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世界吧 关注:69贴子:2,422
  • 10回复贴,共1

【军事】火枪时代从火门枪开始(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为永乐铜火铳
楼主:
中国金朝人发明了“飞火枪”,紧接着1259年南宋人改进为“突火枪”,这个时候的“火枪”是竹制的。
以后蒙古人征服金朝、南宋,并用火器征服西方。
阿拉伯人学到了这种火器,做出了自己的火器“马达法”不过是木制的。1360年蒙古西征结束后,火器也传入欧洲。有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出土最早的火铳考证是1298年,而带铭文的火铳是1332年。
同时西方14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一种管形金属制火器,称之为火门枪。欧洲最早的关于手持枪炮的记载是1364年。
火门枪和火铳可以说是同义词,只是后期发展不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6-22 02:46回复
    正文:
    火枪时代从火门枪开始
    什么是火门枪
    公元14世纪,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兵器,使欧洲人从战争中学会了如何制造火药和原始火器,人们发现在一头封闭的管内点燃火药,可以使像金属弹丸箭矢等发射出去造成杀伤。这种管型火器多人操作的被称之为火炮,而步兵所使用的则称之为火枪,之所以被称为火枪是因为使用火药为发射药,而使用无烟发射药的枪,则不再享受火枪这一称呼,而是更具现代意义的步枪了。
    最早的火枪是火门枪,我国早期的诸如单眼铳、三眼铳等小型火铳等都属火门枪,所谓火门枪,就是在一端封闭的金属管上有一个点火的火门。火门枪结构简单,它有一个铜铸或熟铁铸造或打制的一端封闭的发射管,发射管的后端有一小孔,发射管尾端接一木棍或长矛矛杆,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控制发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22 02:48
    回复
      在欧洲火门枪被称作Hand Gun,或者Hand Cannon,在这里不应被译为手枪,应被译为手铳或手炮。在欧洲,同属火门枪的轻型手枪是和比较大型的枪同时发明生产并得到发展的,因为,如果枪的尺寸较小,或者口径比较大的,那末枪管的锻造和铸造也就比较容易。因为,如果枪的尺寸较小,那末枪管的锻造和铸造也就比较容易。最早的手枪只是由一根很短的枪管构成,长度不到25厘米,口径为25至45毫米。火门通常在枪管的上方。这样小的枪很难掌握和瞄准,枪管会很快发烫以致无法用手握住。因此,有时只好把它们装在木板上进行射击。关于手铳最早出现的时间,似乎可以上溯到13世纪的末期。2004年在内蒙古发现了具有八思巴文铭文铜制火铳,根据对铭文的判读,此铳铸造于元大德二年,也就是1298年。但欧洲人使用金属管装火器的时间大致也可以上溯到14世纪早期。虽然中国和欧洲的活门枪出现时间相近,但是他们的形状和制造方法却相差甚远:元代以及明初,中国火门枪采用的是铜合金铸造,其样式就如同前面的永乐火铳。而欧洲的火门枪的形式和制造方法却是五花八门:有青铜的,也有熟铁锻造的(熟铁锻造占主流,当时欧洲人还没有完全掌握铸铁技术),其外形有圆形截面的,也有八角形截面的,还有六边形状截面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6-22 02:49
      回复
        尽管中国的火门枪的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末期,西方的火门枪可以追溯到14世纪初期。但是两个区域大规模使用火门枪则是14世纪中期以后的事情。在中国,洪武铜手铳的大量发现验证了其使用之广。欧洲也在多个国家可以找到14世纪中期或者稍晚的火门枪。除此之外,各种文献出也有确定的纪录:1362年意大利城市Pergua就一次定购500支火门枪,同一年丹麦国王的儿子Valdemar Atterdag死于一枚火门枪的枪弹。
        我国铜火铳:铜制手铳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图中上面细长的部分就是铳管,中间隆起的部分是一段盲管,称作药室,用以装填发射所需要的火药,药室上开有小孔,其内部装填的火药就是通过这个小孔点燃的。最下部分也是一个空腔,一般是安装一根木棒,用于握持。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22 02:49
        回复
          火门枪的使用
          最初火门枪枪精确度很低,主要原因是很难握住枪柄进行瞄准。使用火门枪时,通常是左手(不灵活手)握在枪管后面的地方,左臂和身体夹住枪托,右手(灵活手)用来点火。有时,士兵可以将枪托支在地上或放在叉状支架上。但是无论如何,点火时士兵的眼睛必须始终盯住枪的火门,才能将烧红的铁棍线香等捅进火门。因此射击时不能用眼睛来观察射击的目标,进行精确的瞄准。在当时,射手们这样评价火门枪:“单人操作火门枪,得有两双眼睛三只手才行!”而且单手握持,也导致了射手对后坐力承受能力的下降,进一步降低了火门枪的威力。
          所以,火门枪的发射一般需要两个人。发射时,将黑火药从枪的膛口装人,然后再插入诸如石弹或者铁弹、铜弹、铅弹一类的金属弹丸,火绳、线香、烧红的铁棍直接捅入火门用来点燃火药,火药点燃,发生膨胀,产生巨大压力,将弹丸快速推出发射管,从而将弹丸射出。发射时,一名发射手负责瞄准和握持木棍,另一人专门负责点火。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6-22 02:50
          回复
            因为火门枪的不成熟,所以无论东西方,都是将火门枪作为一种辅助武器,比如用于堡垒的防御,或将火门枪与冷兵器构成在一起用于步兵野战。作战时,先用火门枪对对手进行先期火力突击,然后再用冷兵器杀伤。比如中国发展的梨花枪、飞火枪,就是用装满铁砂、砒霜,使用黑火药喷射的竹筒或纸筒,绑缚在铁质枪头末端,作战时点燃,喷射令人刺鼻、眩晕、刺眼的烟雾,这实际上不算是一种杀伤武器,而是一种生化武器,用于干扰敌人作战,然后使用冷兵器刺杀。其中个人认为,火门枪使用最有效的应该是东方明末清初时期起源于辽东的关宁铁骑,关宁铁骑人手一只五眼铳或者三眼铳,每次冲锋时先打放五眼铳,然后拎着五眼铳当成重锤使用冲入敌军阵列。但想必这种五眼铳应该是使用药捻进行施放的,因为
            关宁铁骑肯定在快速奔跑的马上施放的,否则不至于连置换武器的时间都没有,直接使用五眼铳当成重锤使用,而应换成更具杀伤效率的长枪或马刀,既如此,在快速奔跑的战马上,使用常规的将烧红的铁棍或线香捅入火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我国,在烟花爆竹上很早就实现了通过药捻引燃火药达到延时施放的效果,而在火器上使用药捻实现延迟与连续发射与屡见不鲜,比如一窝蜂火箭就是依靠药捻实现齐射或连续发射的。所以在战前将长度不同的药捻捅入火门中,用发射药压实,然后将这些长度不同的药捻末端捻合在一起,然后用油纸或布条缠绕使其固定在五眼铳上,避免脱落或受潮。在发动冲锋前,或者在冲锋时的初期小步慢跑阶段,一手牢固夹持住五眼铳,另一手可解脱出来,用火折火把等明火点燃药捻后丢弃,然后拽住马缰绳控制马奔跑的方向并稳定身体,用腿或用口令催动战马提速,这时只要将五眼铳侧过马头大略对准敌军方向,捻和在一起的药捻同时被点燃,由于捅入各个铳火门的药捻长度不同,各个铳会连续并不断的施放,形成三发或五法连射。连续射击后,骑手变夹持五眼铳为抓住五眼铳,并通过重力下落,使手滑落至五眼铳木杆的末端,依靠五眼铳很重的金属铳管作为打击兵器。这对于骑兵冲击严整的步兵阵列或骑兵对冲,均占有先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6-22 02:50
            回复
              德国的黑衣骑士是最早装备和使用小型火门枪的军队,骑士们全都一人挎一支火门枪。尽管这种枪在今天看来很落后,但在当时,却产生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威力。一次,黑衣骑士与法国军队交战,黑衣骑士用绳子把枪吊在脖子上,左手握枪,右手点火,打完一次重新从膛口装人火药和弹丸。尽管德国火门枪命中率较低,操作麻烦,发射效率低,但是,手持长矛和刀剑的法国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能喷火飞弹的新式武器,吓得争相逃脱。
              关于火门枪这个东东的有效性,一直都有激烈的争论,西方的不少历史学家对其评价甚低,认为这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心理性的武器,完全是依靠巨大的爆炸声来击溃敌人脆弱的心理的,起不到有效的杀伤作用。首先这个火门枪的确具有一定的射程和杀伤能力。2002年的一组测试表明,对于火门枪的现代复制品:当仰角达到40度,装填50克按照当时的配方配制的火药的时候,射程可以达到600米到950米(根据弹丸不同),弹丸离开枪口的速度是150-200米/秒,当采用现代配方的黑火药的时候,射程可以达到1100米,所以在射程和初速度方面可以完全超越当时的长弓或者弩等冷兵器。但试验中火门枪的最大射程大于弓弩,但是实际上作为步兵单人或二人使用的火门枪却一直用于直射,因为当时的弹道学发展并不完善,而且单兵或二人小组使用的火门枪显然也无法像大型火炮那样可以用角规等调整精确角度。由于瞄准等一系列因素,使得火门枪的精度不佳,火门枪在实战运用中的有效射程一般在20米以内。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6-22 02:51
              回复
                实验表明:当火门枪铅弹的直径为23毫米,重量是52克,发射药配方按照1380年的8:1:1(硝:硫:木炭)配制。火药的重量是38克,(那个时代往往火药与弹丸等重,这里估算得出的,38克现代火药、相当于1400年的52克火药,因为现代的原料纯度远远高于1400年的时代)。测试的结果发现,在28米的距离上,弹丸可以穿透50毫米厚的松木板,以及轻型的胸甲,在46米的距离上可以只能穿透25毫米后的松木板(穿透25毫米松木板大约76焦耳动能,这是现代枪弹杀伤一个成年人所需要的最低能量,而穿透25毫米松木板则作为衡量枪弹致死因素的标准),也就是说火门枪在50米内完全具备杀死一个人的能量。表面看起来这个结果比当时的弩箭的穿透力要差一些,比如1361年的一次战斗中一枚弩箭穿透了头盔之后又伸入颅骨80毫米。但是,尽管看起来火门枪穿透能力还达不到弩的水平。但与弩箭的穿刺伤害不同,圆形的软质铅弹丸,更多是表现在冲击力上,但是可以把穿着重甲的骑士从马上打下来。而且火药兵器的伤害很难治愈,
                而且火门枪射击时发出的巨大声响,蓬起的烟雾,耀眼的火光,可以使没有经过火药兵器训练过的马匹受到惊吓而无法控制,对于那些作战意志不够坚定、纪律不够严明的军队而言而容易造成惊吓、溃散,或逃避交战。这些这对于当时的战斗模式来讲,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6-22 02:51
                回复
                  火门枪的发展
                  不过自15世纪开始,中国和西方的火门枪发展却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西方一直致力于试图在提高火门枪的威力和准确性上改进,中国则试图在提高发射频率,增大火力密度上进行改进。前者改进的结果是15世纪末期火绳枪的问世,后者改进的结果就是各式各样的的并联的和串连的多管火铳。
                  最初的从14世纪的末期开始,一些欧洲的火门枪开始在枪口的位置设置了一个突出的钩子,这个钩子渐渐也就成为火门枪的重要特征,甚至成为之后的火绳枪名字的来源:英国人把钩子叫做 Hagbuts 或者
                  Hackbuts 德国人叫做Hakenbusch 法国人叫做 Harquebus ,最后火绳枪在英文里面的名字就成了Arquebus。这个钩子其实跟后来火绳枪的发明倒是没有太大关系,钩子本身的用途就是发射的时候钩在墙上或者其他固定物上用来抵消一部分后坐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6-22 02:52
                  回复


                    IP属地:广东13楼2014-06-22 08:45
                    回复
                      助攻来了…… 自从度娘出了回复带八张图加经验,几乎每张帖子都有类似这种回复:
                      [憧憬] 发图也会涨经验
                      [疑问] 这是真的吗
                      [惊讶] 不会是度娘骗我玩的吧
                      [傻乐] 度娘你要是骗我就太没节操了吧
                      [狂怒] 坑爹啊这是
                      [奸笑] 还好事前试了下插图片真的好多经验啊
                      [哈哈哈] 拿到经验的一刹那、简直就像狂欢一样
                      [可爱] 大家都来试试哦[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6-29 1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