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第一波#政务学院学院概况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最早可以追溯至1905年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广东法政学堂,戴季陶、张君劢、朱执信等大批著名学者曾任教于此,中山大学的政治学、行政学当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在著名行政学家夏书章教授等人的倡导下,中山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政治学、行政学学科的院校之一。2001年9月,学校整合资源重新组建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简称政务学院),现由夏书章教授任名誉院长,肖滨教授任院长,梅成达任党委书记。由学科重新设立的时间看来我们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院,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科渊源迄今百年有余。
目前,我院已经具备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11工程、985工程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的各系、所、中心充分利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越条件,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芬兰、瑞典、新加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印度、意大利、丹麦、挪威、瑞士、荷兰、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许多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综合实力居于国内一流,有力地推动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前进与发展。 并形成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如今的政务学院,正处于从转型到升级的发展起点上。面对全球化的世界,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中国关怀、健全的学术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扎实的科研成果、出色的人才培养服务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既是学院的学术使命,也是学院的社会担当。为此,我们将秉承“问人间政治之道以善政天下,求公共管理之理为良治中国”的立院宗旨和价值追求,继往开来,不懈求索。
另外,我们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及若干校级学术研究机构: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公共事务调查中心、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志愿服务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民意调查研究中心等多个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学术氛围浓厚。我院的现实关怀强,学院内的教师经常受邀为各地政府的行政工作提出建议。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最早可以追溯至1905年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广东法政学堂,戴季陶、张君劢、朱执信等大批著名学者曾任教于此,中山大学的政治学、行政学当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在著名行政学家夏书章教授等人的倡导下,中山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政治学、行政学学科的院校之一。2001年9月,学校整合资源重新组建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简称政务学院),现由夏书章教授任名誉院长,肖滨教授任院长,梅成达任党委书记。由学科重新设立的时间看来我们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院,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科渊源迄今百年有余。
目前,我院已经具备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11工程、985工程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的各系、所、中心充分利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越条件,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芬兰、瑞典、新加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印度、意大利、丹麦、挪威、瑞士、荷兰、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许多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综合实力居于国内一流,有力地推动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前进与发展。 并形成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如今的政务学院,正处于从转型到升级的发展起点上。面对全球化的世界,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中国关怀、健全的学术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扎实的科研成果、出色的人才培养服务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既是学院的学术使命,也是学院的社会担当。为此,我们将秉承“问人间政治之道以善政天下,求公共管理之理为良治中国”的立院宗旨和价值追求,继往开来,不懈求索。
另外,我们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及若干校级学术研究机构: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公共事务调查中心、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志愿服务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民意调查研究中心等多个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学术氛围浓厚。我院的现实关怀强,学院内的教师经常受邀为各地政府的行政工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