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吧 关注:27贴子:48
  • 1回复贴,共1

策展何为——有关策展人的读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
去年,随着当今国际最活跃的策展人之一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在北京进行的“小汉斯与中国策展人”即兴对话和“走向21世纪的策展”讲座的举办,策展话题似乎又浪花四溅了一把,但显然难以比拟法国哲学家朗西埃中国行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策展作为一个“舶来”的概念,在中国不到三十年的实践操练中,成为一项人人争相可为,策展进入观念简单化和庸俗化的理解状态时,策展话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惯性化,甚至越来越宏观而进入了无边无际的“神侃”状态,似乎策展滚烫的表象丰富到足以用学术课题的方式进行长篇累牍了?那么在全球策展人逐渐升温的情况下,作为知识生产的当代策展实践,策展话题如何有效,策展人是如何工作的、策展和学术研究、批评家的关系,策展的学术纯洁性、还需不需要策展人、策展的乱象等这些问题都成了还原策展的出口。


1楼2014-07-07 15:26回复

    从独立策展人开始
    今天,我们可以把“策展”作为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也就是说,策展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开始有效,是从独立策展人开始的。当然,如果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追溯策展的起源,回到历史的源头,策展人的角色早就在已有的艺术职业中诞生了,如博物馆馆长和艺术总监,艺术品商人或者艺术评论家等,甚至从博物馆诞生的那天起,那些安排陈列和布置展览的人就已经开始实施策展人的某些工作职能了。因此,“策展”(curating一词源自拉丁语curare),原意为“看护保管博物馆中的艺术品”的阐释也就能自圆其说了。
    将策展从艺术系统抽离出来成为一个自足的职业,成为独立的策展实践,进而作为讨论的话题,是从20世纪70年代博物馆革命和“独立策展人” (Independent Curator)在西方的出现,以及在展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策展人开始成为一个和艺术发展休戚相关的职业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瞩目。独立策展人是指那些不隶属于任何机构组织,有着独立问题意识的策展人。提到独立策展人,我们就不得不提作为“独立策展人之父”的瑞士人哈罗德·塞曼(Harald Szeemann),他一生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和解决艺术中的偏见问题,致力于对艺术体制的改造,不断地在挑战艺术判断的权威,打破传统策展的线性逻辑,在担任伯尔尼美术馆馆长8年时间里,他举办了大量有意义的展览,将美术馆变成那些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年轻艺术家的天堂。但由于对文化认同的歧义,塞曼于1969年辞去馆长一职,成为一名独立策展人,并于同年策展了“当态度变成形式”这个曾在艺术史上书写了浓重一笔的展览。虽然在接下来的策展生涯中,塞曼作为独立策展人策划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这些重大的国际艺术展,但是 “当态度变成形式”这个展览却是其职业策展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章,也正是通过这个展览,开始显示出策展人的独特价值,某种程度上这个展览也奠定了独立策展人的地位。
    独立策展人在20世纪70年代的出现,跟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现当代美术馆和一些替代性空间的出现有着极大的关系,换言之,独立策展人工作的对象不再是浩瀚的收藏,而是当下的创作和文化语境。独立策展人的出现一方面是具有自由精神的当代知识分子和壁垒森严的传统博物馆体系不可调和的结果,他们要为新艺术争取展览的权利,另一方面,传统的展览体制已经不能承担新的当代艺术观念的发展。独立策展人出现的最大意义在于——促进了人们对策展这门学问本身的思考,“如何展览”变成了和“展览什么”同样重要的课题。


    2楼2014-07-07 15: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