琛胥吧 关注:1贴子:67


1楼2014-06-27 14:13回复
    只愿此贴永远湮没在这小小的角落。像茫茫人海中的我和你,即使距离再怎么相近,却始终走不进彼此的那一片角落。


    2楼2014-06-27 14:17
    回复
      好像很久之前就想要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贴吧,终因琐屑小事而最终搁浅。近来不知怎的,鼓起勇气重拾了书籍,于是也一鼓作气的创建了贴吧。也算了了一桩心愿了。虽是许久之后才重拾书籍,却未感觉与书籍之间生疏,反而更加的紧密了。像挚友一般。


      3楼2014-06-27 14:26
      回复
        曾喜欢许久的一句话:人丑就该多读书。是的,我曾因它而鼓舞自己许久,我喜欢读书,却因这句话爱上读书。这也似乎从侧面揭示了我相貌的丑陋,抑或内心的自卑?


        4楼2014-06-27 14:29
        回复
          重拾书籍之后,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了,游荡的灵魂也得到寄托,精神因此也更加满足。于是给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一年至少读70本书,不多,却贵在坚持。就从我重拾书本的时间算起吧,待一年之后,我期望有所收获。加油。


          5楼2014-06-27 14:32
          回复
            话不多说,开始。


            6楼2014-06-27 14:34
            回复
              1.穆斯林的葬礼。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所以也就决定了其事物发展的好坏程度。我怜悯新月,在她生命的历程将要结束的时候她才知道她的身世,这不能不说是悲哀的。韩子奇,白手起家,经历过繁华,衰落,最终消失。这个过程是浩浩荡荡的,他的经历堪称跌宕起伏。不过他却最后永远的呆在了那个动乱的十年。壁儿,由她引起了我的思考。究竟是独立强势的女人好还是软弱一点的女人好?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永远不要将自己的事业交给女人。


              7楼2014-06-27 14:55
              回复
                2.我的精神家园。
                第一次读王小波的书便被他的魅力所吸引。这是一本散文,却远远比读他的小说来的精神振奋。他字里行间透出的隐隐的哲理都昭示着他的多才。讽刺?这在书中是极为精彩的,没有韩寒的咄咄逼人,有的只是读完之后淡淡的笑意,最后融化于心中。


                8楼2014-06-27 14:59
                回复
                  3.守望的距离。
                  说实话,此书的前几篇文章完全看不懂。讲的是纯哲学,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是晦涩难懂的,想等到年龄再大一些,经历的事再多一些之后再读。我想,应是会大有收益的。书的后面,都是能看懂的,其中有一篇小故事,读了之后颇为感慨。却没有领悟什么,只是有些朦胧的东西在脑海中盘旋,我想这就是哲理了。
                  小文摘抄如下:
                  船舷上,一个年轻的僧人面朝大江,合目伫立。望着他批带青灰色袈裟的朴素的身影,我想起刚才在船舱里目睹的一幕,不禁肃然起敬。
                  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自来水旁洗脸。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边。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一旁,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
                  我知道,这也是一种追求。


                  9楼2014-06-27 15:11
                  回复
                    4.文化苦旅
                    踏遍万水千山,只为寻找那千古绝唱。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只为感慨那无尽的沧桑。余秋雨是有毅力的、有魄力的、有勇气的。一个作家,肯为寻求自己心中所追求的梦,去抛弃世间名利,荣誉富贵,我想这不是每个作家都能办得到的。但上天也终不负他,他的文章始终充满了一种穿透力,使人沉沦。把我们带回那消失不见的古物、古事、古人。


                    10楼2014-07-11 13:40
                    回复
                      5.何谓文化
                      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文化的存在价值、意义。用演讲的方式,用写人物传记的方式,将文化这种普遍存在但又无法细细描绘的词语阐述的深入人心。我以前不曾懂文化,只是片面的理解其中的皮毛。而余秋雨却将中华文化这种源远流长并且一直发展的事物用他的笔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出来。置身于瀚如烟海的文化中,我们如何去正确的学习文化,看待文化,去理解文化,我想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出来。


                      11楼2014-07-11 13:48
                      回复
                        6.生活的艺术
                        看完此书后,我只想说:这特么是什么玩意? 对于书中所说的观点,有些赞同,有些却不敢苟同。反正此书是极其不对我的胃口的。反倒是适合那种退休之后的老教授之类饭后杂谈之类的。而现在,我是完全的对这本书失去了再读的欲望,大概还需等到若干年后把。抑或几年后就可以?


                        12楼2014-07-14 12:51
                        回复
                          7.千年一叹
                          果然放假之后就松懈了下来,薄薄的一本书竟然耗费了一星期之久,实在是不应该。从作者的足迹中,从埃及越过红海,向东沿着印度洋沿岸直到尼泊尔。中间穿越了极其险恶与恶劣的地区,我想这不仅仅是有一颗探求古老文化知识、寻访千百年前的古迹的行者所能拥有的,支撑他们的,是那一颗勇者无畏的心,一股看破一切的精神。这千百年的孤寂,经过千百年的孤独,终于又被一群来自遥远东方的人们的祭拜。虽经过千百年的等待,但却并不迟。它们就在那远远地矗立着,风吹日晒,风吹雨淋,顽强的坚守着,似乎只是为了等待,等待那群人,向它告白。它们又像是迎来了苦苦等待的辉煌,不是在所有人面前展现,仅仅是一小撮人。但这已足够。


                          13楼2014-07-24 18:40
                          回复
                            8.行者无疆
                            北欧、中欧、西欧、南欧,兜兜转转一圈下来,见识了太多的繁荣与沧桑、现代文明与宗教封建的碰撞。不过这碰撞竟不是那一瞬的花火,而是永久的保留在了这一片土地上。一路走来,没有碰到在中亚时的危险,却也惊险不断,这也让我们思考,即使这片繁荣贵族式的大陆,也依旧没有彻底的消除罪恶的根源。也许人们就不禁问道,到底什么的地方才能使这些罪恶消失,我的回答是,不是让罪恶消失,而是让内心的欲望变淡就可以。


                            14楼2014-07-29 08:16
                            回复
                              9.长河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地实实在在的有一种温馨与浪漫。似乎他们独处于一世而并不受世界的干扰。它们朴素、善良、热情、诚实、没有太多的算计。他们也似乎认为世界也是干净的,即便是被欺骗了,也只是呵呵一笑,并不当是什么。他们未被这纷绕的世俗所打扰,一心静静的,静静的过着自己平凡的日子。


                              15楼2014-09-20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