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和新昌两座县(市)城是绍兴市域内南部山区的地域中心、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区位特征明显。近几年两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加快,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与档次不断提升。嵊州市正按照南拓、东扩、西进的战略扩大城市骨架,新昌县正采取中心加组团式发展模式,积极拓展城市空间。
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城市布局方面:新昌县域用地有限,生产生活设施沿河谷地带而布局,形成带状城市。因此,从新昌县本身来看,其上游地段布置为居住区,下游为工业区,是合理的。但以嵊新城镇组团的角度来看,其工业区位于嵊州市的上游,因此,两县(市)产生布局上不协调。
2、水资源共享方面:嵊州城区的供水取自南山水库,近年来,由于上游被东阳截流水供义乌,使其供水量不足,且南山水库至嵊州城区,输水管线较长。新昌城区主要由长沼水库供水,供水量充沛。随着新嵊两地距离的拉近,实现两城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是必需且可行的。
3、环境污染方面:由于新昌县域位于新昌江上游,以医药、机械为特色的工业经济较为发达,成为新昌县的支柱产业。前两年,在绍兴市政府的协调下,合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随着该厂的投入运行,污水收集管网的布局和建设加快,污染情况有所好转。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流经新昌江、污染嵊州城区的问题,需要从嵊新组群的地形地貌特征综合考虑工业布局问题。
4、旅游资源的共享方面:新昌与嵊州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如浙东唐诗之路,江南丝绸之路,都与两县(市)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两县(市)联合起来共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共同发展旅游经济。
近几年来,随着上三高速、甬金高速、嵊新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设施的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使嵊新区域开创了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6]40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办[2006]119号),要求全面推进县(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是嵊新区域发展的新机遇,为更好地促进嵊新区域统筹发展,我市规划嵊州和新昌两城市要合力打造绍兴南部山区的中心城市,计划两城市合作编制区域统筹发展规划。根据有关规定,我市拟上报省政府要求批准两县(市)合作编制嵊新区域统筹发展规划。
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城市布局方面:新昌县域用地有限,生产生活设施沿河谷地带而布局,形成带状城市。因此,从新昌县本身来看,其上游地段布置为居住区,下游为工业区,是合理的。但以嵊新城镇组团的角度来看,其工业区位于嵊州市的上游,因此,两县(市)产生布局上不协调。
2、水资源共享方面:嵊州城区的供水取自南山水库,近年来,由于上游被东阳截流水供义乌,使其供水量不足,且南山水库至嵊州城区,输水管线较长。新昌城区主要由长沼水库供水,供水量充沛。随着新嵊两地距离的拉近,实现两城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是必需且可行的。
3、环境污染方面:由于新昌县域位于新昌江上游,以医药、机械为特色的工业经济较为发达,成为新昌县的支柱产业。前两年,在绍兴市政府的协调下,合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随着该厂的投入运行,污水收集管网的布局和建设加快,污染情况有所好转。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流经新昌江、污染嵊州城区的问题,需要从嵊新组群的地形地貌特征综合考虑工业布局问题。
4、旅游资源的共享方面:新昌与嵊州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如浙东唐诗之路,江南丝绸之路,都与两县(市)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两县(市)联合起来共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共同发展旅游经济。
近几年来,随着上三高速、甬金高速、嵊新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设施的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使嵊新区域开创了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6]40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办[2006]119号),要求全面推进县(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是嵊新区域发展的新机遇,为更好地促进嵊新区域统筹发展,我市规划嵊州和新昌两城市要合力打造绍兴南部山区的中心城市,计划两城市合作编制区域统筹发展规划。根据有关规定,我市拟上报省政府要求批准两县(市)合作编制嵊新区域统筹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