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沉重——日本的孙悟空
中国拍摄过四部关孙悟空的动画电影。一部拍摄于民国,截取的是《西游记》中火焰山的故事;三部拍摄于建国后,分别选取了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和人参果的故事。这四部动画片代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对世界上的动漫产业产生了持续而又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日本。日本的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就是观看了《火焰山》才立下了要做漫画家的志向。随着日本动漫业的发展,《西游记》这个优秀的素材也被使用起来了,以崭新的形式和形态呈现出来,那就是峰仓和也的《最游记》。
《最游记》是一部非常搞笑的漫画,唐僧很酷,悟空很纯,八戒很帅,沙僧很色,一路上笑话不断,当然,灾难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故事中,孙悟空是生于石头并且具有神一般能力的妖怪,他被观音送与唐僧的前生金蝉子抚养。后来迫于天界神只的压力,观音抹去了悟空的记忆,并将他封印于地底,直到唐僧找到他。与日本许多动漫所崇尚的主人公性格一样,这个悟空既天真又深邃,既愚蠢又天才。他背负着前世今生的爱恨情欲,为了挽救唐僧不惜解除克制自己妖性的金箍,打败了西行路上阻碍他们的神。这是一种类似于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代价来维护自己信仰的行为。
虽然故事情节充满轻松搞笑的桥段,但是这个孙悟空却是一个比任何一个国度的兄弟都要沉重的角色。他被抹去了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的所有记忆,被封印于地下长达五百年之久,此间他心中的只有一个念头:“如果这里是深深的地底,我就不会向往太阳,如果这里是深深的地底,我就不会想要知道什么是自由和孤独。”所以,非常明显,《最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被倒空了中国的陈茶而又装上了日本的新酒的杯子,它反应的是日本人对人性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反应的是日本人的价值观。这种认识与这种价值观,则源自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沉重的生活压力。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资源短缺的国家,这些现实问题几经折射反映到故事中,便有了孙悟空的沉重性格。
所以,日本的孙悟空反应的民族心理是:不是我装颓废,是我实在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