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4 江南道教编撰 江南道教全真嗣龙门派

天人一体 物我两融
中国画家出于澄怀味象这一创作动因,所以他们是以道家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体味客观物象的。他们登高望远,探索寻源,精鹜入极,心游万仞,用整个身心深切地感受着茫茫天宇间阴阳二气所构成的生命的律动,在静观寂照中进入天人一体,物我两融的境界。到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即胸中涌动着创作激情时,于是化万物为神思,撮大千于笔端,"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石涛《画语录》)。中国画家的这种特有的感受生活的方法和创作情态,决定了从画家腕下涌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不是特定时空内客观物象的简单再现,也不是随意拼合、"自动心理"的纯粹表现。那么,是什么呢?是客观物象与画家主观情思交融后提取出来的形象,有些人把这形象称之为"意象"。这"意象"既是对客观事物内在的精神实质的把握,也是画家主观的精神情状的显示,而且通过二者的有机凝合,熔铸成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这境界有诗的意蕴,也有音乐的节律,从而收到"畅神"的效果--即完成画家精神上的自我调节。这就是中国画家创作中的最高的艺术追求,最终的创作目的,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因为"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所以石涛又接着说:"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 道家意识与其他诸社会因素就这样把艺术创作变成了封建文人士大夫进行精神调节的手段,并铸就了他们所独具的艺术思维方式。

天人一体 物我两融
中国画家出于澄怀味象这一创作动因,所以他们是以道家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体味客观物象的。他们登高望远,探索寻源,精鹜入极,心游万仞,用整个身心深切地感受着茫茫天宇间阴阳二气所构成的生命的律动,在静观寂照中进入天人一体,物我两融的境界。到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即胸中涌动着创作激情时,于是化万物为神思,撮大千于笔端,"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石涛《画语录》)。中国画家的这种特有的感受生活的方法和创作情态,决定了从画家腕下涌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不是特定时空内客观物象的简单再现,也不是随意拼合、"自动心理"的纯粹表现。那么,是什么呢?是客观物象与画家主观情思交融后提取出来的形象,有些人把这形象称之为"意象"。这"意象"既是对客观事物内在的精神实质的把握,也是画家主观的精神情状的显示,而且通过二者的有机凝合,熔铸成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这境界有诗的意蕴,也有音乐的节律,从而收到"畅神"的效果--即完成画家精神上的自我调节。这就是中国画家创作中的最高的艺术追求,最终的创作目的,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因为"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所以石涛又接着说:"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 道家意识与其他诸社会因素就这样把艺术创作变成了封建文人士大夫进行精神调节的手段,并铸就了他们所独具的艺术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