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27587f47d3e6709be0045f70bc59fb8/6059992442a7d9335d669fa0af4bd11371f00105.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fe431dd6509c93d07f20effaf3ff8bb/60ced4a7d933c89547b0e3a8d31373f080020005.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8cd29eacb3d70cf4cfaaa05c8ded1ba/2d4d4f33c895d1433ab89ff071f0820258af0705.jpg)
《花儿与少年》我只跟了一集,不是我所喜欢的风格,所以没有继续跟下去,偶而顺便看下微博上的议论。对我来说是个不重要的事情,所以没多放精力。
在第一集中,我对许晴相当反感,喜欢郑佩佩和刘涛。
反感的原因,是觉得许晴太自我,团队出行,起不到帮助,对环境又挑剔。
后来,我想到这个问题,又往深思考了一下:
一个真人秀节目,对于一个演员,只是一个节目,既然是真人秀,展示的就是真实一面。
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许晴的出行,应该不会是象节目中那样:和一群不熟的人在一起,而且是穷游,有限定的花费。
换句话说,这是个和真实脱节了的、制造出来的“真实”。
如果是在真实的旅行情境里,我不会喜欢和“许晴这样的人”一起出行,但,这只是说,类似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和许晴本人,其实没有关联。
那么,我又是如何从“不喜欢和许晴这样的人一起出行”这样的情绪,转换成了“不喜欢许晴”?
即使是在旅行的过程中,真的遇到了许晴这样的人,旅行的时间是有期限的,旅行结束后,大家分手,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不喜欢,可以不再有任何交集。又何必再把情绪,带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所以,“即使是和许晴这样的人一起出行”也没什么大不了。
再者就是,旅行就算不奢侈,也不会因为钱而产生矛盾。
电视节目,就像是封装了一个空间、设定了限制条件,然后把人封装进去,而如果这方空间也封装了我的看法和情绪,对我来说就是个可怕的事。
好在我走出了那个封装的空间。
所以,欣赏许晴、刘涛、郑佩佩等,各有闪光点。
原本是一个小问题,不过沿着这个问题有所得,还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