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四年四月十七日。夜色已深。夜凉如水。风中有一种情人的呼吸。如梦如幻。台湾小说家古龙在一篇小说的序言中如是写道:“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他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这篇小说,就是那后来被古龙称作在他一生中使他觉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天涯·明月·刀》。而那“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自然便是书中的主人公——傅红雪。
在本书的稧子中,古龙以一种诗人的情怀,用一种诗歌般的语言引领了“天涯”、“明月”和“刀”的出场:“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明月是什么颜色的?”/“是蓝色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明月在哪里?”/“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里。”/“那是柄什么样的刀?”/“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仿佛是空。”/“空的?”/“空空蒙蒙,飘渺虚幻,仿佛根本不存在,又仿佛到处都在。”/“可是他的刀看来并不快。”/“是的!”/“不快的刀,怎么能无敌于天下?”/“因为他的刀已经超越了速度的极限!”/“他的人呢?”/“人犹未归,人已断肠。”/“何处是归程?”/“归程就在他眼前。”/“他看不见?”/“他没有去看。”/“所以他找不到?”/“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有一天会找到的!”/“一定会找到?”/“一定!”
在这样遥远而又逼近的出场中,“天涯”、“明月”和“刀”已不仅仅是“天涯”、“明月”和“刀”本身,而是被赋予了更高一层的意义。它们已不仅仅作为一种背景和舞台在小说中恒久地存在着,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已经是主人公傅红雪的化身。那原本是伫立天涯的人、心如明月的人、使刀的人,此时此刻,却已同“天涯”“明月”和“刀”那般混沌而朦胧地纠结在一起。孰是天涯孰是人早已是那么的模糊和难以界定。人在天涯上,散发出一种五色斑斓的缤纷。而正是在这样一种缤纷的可能中,升腾出一种“人即天涯(天涯即人)”、“人即明月(明月即人)”、“人即刀(刀即人)”的瑰异图景。
由此可见,古龙目光的焦点,仍显著地执着于人、人性本身。长久以来,古龙一直犹如一个冷静的猜谜者,孜孜不倦地猜测人性之谜。早在写作《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人性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李寻欢这个人,寄托了多少古龙在人性上的思考和领悟呵。“爱”、“正义”和“和平”,在李寻欢的身上,得到了怎样一种显著的体现呵。那一闪的刀光,虽如流星般短暂,但其中闪耀着的光芒,却足以照亮永恒。
然而,李寻欢在伟大的同时却离“人”本身有些遥远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更像是一个神,而不是人。在李寻欢的时代,古龙在人性的追问上显然没有走的足够遥远,深入的足够彻底。但是古龙毕竟是一个自觉的小说家,他当然不满足于仅仅从李寻欢身上发掘出来的人性中光明的部分,善的方面。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在人性的追问上还要往前走一步,走一大步。不仅仅凸显人性的善良和光辉,而且还要昭示人性中黑暗和丑陋。真正的人性乃是复杂且模糊的。面对着人性这把双刃剑,古龙迫切需要在他的武侠世界中创造一个迥异于李寻欢的人物。
而这个人,就是傅红雪了。
初次见到这个名字(符号),我下意识地就想起了已故诗人海子的一句诗:血院笫呛诎担妊斓氖呛诎怠T谖矣邢薜睦斫庵校W拥恼饩涫渎司缌业恼帕Γ谝黄斓暮诎抵校兰渫蛭镆丫袅俜杩瘛6岛煅┑娜松穹且惨豢季途哂辛苏庵置艿恼帕Γ吭谡庵终帕χ校啦虐胨馈⑾M刖⒐饷饔牒诎怠?
相比于李寻欢的飞刀,傅红雪的刀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从一开始就将人与事逼向绝境。“他眼中已有死亡,他手里握着的也是死亡,他的刀象征的就是死亡!”手苍白、刀漆黑,而这苍白与漆黑,岂非正是最接近死亡的颜色?而死亡,岂非正是空虚和寂寞的极限?
这篇小说,就是那后来被古龙称作在他一生中使他觉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天涯·明月·刀》。而那“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自然便是书中的主人公——傅红雪。
在本书的稧子中,古龙以一种诗人的情怀,用一种诗歌般的语言引领了“天涯”、“明月”和“刀”的出场:“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明月是什么颜色的?”/“是蓝色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明月在哪里?”/“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里。”/“那是柄什么样的刀?”/“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仿佛是空。”/“空的?”/“空空蒙蒙,飘渺虚幻,仿佛根本不存在,又仿佛到处都在。”/“可是他的刀看来并不快。”/“是的!”/“不快的刀,怎么能无敌于天下?”/“因为他的刀已经超越了速度的极限!”/“他的人呢?”/“人犹未归,人已断肠。”/“何处是归程?”/“归程就在他眼前。”/“他看不见?”/“他没有去看。”/“所以他找不到?”/“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有一天会找到的!”/“一定会找到?”/“一定!”
在这样遥远而又逼近的出场中,“天涯”、“明月”和“刀”已不仅仅是“天涯”、“明月”和“刀”本身,而是被赋予了更高一层的意义。它们已不仅仅作为一种背景和舞台在小说中恒久地存在着,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已经是主人公傅红雪的化身。那原本是伫立天涯的人、心如明月的人、使刀的人,此时此刻,却已同“天涯”“明月”和“刀”那般混沌而朦胧地纠结在一起。孰是天涯孰是人早已是那么的模糊和难以界定。人在天涯上,散发出一种五色斑斓的缤纷。而正是在这样一种缤纷的可能中,升腾出一种“人即天涯(天涯即人)”、“人即明月(明月即人)”、“人即刀(刀即人)”的瑰异图景。
由此可见,古龙目光的焦点,仍显著地执着于人、人性本身。长久以来,古龙一直犹如一个冷静的猜谜者,孜孜不倦地猜测人性之谜。早在写作《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人性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李寻欢这个人,寄托了多少古龙在人性上的思考和领悟呵。“爱”、“正义”和“和平”,在李寻欢的身上,得到了怎样一种显著的体现呵。那一闪的刀光,虽如流星般短暂,但其中闪耀着的光芒,却足以照亮永恒。
然而,李寻欢在伟大的同时却离“人”本身有些遥远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更像是一个神,而不是人。在李寻欢的时代,古龙在人性的追问上显然没有走的足够遥远,深入的足够彻底。但是古龙毕竟是一个自觉的小说家,他当然不满足于仅仅从李寻欢身上发掘出来的人性中光明的部分,善的方面。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在人性的追问上还要往前走一步,走一大步。不仅仅凸显人性的善良和光辉,而且还要昭示人性中黑暗和丑陋。真正的人性乃是复杂且模糊的。面对着人性这把双刃剑,古龙迫切需要在他的武侠世界中创造一个迥异于李寻欢的人物。
而这个人,就是傅红雪了。
初次见到这个名字(符号),我下意识地就想起了已故诗人海子的一句诗:血院笫呛诎担妊斓氖呛诎怠T谖矣邢薜睦斫庵校W拥恼饩涫渎司缌业恼帕Γ谝黄斓暮诎抵校兰渫蛭镆丫袅俜杩瘛6岛煅┑娜松穹且惨豢季途哂辛苏庵置艿恼帕Γ吭谡庵终帕χ校啦虐胨馈⑾M刖⒐饷饔牒诎怠?
相比于李寻欢的飞刀,傅红雪的刀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从一开始就将人与事逼向绝境。“他眼中已有死亡,他手里握着的也是死亡,他的刀象征的就是死亡!”手苍白、刀漆黑,而这苍白与漆黑,岂非正是最接近死亡的颜色?而死亡,岂非正是空虚和寂寞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