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吧 关注:433贴子:27,424

回复:侃侃苏联的飞机设计师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结一下,苏联二战中唯一还算出彩的自主发动机是米库林的AM-3X系列和什维佐夫的Ash-82,这两个系列的身上分别有德国和美国血统。另外就是直接山寨法国货的克里莫夫M-10X系列,也算很成功。但无论是液冷发动机还是星形发动机,每一系列的后续发展都遇到不少问题。苏联技术水平比较低,却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导致液冷和星形发动机的发展都不太顺利。苏联没能做到在战争中量产18缸星形发动机,没有超过1400kW的发动机,在这点上甚至都不如工业水平远低于苏联的日本。
  看看代表二战时最大功率发动机的18缸星形发动机各国发展情况,英美日意都在二战结束前量产了。英美自然不用说,意大利战前就量产了但功率很小,日本中岛(今富士重工斯巴鲁)的誉系列在战争末期是主力战斗机发动机,但经常出毛病,三菱号称自己的18缸星形发动机比中岛的稳定得多,但天亡日本,三菱在名古屋的新发动机工厂在投产前被地震给毁了,就没有然后了。法国人的研发过程遇到很多问题,没量产法国就投降了,不过就算法国没投降前景也不妙。在苏联,美国血统的什维佐夫系列远比法国血统的图曼斯基系列成功,说明法国的星形发动机完败给美国人。至于德国为什么没能量产18缸星形发动机,因为宝马的18缸星形发动机还在研制中就直接被喷气发动机给淘汰了。
  二战结束后,苏联因为没能开发出稳定的新一代液冷发动机,所以最终雅克战斗机也被淘汰了。采用Ash-82的拉系列战斗机成了战后的主力战斗机,不过拉系战斗机的并没有换装新型的发动机,改进仅集中在优化气动外形,因为喷气时代已经开始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4-06-23 21:29
回复
    二战结束后,拉-11笑到最后,但很快就被喷气式战斗机取代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4-06-23 21:29
    回复
      克里莫夫VK-1结构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4-06-23 21:30
      回复
          战后初期战斗机的竞争还是雅科夫列夫,拉沃契金和米高扬这三位。留里卡自主研制的喷气发动机一直不稳定,所以用他的发动机的飞机都悲剧了。在采用仿制的德国发动机阶段,米格和雅克胜出,但很快英国尼恩发动机到来,三家又再次竞争,这次是米格和拉沃契金胜出。拉沃契金的拉-15性能略胜米格的米格-15,二者都用一台VK-1发动机,但生产起来拉-15却更复杂,结果米格-15笑到了最后,成了朝鲜战争中的主力战斗机。拉沃契金设计局从此转型去搞导弹跟航天去了,米格时代开始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4-06-23 21:30
        回复
          拉沃契金的拉-15性能略胜米格的米格-15,二者都用一台VK-1发动机,但生产起来拉-15却更复杂,结果米格-15笑到了最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14-06-23 21:31
          回复
              雅科夫列夫进入50年代以后则开始集中精力研制战斗轰炸机雅克-25/26/27/28,60年代开始研究垂直起降战斗机,同时又进入了支线客机领域。雅科夫列夫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是个多面手,他设计的从战斗机到轰炸机到后期的直升机、运输机、垂直起降战斗机、预警机,几乎所有的机型他都要玩玩,不过从此就没有太出彩的东西了。垂直起降的雅克-38性能很烂,在阿富汗试用发现一堆问题,最后决定还是用直升机,当然垂直起降本身就很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4-06-23 21:31
            回复
              雅克-38解决了苏联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有无问题,至于好不好用另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4-06-23 21:32
              回复
                  但要说雅科夫列夫最擅长的设计嘛,其实是教练机,苏联前期的专用教练机几乎被他包了。不过到了50年代末,苏联需要新一代教练机给整个华约用,雅科夫列夫的雅克-30性能是最好的,但最后胜出的却是捷克的L-29,原因嘛,自然是要给华约的小兄弟们活路嘛。如果中苏不分裂,也许我们的歼教-1也能加入这次竞争。图曼斯基给雅克-30专门设计了小型喷气发动机Ru-19,但雅克-30输了,胜出的L-29用捷克产的发动机,Ru-19就没用了。正好这时安-24需要机载辅助动力单元APU,用来停在地面发动机关闭的时候给客机提供电力和通风,图曼斯基就把Ru-19改成APU了。Ru-19当APU实在是大材小用,但可以在安-24/运-7起飞的时候变身为一台喷气发动机以减少起飞距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4-06-23 21:32
                回复
                  雅克-30教练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4-06-23 21:33
                  回复
                    安装在安-24发动机舱的Ru-19 APU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14-06-23 21:34
                    回复
                      苏霍伊和伊留申新的对决
                        苏霍伊也想参与战斗机的竞争,战后山寨了德国的Me 262,但进度比那三个哥们慢,所以最后就不了了之了。苏霍伊因为一直没弄出量产机,斯大林又不喜欢他,所以最后把他的设计局给解散了,直到斯大林死后才重新恢复。难兄难弟还有不被人待见的留里卡,只有同样倒霉的苏霍伊一直支持他,两个人终于借着留里卡Al-7和用这款发动机的苏-7成功的翻了身,留里卡Al-7是当时苏联推力最大的战斗机发动机,苏-7则是苏联第一种达到双二(2万米高空飞2倍音速)的战斗机。因为这段缘故,苏霍伊的飞机如果有可能,一定用留里卡Al系列发动机,一直到现在,比如苏-27就是用Al-31发动机。苏霍伊的战斗机主要用来国土防空,在苏联时代少有出口,那时西方对其知之甚少,简氏飞机年鉴一直到80年代末,提到苏霍伊总要说,“苏霍伊少为人知”,那时的苏霍伊哪能想到现在这么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4-06-23 21:34
                      回复
                        仿Me 262的苏-9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4-06-23 21:35
                        回复
                          苏-7成为了苏霍伊的翻身之作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4-06-23 21:36
                          回复
                            留里卡Al-7发动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4-06-23 21:36
                            回复
                                苏霍伊的老对手伊留申在战后在继续发展低速攻击机之外,还开始客机的研制。伊留申在攻击机领域的发展一开始很顺利,生产出用两台VK-1发动机的轻轰炸机伊尔-28,但后来苏联空军要求超音速攻击机的时候,伊留申在这个领域毫无准备,直接出局,这个领域直接被战斗机出身的雅科夫列夫和苏霍伊占领了。不过伊留申的伊尔-18干线客机很成功,之后就转型到设计生产更大型客机(伊尔-62/86/96) 和运输机(伊尔-76)去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4-06-23 2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