐国打败,于是就开始图谋连横。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这时候三晋这堵墙倒了。一个国家要在那样的时代生存,内政不行,想靠外交的联合立身,就很危险。当时为什么列国都怕秦国?这个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的时代,想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把内政改造好。怎么改造好?你要适合这个时代,根据这个时代的需求打造你的体制,靠外交、靠合纵连横、拉这个打那个,其实是侥一时之幸,那不是真正强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