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de天空吧 关注:9贴子:509
  • 8回复贴,共1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6-23 20:00回复
    说实话就我这半斤八两的破德语真不知道这个标题写的对还是不对 这个帖的目的就是想瞎侃侃自己对最近听的各种各样的音乐的想法感触 觉得自己听的音乐类型有点杂 但对每一首每一曲我爱的乐曲来说 他们都对应着我记忆中的一个片段 不知道这么说好不好理解 其实就是听某一个曲子的时候就会不自由的回忆起之前听这曲子的情形 有时之间的间隔已经过了好几年 但相同的曲调响起总是把自己又带入到了当时的环境里 现在又有种想要写一些的欲望 一直不是个很有毅力的人 所以想到什么写什么 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写 随意一点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6-23 20:07
    回复
      今儿刚刚在亚马逊上定了Pollini的贝多芬钢协1-5 自从被李云迪领入古典音乐的大门 现在也总是爱找些各种演奏家不同时期演奏的曲目来听听 不仅仅限于钢琴 交响乐小提琴大提琴也有些 不过西方乐器除了钢琴 音色更喜欢的是大提琴 可偏偏无奈的是听的小提琴的曲目确实要比大提琴更多些 看看 我这无逻辑无方向的瞎侃都侃到哪儿了。。。接着说贝钢协的事儿 因为听古典乐的时间确实不长 有时候同一个曲目听到的演奏版本也着实是少 也不会刻意去找盘 一般都是看见想要的而又正好对了我那一时间的胃口就才会买下来 所以也很难说清楚到底哪一个版本好 也只能说对了自己的耳朵 而又自己慢慢地发现 就是一个曲子往往是第一遍听到是谁的版本就认定了谁的版本 跟丫的初恋情结似的 这个认知也让我逐渐纠结起来 这可不行啊 大多数钢琴曲子第一遍听得可都是李云迪啊 哎 看我这说的 跟多么嫌弃他似的。。。我可是真真正正的李云迪乐迷啊T^T 看我这纠结的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想要做到对各种曲子的演奏的公正客观的评价 虽然我毫无专业性 懂行的人一看就是:你懂个P还评价公正客观 。。。 但是我就是还有点小想法小私心 毕竟做云迪先生乐迷一年大半来 最疯狂的时候见不得一揪揪不好的话 但各种黑黑各种泼墨也是一直存在的 现在冷静下来秉着公平公正的心再看好多负面的事 也有点怕各种的琴技琴艺下降是不是真的 毕竟领我进古典大门的师傅 还是希望他一直好 (说的好像我在这儿瞎琢磨有啥作用似的) 诶 打完这个括号有点儿忘了我要说啥了== 对! 自从发现自己对曲子有这个“初恋情结”后我就有点儿在极力反驳我自己的想法 譬如:好喜欢李云迪的普二 哪一章都喜欢 听那个忘记名字的女老外弹的好柔好墨迹 WYJ只听过第二乐章 但只有速度没有感情不过瘾啊不过瘾 但最后却也发现了我最最最爱的第三乐章李云迪是做了加快处理的 而基辛版本的慢板的第三乐章却着着实实给我打开了另一个天地 真真是极棒的 这样想来是不是也没有第一遍的就是好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6-23 22:44
      回复
        趁着我还记得这个帖子多写写 今儿说说云总的贝多芬奏鸣曲吧 去年的专辑了 热情月光悲怆 在之前我对这三首奏鸣曲的印象真是少得可怜 广为人知的月光三模模糊糊地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听过 最熟悉的也就莫过于悲怆三了 那阵子爱玩乐动达人留下的祸根 还不是钢琴版的 电子乐器合奏 所以 云总的这张专辑 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 我对贝多芬奏鸣曲的第一印象 当时听过第一遍之后 还记得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月光不是悲怆 而是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热情 然后便是月光一 悲怆二 月光三的录音版本可以说是我极不喜欢的 但去年的云总现场中 月光一越超过热情成了我最爱 反而听CD就再没听出过现场一般的感受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06-24 11:47
        回复
          在亚马逊购的碟终于到了 有些期待;)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6-30 11:46
          回复
            今儿去看了分手大师 记得里面有一段插曲是“魔鬼的狞笑” 第一次知道帕格尼尼就是从李斯特改编的钟 然后找到了最初始的小提琴协奏 然后听到了帕格尼尼的24随想曲 魔鬼的狞笑是我第一印象深刻的 因为这首曲子简直把小提琴的音色发挥到了极致 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太触动了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不知怎的突然就想起了女人善变的调调 第一次听女人善变还是Vitas的演绎 当时就一直单曲循环了好久 记得那会儿还是初中要集体趴桌午睡 就偷偷那MP3蒙着头听这首歌 女人善变的曲调 带给我的就是那段时光的回忆 Vitas的演绎一定不是最正统的 但却是给我带来最多念想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7-12 00: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