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不懂得赞美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与“慈母出败儿”是当时教育的主流认知,所以那时的孩子个个胆小而缺乏自信。近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亲子教育专家终于让中国父母了解了赞美的重要性之后,形势似乎又有些“过犹不及”,赞美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弄得现在的孩子过分的自我张扬,以至于自我感觉良好得没法面对失败和处理挫折。
究其原因,教育学家都认为是现在的家长又落入了另一个“过度赞美”或“不当赞美”的误区,才让孩子在泛滥的赞美下,失去了抵抗不完美的能力。所以,学会赞美,也是家长们要学习的一门学问。
赞美要“言之有物”,也就是要赞美得“到位”,也就是说赞美不能太过空洞。在现在这样一个情感表达自由开放的社会里,赞美和接受赞美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因而赞美似乎失去了它原本该有的强度和能量。
下面一个例子则充分展现了赞美的艺术。
妈妈:“嗯,这幅画画得真好!”
妈妈:“嗯,这幅画画得真好!我尤其喜欢这棵大树,你看,叶子画得多好啊,我都能感觉到它们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我也喜欢你的用色……”
如果我们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能明确地指出原因,明确地说出赞美的理由,那么你的赞美就能让被赞美的人感受到这不是虚与委蛇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这对被赞美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感动和开心的事。
另外,如果我们能说出具体的理由,还能让孩子知道你认同他的哪一部分价值,这也会让孩子更愿意继续去实践和完善这个价值。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或多或少在寻求父母的认同,而这种对父母认同的渴望,在孩子五六岁时就开始发展得尤为明显,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就尽量满足他们。
所以,正确的赞美,就是多说些细节,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之外,他也会因此知道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么。
究其原因,教育学家都认为是现在的家长又落入了另一个“过度赞美”或“不当赞美”的误区,才让孩子在泛滥的赞美下,失去了抵抗不完美的能力。所以,学会赞美,也是家长们要学习的一门学问。
赞美要“言之有物”,也就是要赞美得“到位”,也就是说赞美不能太过空洞。在现在这样一个情感表达自由开放的社会里,赞美和接受赞美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因而赞美似乎失去了它原本该有的强度和能量。
下面一个例子则充分展现了赞美的艺术。
妈妈:“嗯,这幅画画得真好!”
妈妈:“嗯,这幅画画得真好!我尤其喜欢这棵大树,你看,叶子画得多好啊,我都能感觉到它们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我也喜欢你的用色……”
如果我们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能明确地指出原因,明确地说出赞美的理由,那么你的赞美就能让被赞美的人感受到这不是虚与委蛇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这对被赞美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感动和开心的事。
另外,如果我们能说出具体的理由,还能让孩子知道你认同他的哪一部分价值,这也会让孩子更愿意继续去实践和完善这个价值。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或多或少在寻求父母的认同,而这种对父母认同的渴望,在孩子五六岁时就开始发展得尤为明显,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就尽量满足他们。
所以,正确的赞美,就是多说些细节,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之外,他也会因此知道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