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有两个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
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的中科院华东分院天然高分子研究室,1960年并入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高分子研究所,1984年高分子研究所从化学系分出,2002年高分子研究所与当时的化学系、实验中心等合并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2012年化学与材料学院调整组建成三个新的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化学与材料学院的高分子材料系、高分子研究所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学院面向材料领域发展前沿、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建设、面向材料产业人才需求,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能源与信息材料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学院拥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省" 211 "重点学科)博士点及相关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工程等硕士点,早在1964年就开始招收高分子专业研究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师中正高职称占34%,副高职称占30%,具有博士学位50%、硕士学位27%,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全国及省优秀教师2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3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双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福建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各类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
学院还拥有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省环境友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省功能材料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公共实验平台、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等4个研发平台,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部委和省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7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技术成果转让20多项;出版《天然高分子化学》、《生漆的化学》等特色教材及专著7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 收录500多篇。
学院现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按材料类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统一学习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第四学期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个人意愿等进行专业分流,按专业模块进行培养。培养目标: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管理和营销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科研部门及工程领域从事材料加工成型、工程应用、微观结构分析,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等技术工作,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近三年材料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改性、加工成型工艺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质量分析与测试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生业能在塑料橡胶化纤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家用电器制造厂、汽车制造厂等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学校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程结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化工原理、机械制图、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应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改性原理、功能高分子、化工设计CAD等。
(二)复合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以就业于与复合材料相关的汽车、建材、机电、交通、航空航天、轻工、化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担任工程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营销管理人员,从事设计、研发、分析、生产、测试、评价、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程结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复合材料原理、复合材料表面与界面、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技术、材料力学、功能材料、化工设计CA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