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23贴子:202,935
  • 33回复贴,共1

【丝路】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博望侯
“侯持汉节,跬踬于风沙冰雪之乡,委顿于腥胳膻毳之群,再使西域,数困虏廷。廿载去国,万里经行。偕往百士,归仅二人。卒使威德遍于四海,赋贡致乎汉廷,自有生民以来,未之有也。”


IP属地:美国1楼2014-06-24 13:50回复
    丝路申遗成功,让我想起抗战期间增修博望侯墓的石碑。1938年,西北联大迁至城固,于同年对张骞墓墓道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增修,发现了带有“博望”二字的封泥。修缮之后,吴世昌先生撰写了《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
    一个人对历史的看法总逃不过个人经历和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记得海獭兄发过一个关于吕思勉评汉武及卫霍的帖子,这位抗战期间闭门修书的吕先生的论点令人大跌眼镜。而后面一位吧友的回复倒是让人找到了点头绪,“吾尝见民国初年以来,武人之所任者,非其嬖幸,则其乱党……”
    而西北联大的老师则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汉武,我想那是山河沦陷,无力抵御外侮时的人们对强汉开疆拓土,扫平四夷的向往。那时的人们可能更有体会,“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擅自对碑文分了段,有不对的请见谅。


    IP属地:美国2楼2014-06-24 13:54
    回复
      进来涨姿势了~~~博望侯是先行者开拓者,是大英雄啊


      IP属地:上海4楼2014-06-24 20:26
      回复
        楼主点赞
        猛一看一半的字不认识,仔细一看四分之三的字不认识
        不过仔细辨认下看到了卫青击胡几个字
        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人得出的借古喻今的结论差别巨大,吕思勉所看到的是任人唯亲,但是西北联大老师所看到的却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以及“威德遍于四海,赋贡致乎汉廷,自有生民以来,未之有也。”(一万个赞!)
        二者眼界高下不言自明啊o(╯□╰)o
        ps默默的吐槽其实吕思勉借古讽今,最大的bug在于扯到卫霍头上找错了对象o(╯□╰)o


        5楼2014-06-24 20:28
        收起回复
          一直觉得博望侯这个名字很霸气!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6-24 23:01
          回复
            昨天跟一位师兄讨论剧本题材,他说想写三国曹刘,我说想写卫青,结果被他狂批,说《史记》对卫霍评价不高,是佞幸之臣,是外戚,靠裙带和野猪倾全国之力才赢得战争,动摇了汉朝国本,blablabla,追问之下才发现他是太史公的粉丝。。。其实卫霍的黑印象真是要“感谢”太史公啊,多少搞历史文学的就追着他老人家去了,觉得这才是有节操的表现。。。跑题一句,今年福建戏剧征文,写李陵的本子就有两个,全部获奖了,都是给李陵唱赞歌的——“谢谢”太史公的曲笔啊!


            IP属地:福建7楼2014-06-24 23:26
            收起回复
              博望侯的墓应该也是在这次丝路遗址的大名单里的。张骞出使西域,对西域及匈奴境内地理知识的整理,对卫霍以及后来对匈奴的各次战役,都是有战略意义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6-25 07:42
              回复
                前几日,城固县不是还在博望候墓前搞了个庆祝列入世遗名录的活动嘛、、、历史被人重视,总是件好事。至于吕思勉先生,一直挺喜欢他的《先秦史》、至于对卫霍的言论,我就当是双鱼座双重人格的凸显了、、


                9楼2014-06-25 22:21
                回复
                  只要有愿意自掏运费的我的那本秦汉史随时欢迎领走哈,除去汉武部分翻了下其余全新


                  10楼2014-06-26 20: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