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吧 关注:57,629贴子:470,016

七十二变孙悟空之国际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孙悟空在中国家喻户晓自不必说,经过漫长的文化传播之后,他跋山涉水在世界各地都有了文化不同、背景不同、群体不同的崇拜者。孙悟空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虽然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中,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所反应出来的各民族的文化心理也各有异曲。
接下来,楼楼想与大家分享几个不同国家版本的孙悟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6-22 23:20回复
    来了来了,你赶上直播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22 23:21
    回复
      对,还是我……写跳更文的那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6-22 23:24
      回复
        没人来,我就不说话了~咴咴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22 23:25
        回复
          有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6-22 23:38
          收起回复
            一路向西——中国的孙悟空
            《西游记》是以唐代僧人玄奘往天竺取经的经历为蓝本的故事,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识。在最初的取经故事中,是没有孙悟空这个人物的,而孙悟空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却是一个连大学教授都弄不清楚的谜案。关于孙悟空的来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我们通通避而不谈,而是从另一位神话人物——哪吒开始说起。如果我说孙悟空与哪吒是一对“双胞胎”你信吗?你当然不会信,你记得很清楚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跟哪吒有一场昏天暗地的恶战。
            但是,我们却发现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有奇特的出生:哪吒产自肉球,孙悟空产自石头;他们都欺凌过龙这个颇有象征意义的神兽;他们因自己的嚣张跋扈而被龙告上天庭;他们都被更高层级的神灵惩罚,而后获得新生;他们最终融入了神灵的世界。所以,毫无疑问,哪吒的故事和孙悟空的故事属于同一个类型,有着极为相似的情节。所不同的是,孙悟空更加神通广大,有更加丰富的后续故事传说。
            然而,孙悟空无论再神通广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因为长达两三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社会,统治者绝不允许有逆流打乱这严谨的结构。所以,就好像梁山好汉别无选择只能被招安一样,孙悟空最后也没有选择,只能被迫融入到仙佛的世界体系中,按照他们设定的方案保护唐僧一路向西。而西行路上的妖精们,其实也就和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一样,是既定社会体系的挑战者,是被统治者中的异端。他们妄想吃唐僧肉,便是试图破坏神佛构建的和谐社会,最终都落得了死于孙悟空棒下的悲惨结局。最为明显的例子便是六耳猕猴,因为他不是上层意志选择的目标,所以即便它从外形到能力,从性格到神通都与孙悟空相差无几,但最终还是难免当头一棒。关于孙悟空的来源,鲁迅先生认为是传说中的淮涡水怪无支祁。无支祁因破坏大禹治水而被镇压在水底,这便和大闹天宫一样:破坏秩序则遭受惩罚。
            所以,中国的孙悟空反应的民族心理是:我生活在这里,我别无选择。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6-22 23:40
            回复
              好了。。毕竟大半夜不会有小伙伴看了~我再来一发~印度走起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6-22 23:42
              回复
                神通广大——印度的孙悟空
                关于中国的孙悟空的来源,许多著名学者,像胡适、陈寅恪、季羡林等都坚持认为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根据印度长达二十万行的史诗《罗摩衍那》的记载,神猴哈奴曼是风神与母猴的海子。他一出生时看到天空明亮的太阳非常可爱,就想摘下来吃掉。看来这份气吞日月的魄力和神通广大的本事倒确实很有几分孙悟空的神韵。幸亏大神因陀罗以万钧雷霆击中了哈奴曼的下巴才使太阳免遭毒手,为人间留住了光明。因为妻子被魔王掳走,王子罗摩踏上了解救自己妻子的道路。途中,罗摩帮助猴王夺回了王位,猴王因此派遣哈奴曼帮助罗摩。于是,哈奴曼移山填海攀星摘月大显神通,火烧了魔城,帮助罗摩杀死魔王,并且搬来了喜马拉雅山,用山上的仙草治好了罗摩的伤。
                与中国相反,印度虽然也有社会等级,但它却是最崇尚终生平等的国度。《罗摩衍那》的主人公虽然不是哈奴曼,但毫无疑问,哈奴曼绝对是全诗中最具神通的角色。将莫大的神力交付与一只从来不曾老实过的动物,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印度是泛神论的国家,此处的民众认为,任何生命都具有灵性,任何物体都有神灵;印度民众所信奉的佛教和印度教也都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佛教就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不管你之前所作所为是怎样的,只要你一心向善,那么你便和最善良的人是一样的。
                所以,印度的孙悟空反应的民族心理是:不管你是谁,你和我一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6-22 23:43
                回复
                  这就没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6-22 23:53
                  收起回复
                    多么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 发现自己是在初中的一节课上睡着了, 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 桌上满是自己的口水。 我还告诉同桌,说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 同桌骂我白痴,叫我好好听课。 我看着窗外的操场, 一切都那么熟悉, 一切还充满希望…


                    IP属地:甘肃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06-23 00:01
                    收起回复
                      最最沉重——日本的孙悟空
                      中国拍摄过四部关孙悟空的动画电影。一部拍摄于民国,截取的是《西游记》中火焰山的故事;三部拍摄于建国后,分别选取了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和人参果的故事。这四部动画片代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对世界上的动漫产业产生了持续而又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日本。日本的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就是观看了《火焰山》才立下了要做漫画家的志向。随着日本动漫业的发展,《西游记》这个优秀的素材也被使用起来了,以崭新的形式和形态呈现出来,那就是峰仓和也的《最游记》。
                      《最游记》是一部非常搞笑的漫画,唐僧很酷,悟空很纯,八戒很帅,沙僧很色,一路上笑话不断,当然,灾难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故事中,孙悟空是生于石头并且具有神一般能力的妖怪,他被观音送与唐僧的前生金蝉子抚养。后来迫于天界神只的压力,观音抹去了悟空的记忆,并将他封印于地底,直到唐僧找到他。与日本许多动漫所崇尚的主人公性格一样,这个悟空既天真又深邃,既愚蠢又天才。他背负着前世今生的爱恨情欲,为了挽救唐僧不惜解除克制自己妖性的金箍,打败了西行路上阻碍他们的神。这是一种类似于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代价来维护自己信仰的行为。
                      虽然故事情节充满轻松搞笑的桥段,但是这个孙悟空却是一个比任何一个国度的兄弟都要沉重的角色。他被抹去了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的所有记忆,被封印于地下长达五百年之久,此间他心中的只有一个念头:“如果这里是深深的地底,我就不会向往太阳,如果这里是深深的地底,我就不会想要知道什么是自由和孤独。”所以,非常明显,《最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被倒空了中国的陈茶而又装上了日本的新酒的杯子,它反应的是日本人对人性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反应的是日本人的价值观。这种认识与这种价值观,则源自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沉重的生活压力。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资源短缺的国家,这些现实问题几经折射反映到故事中,便有了孙悟空的沉重性格。
                      所以,日本的孙悟空反应的民族心理是:不是我装颓废,是我实在太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6-23 10:32
                      回复
                        最后一个。。美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6-23 10:32
                        回复
                          功夫之王——美国的孙悟空
                          如果说日本的孙悟空是以沉重压抑为特点的话,那么美国的孙悟空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调皮、轻率、浮躁、强大,代表了西方对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神只的印象。这个印象是以电影《功夫之王》为代表的,不包括美国在上世纪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位孙悟空不过是帅哥西方人唐僧收服的奴仆,或者说收养的宠物,并且为他与观音的暧昧感情扫除障碍。
                          《功夫之王》带有明显的先验论和宿命论的色彩:一个少年穿越时空来到古代中国,肩负起击退邪恶、拯救世界、令猴王重生的重任。电影的主题是西方人的功夫梦,孙悟空只是一个配角,被借来让主人公少年明白人生的道理。我们看到,电影中猴王身材臃肿形貌诡异,但是却又身手灵巧动作夸张,耍起拳来虎虎生威,打起架来腾挪跳跃,一切都以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终极目的。这个时候,孙悟空已经被降格成一个轻率肤浅的功夫高手。他只要打得精彩就可以了,甚至不用考虑其他的一切——比如,他一开始就上了战神的当,竟然相信了他丢掉武器的谎言,仿佛一个没有任何智力不会思考的纯动物。
                          当然,西方的观众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带着欣赏的态度的,他们喜欢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和人物。不仅对于孙悟空,对于故事中任何一个人物都是这样的。比如,保护主人公少年的几个重要人物分别是和尚、落魄秀才、歌女,恰恰是中国古代传奇中最常见、最有故事的人。倘若以这种视角来看待西方观众欣赏孙悟空的心态,也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兴奋点了。
                          所以,美国的孙悟空反应的民族心理是:不管我来自哪里,我必须活得精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6-23 10:32
                          回复
                            哦了。~结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6-23 10:33
                            回复
                              还有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6-23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