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soar吧 关注:44贴子:409
  • 4回复贴,共1

【留学经验】Gilbert:我在华威的第一个学期,关于语言的一些感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Gilbert,原文作者,也是之前在英国留学吧以持续更新形式记录了在家庭老师上课15天的华威研究生,雅思7.5.帖子链接:http://tieba.baidu.com/p/2672711330

在华威紧张的节奏下度过了一个学期的Gilbert写下了这个学期的感悟。正文2楼~


1楼2014-06-23 19:50回复

    写作篇
    在这里先说写作,因为这也是可以短期内实现有效提高的,而且不会在日常学习中因为语言差距而打击到自己的一项。也就是说我把最恶心的剩下两项放在后面在吐槽,各位亲们节哀吧!在之前的日记中也提到,我在语言课中没把很多时间花在写作上,不是因为我觉得我的写作已经很好,而是觉得其他方面更渣。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只是比我想象的乐观一些些。
    在第二周的时候我们需要交一篇1500字的essay,题目是学院规定的,字数虽少,但是格式、文献引用和反剽窃一律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执行,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些标准,而不会在结课论文中犯同样的错误。根据学校给的feedback看,和很多国内的童鞋一样,写作的语言上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主要是出在论证的逻辑上。“逻辑不够严密”、“引用相关性不强”、“论点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我只能姑且归结为国内外教育方式的差异了。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我们很少被要求写essay,也不用严格遵守reference的要求。即使写大作文考GMAT,逻辑不是没有,但也多是基于自己扯淡。当现在被要求没说一句话都需要有reference的时候,难免会有点不适应,在组织语言和思路上遇到一些障碍。
    乐观的是,每个学校也有自己成套的学术写作要求,所以童鞋们不用担心不适应,学校会有一系列的课程会帮助大家提高和适应该写作方式的,只要大家肚子有料,不愁写不出东西。所以写好作文的关键还是在阅读量足够,知识储备足够充足,这样基本就不用太担心了。
    最后再提一点和写作相关的内容,就是期末考试。虽然有不少课可能是以结课论文作为期末的考核形式,但是也有一些学院偏爱笔试,例如我们!第一个学期,我们四门课竟然有三门笔试,分别占每门课期末总分的80%、80%及100%。而且只有论述题,2个小时的考试,我们只要求写2道题。一小时答一道题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每60分钟内完成一篇800-1000字的essay。很多同学会担心写不完或者速度不够快,就像我考前担心的一样。实际情况是,在考场中你完全不会在意自己用什么句型什么词语,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思路的一律往卷子里塞,所以问题不在于写不写得完,而是在于能不能清晰地表述你的想法和尽可能地减少拼写和语法错误。
    虽然写作不算一个大问题,还是有几点建议可以给大家,以助持续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以及提高考试中的准确率:
    1. 句型不求多和难,但求熟练和准确。有很多童鞋有如此强迫症,用过一次的词坚决不再用,或者喜欢用长难句,这在非文学专业绝对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好文章好答案一定是表达准确而且简洁,长句是为了准确表达而用的,而不是为了长而长。这个观念一定要有。
    2. “单词”是要坚持背的,即使和雅思分手之后。这里指的“单词”还指那些常用的短语,把那些优质的“砖瓦”记录在单词本上,时常去回顾一下,在构建大厦的时候才能顺手拈来。
    3. 保持足够的“输出”。写作是一项输出技能,如果不是把内容写出来,光是吸收新知识,在关键时刻也是用不着的。但是鉴于平时的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不可能再有另外的时间练写作,在此我有一个好方法能让保证每天写点东西:在读文章的时候多写批注,无论是自己的感想,还是总结文章的内容,都写下来,这是一个极好的练习写作的方法。因为你在写批注的时候你难免要用到原文中的词句,这就是吸收好词句的过程。同时写下批注不仅帮助你理解文章,也让你考前回顾文献时更加轻松,可谓一举多得。这个方法是我在Acorn课上领悟到的,个人觉得非常实用。


    5楼2014-06-23 19:59
    回复
      听力篇
      但是细心的同学也会发现,和我聊得来的,基本上都是亚洲的小伙伴们。文化差异生活习惯是一方面,但我也承认,有一个语言问题的确还是限制了我们的交友范围和沟通质量,那就是我接下来最后说到的恶梦,听力!在这部分我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给大家介绍了,因为我自己至今也还被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只能通过分享我在这里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让大家提前了解到原来在国外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希望一起来攻破这个语言障碍。
      出国前,通常我们都以雅思听力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听力水平的一个指标,我备考雅思的时候听力平均处于8.0的水平,时不时能上8.5,纸面成绩看起来还可以。但是因为有听BBC的习惯以及会看NBA和英超的直播,这些听力经验告诉我,我的听力水平还差得远。这主要表现在1)语速加快后只能听懂大概意思,但是抓不住细节,2)非主流的口音会直接让我完全不知道对方表达的内容,3)一些非正式的生活用语听不懂,4)如果我已经知道对话的主体,我可以捕捉到相关细节信息,但如果对主题一无所知,我则会迷失在当中,5)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及说话的人声音足够大和清晰才能听懂。
      即使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曾经尝试精听英剧的台词,每天坚持BBC的听写以及保持每天半个小时的BBC泛听,但是收效还是不明显,能不能听懂还是取决于对方的语速和我对话题的熟悉程度。我当时报名Acorn课程的时候,也把听力作为一个次于口语和阅读的另一个重点来抓。无论是通过看新闻,看球赛,听TED-TALK,这在短期内对听力的提高貌似都没有特效。这结果就是我还是带着和出国前相当的听力能力开始了我这个学期的学习,可就在introduction week我就被听力打击到了。
      先是小组的素质拓展活动,和我同一小组的有两个印度女生,都是很典型且浓郁的印度口音,就是那种她们一开口你觉得满脑子印度神曲的感觉(后来才知道这种口音其实非常正常)。在她们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真的完全听不懂啊,这究竟是什么神奇的语音语调!之后的情况也没有太大好转,第一天组织拓展的任务是让我们在15分钟内用A4纸搭高塔,我们需要讨论方案,并协作完成搭建工作。前一半的时间我们都在挣扎着如何听懂彼此的话:很多时候,她们说完了一句话,看见我和另外一个中国小伙伴还瞪着眼睛看着她们,她们相视一笑,只好减慢语速再说一遍。或者有些不太重要的对话,我们听不懂也装听懂了,死命点头或者引开话题,真是不是一般的纠结。在素拓最后的总结时间,我们也坦言听力上的确存在障碍,幸亏那两个女生足够nice,她们的耐心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但这仅仅是“被听力活虐之旅”的开始,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后的第一周,中国学生在课下交流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嘿谁谁谁,你能听懂老师说啥不?”。后来连我妈也问我这个问题,我只能默默的回答一句“基本上没问题吧。”但是她不知道这句话背后是多么深沉的哀愁!四门课的老师里面,一个老师有着浓郁的“诺基亚”(芬兰)口音,另外三个都是标准的英音而且语速很快。在听其他讲座的时候也是类似,多数是在英国本土人或在英工作多年的,在语速快之余还夹着大量比喻、熟语,他们会不时讲点小段子,当在场人都乐开花的时候,一脸茫然面面相觑的永远是中国学生。为了弥补听力上的不足,我只能通过提前熟悉课程内容,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要依赖一些视觉辅助来帮助理解。
      但是这并不能彻底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上的自由发问、讨论。情况通常是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淘淘不绝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发问了。在这时候,我的脑子还在加工刚才老师说的内容,然后突然一转,要留意同学的发问的问题了!于是皱着眉头听他们问的问题,好不容易貌似听懂了,嗯,看老师怎么回答?啥!老师回答的内容怎么和我理解的问题不一致啊怎么回事?!我看了看发问的同学,他在点头诶!然后我默默继续思考老师的答案。就在这时候,另一个同学参与到讨论当中,blablabla说了一大通自己的观点,然后和老师互动甚欢。而我还在迷茫他们相互的观点是什么,或者只能在一旁羡慕嫉妒恨。虽然我也时常有举手发言,也会主动课下找老师交流,但是课上即兴的发挥,除非能充分了解所谈论的内容,否则很多时候我真是无能为力。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那课下小组讨论的时候怎么办呢?在我所遇到的情况里,小组讨论中的听力问题会有所减缓,因为内容熟悉,讨论时距离比较近声音很清晰,而且组员之间可以调整,可以降低语速或者用更易懂的方法表达,因此这个不必太担心。
      以上说的都是学术场景中遇到的问题,那生活场景中呢?我的答案是:只能更糟!我家是一幢大房子,里面住着11个小伙伴,其中包括我只有2个中国人。他们多数是英国本地人,印度和非洲人。常常我们会在厨房里相遇,聊聊学校里的事情或者生活上的趣事。遇到非洲的姑娘和印度人还好,但是如果是英国小伙子跟我聊厨房那些事,那是真心听不懂!无论是语速语调和表达习惯都完全超出我的理解范围。还有些时候,我们屋里的孟加拉姑娘会给我们做大餐来庆祝传统节日,但我们在厨房聊天的时候,一旦他们进入状态,我又开始插不上话了。这一切都是听力惹的祸,我向很多人请教过这个问题,包括我一些同班的外国学生或者我的personal tutor,他们的答案也无外乎多听多和他人交谈。虽然3个月下来听力是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远没达到优秀的水平,或者是真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此我也只能提出这个问题,让大家探讨一下,让你们出国前有心理准备。


      7楼2014-06-23 20:03
      回复
        结语
        在这里学习的时间真的过得太快了,完全没有时间等你一边观光一边学习一边适应的。我们可以做的只能是在出国前就尽早开始准备,无论是在语言上或是心态上。就像上面说到的,听力和口语那真的不是一天半天就能突击出来的。但是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信心的建立,其实很多童鞋都低估了自己的应用英语的能力,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强迫性地使用,只要在一段高强度地沉浸式地训练,我们能把很多零散的英语能力串联在一起,这就能达到短期内质的提高,这也是使用英语信心的来源。当然还有一些例如听力的难题有待大家探讨出更好的提高方法,我也会在接下来的大半年当中继续给即将出国的你们分享我在腐国的经历和经验。


        8楼2014-06-23 20:04
        回复
          支持~~


          9楼2015-05-07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