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喜欢用爱把孩子包裹起来,帮他安排好一切,使孩子变得柔弱、拒绝成长,受一点委屈和打击就回避、退让,甚至放弃,对这部分孩子来讲,适当让他受点打击的挫折教育尤其重要。从心理学角度讲,挫折教育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榜样的诱导作用。孩子喜欢模仿,通过榜样效应可学习为人需要的品质和技能。幼儿期的模仿往往在1岁左右出现,两岁过后,就会很明确地以自己的意志去模仿周围的人。俗语说“大人是小孩子的镜子”,父母可通过一举一动实现挫折教育。比如,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名人锲而不舍达成目标的故事,如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这些成语的来历,或者爱迪生试错千次发明电灯的故事等,树立孩子对坚强品质的敬重。在孩子遇到麻烦、有退缩倾向时,用身边人做榜样,比如“你看,邻居小哥哥摔倒了就不哭”。但榜样效应要适度,而且尽量讲清楚原因,以免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家孩子心里的痛。
第二步,创设“困难”情境。现在多数孩子接触到的困难情境都较少,家长除了抓住时机进行挫折教育,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困难”情境锻炼孩子。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碗筷、去超市挑选食物,让孩子爬爬山坡,自己收拾乱七八糟的房间等。在这样的“困难”情景中,孩子才会一步步懂得如何积极地应对问题,而不是退缩。另外,孩子得意忘形时,家长不妨适当浇点冷水,通过冷处理,督促其自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步,在陪伴中适时鼓励。让孩子变坚强,首先要让他有信心去迎接困难。发展心理学家指出,6岁前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自我评价体系,而是建立在教育者对他的评价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家长和老师应为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如果家长总是批评孩子,孩子便会长期处于自卑中。因此,家长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多加陪伴,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家长可以多进行言语鼓励,比如“你已经很棒了,坚持下去就更棒了。”也可采用行为鼓励,比如,让孩子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变化,懂得成功和失败只是暂时的。眼神鼓励也很重要,当孩子害怕受挫时,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就能给他支持。▲
第一步,利用榜样的诱导作用。孩子喜欢模仿,通过榜样效应可学习为人需要的品质和技能。幼儿期的模仿往往在1岁左右出现,两岁过后,就会很明确地以自己的意志去模仿周围的人。俗语说“大人是小孩子的镜子”,父母可通过一举一动实现挫折教育。比如,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名人锲而不舍达成目标的故事,如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这些成语的来历,或者爱迪生试错千次发明电灯的故事等,树立孩子对坚强品质的敬重。在孩子遇到麻烦、有退缩倾向时,用身边人做榜样,比如“你看,邻居小哥哥摔倒了就不哭”。但榜样效应要适度,而且尽量讲清楚原因,以免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家孩子心里的痛。
第二步,创设“困难”情境。现在多数孩子接触到的困难情境都较少,家长除了抓住时机进行挫折教育,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困难”情境锻炼孩子。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碗筷、去超市挑选食物,让孩子爬爬山坡,自己收拾乱七八糟的房间等。在这样的“困难”情景中,孩子才会一步步懂得如何积极地应对问题,而不是退缩。另外,孩子得意忘形时,家长不妨适当浇点冷水,通过冷处理,督促其自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步,在陪伴中适时鼓励。让孩子变坚强,首先要让他有信心去迎接困难。发展心理学家指出,6岁前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自我评价体系,而是建立在教育者对他的评价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家长和老师应为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如果家长总是批评孩子,孩子便会长期处于自卑中。因此,家长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多加陪伴,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家长可以多进行言语鼓励,比如“你已经很棒了,坚持下去就更棒了。”也可采用行为鼓励,比如,让孩子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变化,懂得成功和失败只是暂时的。眼神鼓励也很重要,当孩子害怕受挫时,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就能给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