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话吧 关注:276贴子:1,593
  • 23回复贴,共1

说说煤山岕里的变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岕里,这里主要说西川口音,两字变调和宜兴差别相对不是很大,基本上差不多,一到长句降到底或平到底等因素则会更加趋同,但是同样还是有一定的独立性的。
两字主要就是首字或后字一旦是上声的情况,外加阴去+平去入、阴入+平这些组合时会产生分歧。


IP属地:浙江1楼2014-07-06 21:20回复
    先上一张广式总表吧,调值采用12年初露露的版本
    “个"是不少于5个,“少”不少于10个。


    IP属地:浙江2楼2014-07-06 21:42
    收起回复
      煤山岕里的口音后字为上声时候44+44和44+31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常用词上主要是44+44占优势。当后字阴上44+44压倒性的优势,后字阳上的44+44和44+31则是旗鼓相当。但整体上44+31也并非很弱势,其在数量和44+44差不多,只不过44+31更偏向于非常用的普通词。
      主要分成三类,一类只有44+44一读,这类占很大一部分;一类词44+31一读,这类词占一大部分;第三类就是两读,这类词占一小部分。前两类一读词汇会涉及口音的敏感,本该读44+44的一旦读44+31就很可能会被认为有白岘或者长兴口音,本该读44+44的一旦读44+31就很可能会被认为带宜兴本土口音。第三类这部分读成44+44或者44+31都不会产生异样感觉。当然实际上这种异样口音感和自身口音偏向以及自身与其他口音的接触度都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一些特别的常用词是读44-44还是44-31比较分明以外,现今对于一些新词实际上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西川口音一些13、14组合词汇举例:
      44+44一读:开水|姑丈|痴鬼|籼米|春饼|家长|烧酒|辛苦|安稳|清爽|相打|冰冷|抄板|墩磉|鞭笋
      44+31一读:欢喜|新妇|高考|兄弟|师范|英语|身体|刚巧|标准|精彩|心想|风景|基础|清淡|安静
      两读:多少|商品|风水|经理|思想
      两读中的一些词也有所偏向,比如“商品”偏向44+31,“风水”偏向44+44。
      后字阳上的情况读44+31的要比后字是阴上的时候读44+31的多,其中应该也有阳上、阳去相混的因素在作祟。
      对于岕里内部东西川口音也存在一点小差异,东川口音后字上声相对西川稍喜44+31,比如说“班里、班长”,这一部分词的变调也会及到了口音差异的高度,一旦在岕里读44+31就会被认为是东川口音。
      对于11、12组合同样存在个别的44+31,比如“珠珠、安排44+31”;15、16组合也存在零星44+44,比如:香泡、拉链44+44。
      另外的一些词的特别读法。如“弯”作动词读阴去,因此弯转读阴去变调的52+34;“樱an珠”读52+31/52+34,符合阴上变调。这个词的读法可能和“杏梅”的“杏”有关,杏本该读阳上,岕里在该字上和长兴本土的次浊特性一样读阴上。可能影响了“樱珠”。


      IP属地:浙江3楼2014-07-06 21:43
      回复
        岕里和宜兴地区记录的资料以及笔者的经历上看,差别也不大,主要的小差异是其他各个变调组几乎都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后字上声的时候。岕里在23、24组合时候又表现得比较混乱,既有和平声一样大量的21+34,又有和去声一样很大一部分的21+42。其中后字阴上的21+34比较多,超过21+42;而后字阳上是21+42为主,21+34只有小部分词。同样存在三类:
        21+34一读:娘舅|提桶|铜板|狼狗|啤酒|头颈|牛奶|门口|煤饼|查理|麻鸟|缠岭|寻死|
        21+42一读:肥皂|朋友|完整|频道|年代|皇帝|全部|词语|行动|情理|危险|提醒|蹄髈|
        两读:棉袄|原理|全体
        另外在11、12组合中也存在一些21+42。如:
        时间|曹操|怀疑|年龄|围巾|螂蝉


        IP属地:浙江4楼2014-07-06 21:50
        回复
          阳上
          前面所述和岕里变调和宜兴本土地区的差异印象最深的就是后字上声上,同样地当上声作为词头出现的时候,岕里变调也表现出另一番风景,阴上前文已论述,同样在阳上和阳去混比较明显的时代里同样会体现差异了。
          实际上上声和去声确实有纠缠不清的关系,在很多方言都是如此。在吴语地区很多地区阳上变调也都会混读进阳去,苏州则将两个单字调合并。
          对于长兴本土而言,长兴西北的宜兴口音区域越接近宜兴本土地区,其变调阳上混读进阳去的现象就越多。从宜兴的资料和其他资料上以及生活中体验都能感受到其阳上混读入阳去比长兴西北严重得多。更深层看,他是长兴势力和宜兴势力的角逐。简单说长兴阳上混读阳去的词很少,以致于长兴西北的宜兴口音区域阳上混读阳去的词就相对少。
          宜兴本土口音和长兴西北岕里(西川口音)阳上和阳去变调的比较表

          可以看到,这些地区的4X组合和前面探讨的其他声调组合比较来看,变调类型要更加复杂,几乎都不止一个变调。参考长兴地区的宜兴口音来看,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正是其阳上原先变调和现今混阳去变调导致的结果。
          张渚的61、62、63、64都主要是2+24,同时41、42、43、44组合里也主要是2+24,另外41、42存在一小部分35+5,43、44存在一小部分的35+1;67、68和47、48完全一样。
          同样宜兴宜城的61、62、63、64存在21+23,同时41、42、43、44也主要是21+23,另外41存在一小部分24+55,想必42应该也有,43、44存在一小部分的24+31;67、68和47、48完全一样。
          如若看作这应该是阳上阳去在变调中相混的结果。那么这些张渚的35+5、35+1,宜城的24+55,24+31就都是4X原本的调。
          再参照主要要叙述的地区长兴煤山岕里的情况就更体现宜兴本土变调中阳上混阳去的严重性。
          长兴煤山岕里西川在4X组合中平入组以24+44为主,去声以24+31为主。总体情况和阳去变调相同的比例很少,阳上主流变调和阳去变调有别。当然长兴煤山岕里西川口音同样也有在词中阳上混阳去的特性,但和宜兴本土有点不同的是这种情况整体来看不是很主流,也就是开头所述的情况。而混阳去的情况下以后字平、入两组为多,其中以阴平较为突出,上去组都只有个别。岕里内部口音的东川口音则同样稍喜混阳去。
          另外要说的同样后字是上声的时候,岕里的分组又同样再次混乱。后字是上声时既有和平声一组读24+44的,也有和去声一样读24+31的。43、44组合整体格局以读入平声组的24+44为主流,读入去声组的情况较其他调类开头时相同的情况下而言偏少。同样分成三类,一类是读平声组一样的24+44,这类占绝大部分;一类读去声组的24+31,这类占小部分;还有一类也是两读。
          宜兴本土未混情况下的格局上声和去声为一组,主流为24+31/35+1,当然宜兴的上声也有读24+55/35+5的,但是比较少亦或者属于窄用。不过我们注意到宜兴本土的阳上变调混入阳去变调的格局下,上声组有大量读平声组。张渚资料以43、44以2+24为主流,宜兴宜城变调表中的43、44也读和平声相同的21+23为首。
          那么宜兴混读阳去情形下的分组和长兴本土岕里未混读情形下的分组情况正好神奇地对应上了,长兴岕里的24+44对应于宜兴的21+23,或许正是宜兴混读的格局导致煤山岕里未混的阳上变调的格局,因为长兴本土的阳上变调后字也几乎与24+31相似,说到这里,阳上后煤山岕里的24-44类型又一次和白岘地区不谋而合地雷同,而有别于宜兴和长兴,而恰恰宜兴的24-31和长兴倒是暧昧了起来。只不过白岘地区43、44的24+44可能更加整齐,其范围也要比西川一带大很多。
          当然我也说了24-44在宜兴同样拥有类似的变调,只不过又是太有限。
          另外张渚的阳去变调63、64组合在记录中也以和61、62相同为主。而从当吴对宜兴词汇的标调上以及生活感受上看宜兴本土的阳去变调63、64组合读和61、62相同变调的词汇要多得多。
          同样煤山岕里的东川口音将“耳朵、户槛、老虎”等这些词都混读阳去变调,混读后为21+31,而宜兴本土若是混的地区则读和平声组一样的21+23。
          宜兴资料上混读的情况比长兴地区要严重很多,但是偶尔也有倒过来的词,有些也是长兴层次的影响,比如“上昼”煤山岕里混阳去变调,而宜兴则是读阳上的变调,同样表示上午的“上半日”长兴话也混阳去变调。
          岕里(西川口音)阳上去的变调主要情形如下:
          41、42:21+34混阳去变调读法,占有一定的大比例。24+44未混读法,占有一定的大比例。
          43、44:主要以未混的24+44为主,另外有一部分24+31,混读阳去的21+31只有个别。
          45、46:几乎都为24+31,只有个别混阳去的21+52。
          47、48:主要读未混的24+4,另外有一部分混读阳去21+34。
          61、62:主要都读21+34,阴平后有个别词读21+31,如“绍兴”、“赖痴”。
          63、64:主要都读21+31,有个别词读21+34,如“电视、面孔、事体”。
          65、66:主要都读21+42,有少部分词读21+31,如“电话、谢谢、忘记”。
          67、68:都读21+34。
          ==================================================
          阳上混读阳去能够找出很多词,但实际上阳去开头的字也会出现混读阳上调的,词汇整理如下:
          外:外头、外面24+44 |单字阳上、阳去皆可。
          夜:夜壶箱|单字读阳去
          住:住校|单字读阳去
          内:内部|单字读阳去
          另:另外|单字读阳去
          如:如果|单字本身阳平、阳去都存在
          健:健康|单字读阳上、阳去皆可
          盗:盗窃|单字阳上、阳去皆可
          荔:荔枝
          巷:巷弄|单字读阳去
          锭:单字读阳上
          “外”字受变调的影响,单字已经有阳上一读,这种现象在其他调类中也存在。
          “巷弄”在宜兴本土读21+23/2+24,和后字平上相同,不太符合常规变调。岕里24+31也不符,和前字阳上时相同。长兴本土口音在首字是阳去时也存在一支24+31型,白岘地区的变调也带有大量此种变调类型。宜兴本土65、66也存在个别词读类似的变调。但此词的变调读法应该来自长兴本土。
          另外阳平字起头的词也有这类情形。
          前:前头、前面|单字读阳平、亦可读阳上。
          评:评价、评论24+31|单字本身有平、去两读,放于去混读上也可。
          豪:豪✶24+31豪点24+44|单字读阳平
          长:长远24+44|单字读阳平
          “前”字和“外”字一样,受变调的影响,单字已经有阳上一读。
          前面提到相同类型词汇导致的异类变调,此处再作具体讨论。
          后底/头
          上边/头
          里边/头
          里边/头
          前头
          外边/头


          IP属地:浙江6楼2014-07-06 22:43
          回复
            阳入岕里的变调内部口音也分成两派,西川派和东川派,但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后字是上声的情况,也就是83、84组合上,其余情况相同。变调情况如下:
            岕里8X组合
            西川口音:
            1、2:21+34
            3、4:23+44
            5、6:23+42
            7、8:23+44
            宜兴本土变调:
            1、2:2+23/2+24
            3、4、5、6:3+53/3+51
            7、8:2+4/3+5
            以上宜兴本土变调"/"前是《当代吴语研究》上标注的调值,后者是《宜兴张渚词汇》上标注的调值。
            显然东川的变调和宜兴本土的变调较为一致。西川口音由于某些因素也可能产生个别的83、84组合的词也可能有读23+42,但是在西川口音所有83、84组合的词读23+44是一定正确和地道的。至于岕里首字阳入为何后字上声时和去声不同,读成高平,目前还是感觉比较奇葩。


            IP属地:浙江7楼2014-07-06 22:49
            回复
              次浊多读为阳调,而在浙北单字次浊阳上去常常读阴上去。长兴西北的宜兴口音情况不同,白岘有浙北性质,单字次浊阳上去也常常读阴上去。而煤山岕里则常常和宜兴几乎一样,目前比较有依据的我只发现了个”杏“字,这个字在东川口音里同样还是和宜兴一样读阳调。当然了虽然白岘的次浊读阴上去严重,但是和长兴也并不是完全对应,而是有自己的路,同理整个湖州一带读阴上去的字也未必完全相同。
              浙北一带次浊阳上去单字常常有读阴上去的现象。长兴也如是,长兴的次浊单字一旦读阴上去,尤其是东南方向口音,次浊开头的字也就常常混读进了阴上去的变调。
              长兴煤山岕里的单字调随着宜兴走,但西川一带口音中次浊开头的字也有个别读进长兴阴上的变调,比如“耳朵”、“户槛”、“老师”。东川口音大多没有这种情况,但也读自身变调中,和宜兴主流也有差异。这些是煤山岕里次浊阳上开头的词中44-31变调的一个来源,来于长兴层次。
              另一部分次浊阳上的44-31来自名词叠词,表昵称,前文已提及。还有一部分次浊阳上的44-31来自单字可读阴平的情况,这部分词实际遵循的是首字阴平后字去声的连读变调。因为阴平后平上入多为44-44,因此这种情况中自然还会有44-44的出现,比如:蛮好。当然了这样的情况同样适用于部分的次浊阳平读或有读阴平的时候的情况。次浊阳平、阳上后主要是平上时后字读44+44,去声时为44+31。个别词举例如下:
              44+44:母亲|每天|拿来|美好|蛮好|老板|理由|
              44+31:鲁迅|每次|拿去|美丽|研究|零碎|以为|
              这种情况应当和前面的①分开,因为首先①情况的单字不存在阴调读法,另外其后字不管上还是去都是44+31;而②的情况后字上声为44+44,去声为44+31,和①不同。虽然岕里的上去有时会混乱,但我们可以同样对比到长兴口音的②情况,其也是读其阴平连调的44+44,而不是阴调上声的44+31,说明②的情况和①有别。另外下面要说的首字阴上也是这样的情况。
              除了次浊,岕里非次浊的阴上也有44-31,符合长兴的阴上变调,当来于长兴层次。
              另外岕里的阴去也有44-31,这种变调情况没有宜兴本土在首字阴去的时候来得普遍。而对于宜兴自身而言,这种变调应该也并非最主流的变调,岕里的阴去变调尤其是西川的口音和宜兴差异较大,但也吸收了宜兴一部分这样阴去读44-31的变调。
              下面为岕里西川口音阴上和阴去中44-31变调的长兴和宜兴来源:
              长兴层次变调:纸颗、草纸、暑假、肯定、早饭、引线、耳朵、户槛、老师
              宜兴层次变调:昼饭、照顾、懊佬、看见、诫忌、按照、世界、告诉
              当然实际上首字本来阴上的词除了个别对应上面1的情况外,也有和次浊也就是上面所说和2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同样单字是可以读阴平的。
              44+44:可能|可以|饺子|毯子|所以(以单字多为阴平)|所有
              44+31:可爱
              但是这种情况同样是后字平上为44+44,去声为44+31,和不管后字为何都读44+31的情况还是有区别。


              IP属地:浙江9楼2014-07-06 23:14
              回复
                热热吧。。。


                IP属地:浙江10楼2014-07-06 23:16
                回复



                  IP属地:浙江11楼2014-07-06 23:20
                  回复
                    看天书。


                    IP属地:江苏12楼2014-07-09 21:57
                    收起回复
                      长懒看,太专业,你没觉得自己很孤独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7-10 22:18
                      收起回复
                        强到没有朋友啊看不懂,隐约知道你在表达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7-29 12:00
                        收起回复
                          挖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22 15:49
                          回复
                            快来叫我怎么看调值。。。。。。。。。。。。。


                            IP属地:美国16楼2014-09-10 01: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