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时代真的来了吗?
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一些国内的3D企业展出了精巧的运动鞋、剃须刀、电吹风甚至自行车等由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成品。这些成品不仅外观和内部结构和人们常见的实物几乎一样,而且在安装上鞋带、电线、刀片等配件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介绍说,实际上3D打印是将设计好的物体转化为三维设计图,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打印真实的物体。
与传统制造相比,3D打印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打印出产品。罗军说,3D打印能够很便捷方便地把设计师的想法、理念变成一个实体的东西,能够加速促进无论是设计还是终端产品制造提高效率,缩短周期。
除了打印出身边常见的生活用品外,3D打印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也凸显了未来的潜力。从19日开始,3D打印企业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将用一台长、宽、高各12米的巨型打印机打印7米见方的仿天坛建筑,预计将在6个月内完成打印。
这家公司董事长王红说,这个巨型打印机看似笨重,但有着非常精细的手艺,它将挤压成为半熔融状态的打印材料层层沉积堆栈在基础地板上,利用相关数据资料直接建构出原型。它的打印精度可以控制在毫米以内,对于注重精度的传统建筑行业来说,这是一个跨越。
罗军说,目前3D打印已被运用在文化创意、文物修复、生物医疗、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如,在航空航天器材上,一些关键零部件采用3D打印一次成型,使得其功能更加实用,体积和重量大幅减少;在医疗领域,3D打印被运用于牙齿再造和骨骼修复等方面,从而使治疗更加精准。
“随着技术的完善和设备的更新,3D打印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接触和使用这门技术的人群也将越来越多。”罗军说。
“3D打印”能否取代传统制造?
在风靡国内的畅销书《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的扉页上,这本书的作者——全球顶级的3D打印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胡迪?利普森引用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一句话:“3D打印对现有企业而言,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前各界人士对3D打印技术可能引起的产业变革的不同看法。罗军说:“有人将3D打印技术视作传统制造业的洪水猛兽,认为它将逐渐代替后者。但其实3D打印只不过是一种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它能够做到传统制造业不能做到的事情,但这并不能起到代替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张文武说,3D打印只属于制造业三种类型中的一种,即增材制造,另外两种分别是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不能将3D打印视作一剂万能药,它不可能在制造业中包打天下。3D打印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得益彰、互惠共赢的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主任史玉升认为,3D打印技术不可能颠覆传统产业,这一项技术是对传统制造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将过去一些传统方法做不了的用3D打印技术做,同时还可避免传统制造耗能耗材、污染环境的缺点。
专家认为,3D打印技术使传统制造技术进一步优化。张文武说,3D打印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使复杂的结构设计变成现实,并能实现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减少和时间节省,3D打印产品将更加智能化。
由于受制于材料等因素,3D打印目前能够应用的范围仍然有限,与庞大的传统制造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罗军说,现在通过3D打印出来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单一材料,而且现有的材料种类并不多,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3D打印的推广应用。
传统产业该如何借3D打印东风?
据罗军介绍,2013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产值约200亿元,我国3D打印行业产值约为20亿元,预计今年我国3D打印行业产值将达到40亿元至50亿元的规模。
“与传统产业相比,这个数字非常微小。”罗军认为,3D打印至今没有产业化与缺乏成熟的应用市场有关。“我们还是沿袭传统制造业的老路,生产设备和卖设备,用户企业并不知道3D打印如何应用的情况下,显然这条路子是走不通的。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应用市场,就不能认为3D打印真正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业内人士认为,3D打印技术为提升制造水平和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能,传统产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如同网络购物一样,“3D打印”还可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改变。个性化的需求和3D打印技术将共同形成“云制造”的商业模式,人们把自己的需求发到网络上,其他人将根据想法形成的创意设计反馈回来,经过选择和比价,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模式。
“从3D打印未来发展方向来看,现在我国3D打印企业与国外的差距还不小,但是并不可怕。未来三到五年,谁最先打开3D打印的应用市场,谁就有可能引领3D打印产业结构的发展。”罗军说。
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一些国内的3D企业展出了精巧的运动鞋、剃须刀、电吹风甚至自行车等由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成品。这些成品不仅外观和内部结构和人们常见的实物几乎一样,而且在安装上鞋带、电线、刀片等配件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介绍说,实际上3D打印是将设计好的物体转化为三维设计图,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打印真实的物体。
与传统制造相比,3D打印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打印出产品。罗军说,3D打印能够很便捷方便地把设计师的想法、理念变成一个实体的东西,能够加速促进无论是设计还是终端产品制造提高效率,缩短周期。
除了打印出身边常见的生活用品外,3D打印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也凸显了未来的潜力。从19日开始,3D打印企业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将用一台长、宽、高各12米的巨型打印机打印7米见方的仿天坛建筑,预计将在6个月内完成打印。
这家公司董事长王红说,这个巨型打印机看似笨重,但有着非常精细的手艺,它将挤压成为半熔融状态的打印材料层层沉积堆栈在基础地板上,利用相关数据资料直接建构出原型。它的打印精度可以控制在毫米以内,对于注重精度的传统建筑行业来说,这是一个跨越。
罗军说,目前3D打印已被运用在文化创意、文物修复、生物医疗、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如,在航空航天器材上,一些关键零部件采用3D打印一次成型,使得其功能更加实用,体积和重量大幅减少;在医疗领域,3D打印被运用于牙齿再造和骨骼修复等方面,从而使治疗更加精准。
“随着技术的完善和设备的更新,3D打印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接触和使用这门技术的人群也将越来越多。”罗军说。
“3D打印”能否取代传统制造?
在风靡国内的畅销书《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的扉页上,这本书的作者——全球顶级的3D打印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胡迪?利普森引用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一句话:“3D打印对现有企业而言,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前各界人士对3D打印技术可能引起的产业变革的不同看法。罗军说:“有人将3D打印技术视作传统制造业的洪水猛兽,认为它将逐渐代替后者。但其实3D打印只不过是一种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它能够做到传统制造业不能做到的事情,但这并不能起到代替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张文武说,3D打印只属于制造业三种类型中的一种,即增材制造,另外两种分别是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不能将3D打印视作一剂万能药,它不可能在制造业中包打天下。3D打印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得益彰、互惠共赢的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主任史玉升认为,3D打印技术不可能颠覆传统产业,这一项技术是对传统制造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将过去一些传统方法做不了的用3D打印技术做,同时还可避免传统制造耗能耗材、污染环境的缺点。
专家认为,3D打印技术使传统制造技术进一步优化。张文武说,3D打印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使复杂的结构设计变成现实,并能实现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减少和时间节省,3D打印产品将更加智能化。
由于受制于材料等因素,3D打印目前能够应用的范围仍然有限,与庞大的传统制造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罗军说,现在通过3D打印出来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单一材料,而且现有的材料种类并不多,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3D打印的推广应用。
传统产业该如何借3D打印东风?
据罗军介绍,2013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产值约200亿元,我国3D打印行业产值约为20亿元,预计今年我国3D打印行业产值将达到40亿元至50亿元的规模。
“与传统产业相比,这个数字非常微小。”罗军认为,3D打印至今没有产业化与缺乏成熟的应用市场有关。“我们还是沿袭传统制造业的老路,生产设备和卖设备,用户企业并不知道3D打印如何应用的情况下,显然这条路子是走不通的。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应用市场,就不能认为3D打印真正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业内人士认为,3D打印技术为提升制造水平和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能,传统产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如同网络购物一样,“3D打印”还可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改变。个性化的需求和3D打印技术将共同形成“云制造”的商业模式,人们把自己的需求发到网络上,其他人将根据想法形成的创意设计反馈回来,经过选择和比价,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模式。
“从3D打印未来发展方向来看,现在我国3D打印企业与国外的差距还不小,但是并不可怕。未来三到五年,谁最先打开3D打印的应用市场,谁就有可能引领3D打印产业结构的发展。”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