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会写文章,让我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好了。
一切都从两年前的暑假开始。
那天,我接到我妈的电话,问我,是读国内的体系还是出国留学,上国际班。我也没有怎么认真思考。依稀记得童年时和大人一起看电视,我小姨拿电视里的大学跟我开玩笑,说,XXX你以后不要考北大清华了,去考美国的哈佛吧,那是世界第一的大学哦。我那时小,心里只是默默的记下了这么一件事。此后在我心中,似乎出国一直是一条比在国内更有前途的道路。
所以当时我虽然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走国际这条路。
当时我15岁,自己略微草率地做下了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
国际班开学之后,我也只是机械地跟着学校的步调走。我们开了很多家长会,告诉我们这条路怎么走。用我们化学老师那句经典的台词:”这个啊,如果你的托福都还没有弄好啊,就不要报SATII和AP啊。“(请自动脑补敖厂长普通话清纯版发音)简单来说,就是从托福开始,到SAT,再到SATII和AP,这三级分层明显,如果说托福没考好,去考SAT的意义就不是很大;SAT没考好的话,考SATII和AP也没用。这是因为美国的大学没有相对的硬性的像高考一样的指标。像50名后到100名的大学,很多都只要一个托福成绩,靠近100名的学校,你托福考的好说不定还有奖学金给你拿;但如果是前十名的大学,别的不说,托福和SAT是杠杠的要,然后还要根据你报的学科去选择SATII的成绩需要。
而没有硬性的像高考的指标这一点,可以说是贯穿了我的,也是所有人的整个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