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吧 关注:11,349贴子:38,974
  • 19回复贴,共1

从王尔德童话来看其唯美主义的积极意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到九级,从未发过贴。特此来水一贴,顺便分享下自己写得论文。水平有限,请勿见怪。


IP属地:江苏1楼2014-07-09 14:11回复
    从王尔德童话来看其唯美主义的积极意义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童话家。其童话作品语言优美,充满风趣与戏剧性,因此广为人知,备受赞誉。他也是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终其一生都在推行与实践其唯美主义。然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却被认为带有不道德,否定现实的色彩而广受非议,不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然而笔者认为,其唯美主义理论在现实与道德方面却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分析,来揭示其唯美主义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尔德 唯美主义 童话 现实 道德
    A Review of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of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Abstract :Oscar Wilde is a famous English writer whose fairy tales are bound withbeautiful languages, full of humour and dramatic changes. For that reason, hisfairy tales are well-known and well-receiv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Aesthetic Movement, Wilde implements and practices with the aestheticism allhis life. However, his aestheticism is considered immoral and unrealistic, thusis not accepted by the public. But the author thinks the aestheticism bears itsown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respect of reality and morality.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reveal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ism by attempting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Keywords:OscarWilde aestheticism fairy tales reality morality


    IP属地:江苏2楼2014-07-09 14:12
    回复
      绪 论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十九世纪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他以剧作、诗歌、童话、小说闻名于世,是当时英国所公认的才子。王尔德享年46岁,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仅创作了9篇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星孩》。前五篇童话创作于1888年,名为《快乐王子和其它故事集》;后四篇创作于1891年,名为《石榴之家》。王尔德的童话因其优美的措辞与独特的风格而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9篇童话均被列为世界童话的经典。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快乐王子和其它故事集》这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也是这9篇童话奠定了王尔德在童话界的地位,使之为更多的人所认识,王尔德也因此被誉为“童话王子”。
      然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却没有像他的童话一样受到肯定。由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被认为带有颓废消极,否定现实的色彩,认为艺术作品中不应当有道德倾向,有悖于社会道德,唯美主义一直被认为是过大于功。一些文学批评家将其童话与其它作品隔离开来,认为其童话脱离了唯美主义的范畴。然而笔者却认为这些童话也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下的产物,它们体现了唯美主义,王尔德正是采用了童话这种形式来体现他对唯美主义的追求。王尔德的童话广受世人所称赞,这与他童话中的唯美主义应当是有所联系的。如果其唯美主义真是消极、颓废、厌世的思想,那其童话又怎能如此广受赞誉。因此,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应当有其积极意义。而我们从他的童话作品中也能分析出其唯美主义的积极意义。


      IP属地:江苏3楼2014-07-09 14:13
      回复
        一、 王尔德童话的创作背景与其唯美主义理论
        王尔德生活在维多利亚晚期。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的繁荣的毋庸置疑的。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明显,社会财富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平民工作一天只能拿到与其工作量不相当的非常少的工钱,大部分平民都过着艰苦贫穷的生活。在这种社会形式下,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成为了主流。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的思想深入人心。由于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宗教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科学对宗教的冲击也同时冲击着人们信仰。当时社会存在严厉的道德观念,逐渐导致上层人士的伪善和自命不凡,与下层贫民的盲目和麻木不仁。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道德假象下的虚伪。在文学方面,作家们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于是现实主义也成为了主流文学,许多作家例如狄更斯、哈代等都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方法来揭示和批判社会问题。
        然而,在这现实主义思潮占据主流的文学界,却产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思想,这便是唯美主义。唯美主义产生于法国,后来波及到全欧洲,并在英国达到了高潮。王尔德吸收了各家的唯美主义理论,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唯美主义理论,成为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与现实主义作家一样,王尔德也看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对现实的极度失望。然而他并未跟随现实主义的潮流,通过描写现实社会来对现实进行批判。他开始关注艺术自身的美。出于对艺术的维护,他企图将至高无上的艺术与黑暗腐败的现实分割开来。因此,在其小说和戏剧的创作中,其唯美主义也成为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其唯美主义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王尔德认为是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因为生活中不存在美。生活应当艺术化。二、艺术与功利道德无关,艺术的目的即是自身,艺术只具有一种道德,那就是以不完美的手段表现无瑕的美。三、艺术的美在于作品的形式而不在于内容,体现了美得形式就能使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王尔德的理论被世人所批判最多的是前两点:否认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和认为艺术与道德无关。然而,在王尔德的童话创作中,却在多处涉及到了现实和道德。


        IP属地:江苏4楼2014-07-09 14:13
        回复
          一、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对其童话的影响
          不少人将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与其唯美主义区别开来,有人认为:“童话是他的作品里最受欢迎的,优秀的童话和他的短篇小说一样,无疑是超出颓废主义文学范围之外的。”[1]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童话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是王尔德宣扬其唯美主义的作品,可以说它是极其能体现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作品之一。
          (一)、题材上的影响
          从其本身来看,王尔德的童话非常符合其唯美主义的标准。王尔德认为艺术的真髓是谎言,“正是因为谎言是有意识的掩盖真相,与现实保持距离,所以也更得到艺术的真髓。”[2]其童话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其童话描写地都是有意为之的美而不真的故事,更能体现艺术的本质。童话这个题材其本身就是具有想象力的虚构的故事,描写的是美而不真的故事,其故事大多是发生在远离现实的虚幻世界中,一如王尔德所说“在文学中,我们要求多多的是珍奇、魅力、美和想象力”[3]。王尔德曾明确表示过:“每一个艺术家所应避免的两件事,是形式的现代和主题的现代性。”[4]他认为应当是生活模仿艺术,而非艺术模仿生活。文学作品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所以,其童话故事并未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去取材。其童话大多是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中取材,使其童话能够脱离现实的影响。例如《渔夫和他的灵魂》,就是取材于美人鱼的传说,安徒生的童话名篇《海的女儿》也是源于这个传说。而《自私的巨人》中的那个小男孩,他“一双小手掌心上留有两个钉痕,他的一双小脚上也有两个钉痕”[5],便是取材于基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故事。
          (二)、形式上的影响
          细细阅读王尔德童话,便能发现其语言及其华丽,描写非常细腻。王尔德比其他童话家更重视形式美,在其童话中运用了许多华丽的词语,甚至都没有考虑其童话所面向的读者群大多是儿童。童话的语言应当尽可能的简单明了,以便让儿童阅读。然而王尔德为了其童话能够更加体现其唯美主义理论,似乎有意忽视了这一点。其童话的语言具有一种诗意的美。例如《快乐王子》中小燕子像快乐王子描述埃及时的景色:“明天我的朋友们要飞往第二瀑布,那儿的河马在纸莎草丛中过夜。古埃及的门农神安坐在巨大的花岗岩宝座上,他整夜守望着星星,每当星星闪烁的时候,他就发出欢快的叫声,随后便沉默不语。中午时,黄色的狮群下山来到河边饮水,他们的眼睛像绿色的宝石,咆哮起来比瀑布的怒吼还要响亮。”[6]。这段描写中,王尔德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将门农神的神像拟人化,将狮子的眼睛比作宝石,将狮群的吼声描写得比瀑布声还要响亮。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王尔德童话的语言非常华丽,表现出了异国情调的美。如果将其他童话与王尔德的童话做对比,便更加能看出其童话语言之华丽。
          在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中,对主人公白雪公主的外貌描写手法传统:“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头发像乌木一样黑,于是大家叫她白雪公主。”[7]而在王尔德的童话《小公主的生日》中对于小公主的外貌描写却要华丽的多;“她的裙子是用灰色锦缎做的,裙摆和宽大的袖口上绣满了银线,挺直的胸衣上缝着几排名贵的珍珠。两只配着粉红色大玫瑰花的小拖鞋随着她的走动从衣服下边显露出来。那把大纱扇是粉红色和珍珠色的,她的头发像一圈褪色的金黄光环包围着她那张苍白的小脸蛋,上面戴着一朵美丽的白玫瑰。”[8]两相对比之下,便能发现王尔德童话文字之精美,语言之华丽。周作人曾这样评价王尔德的童话:“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绝对是一个诗人的诗作……在我看来,他的童话的特点在于缤纷的词汇和睿智的风格。”[9]与其他同时代的童话作品相比,王尔德童话的语言便显得极其华丽并充满想象,有如天马行空。这也与其艺术作品的美在于形式而不在于内容的理论相符。由此可见,王尔德童话与其唯美主义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童话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理论下的产物。


          IP属地:江苏5楼2014-07-09 14:14
          回复
            (二)、唯美主义在道德上的意义
            王尔德曾在其《道林·格雷的画像》的序中说道:“书不存在道德或不道德之分。书只有写得好或写的不好。”“人类的道德活动构成了艺术家创作题材的一部分,而艺术的道德则在于完美的运用不完美的手段。”[17]几乎没有作家像他一样把道德排除在自己的作品之外。王尔德认为不该由于作品中存在不道德的因素而否定这部作品甚至作家,这有失偏颇。为此,他还拿《李尔王》来进行辩论,说不能因为《李尔王》这部作品就把莎士比亚当成疯子。王尔德在其童话作品中极少刻意涉及到道德,像《神奇的火箭》中的火箭和其他烟花、《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巨人的朋友》中生活在远离社会环境中的巨人,王尔德在描写这些角色时都淡化了道德说教。然而对纯美艺术的追求始终与道德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文学作品也不能完全无视伦理道德。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也有对道德的体现。其中最明显的便是《星孩》这篇童话。
            《星孩》讲述了两个贫穷的樵夫在星星坠落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婴儿,他便是星孩。一个樵夫将他抚养成人。长大后的星孩美貌非常,但他认为自己十分高贵,瞧不起任何人,变得铁石心肠。他看不起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的樵夫夫妇,也看不起其他任何人。当他把自己的千辛万苦来寻找自己亲生母亲赶走后“他的脸就跟蟾蜍一模一样,他的身子也像毒蛇一样地长。”[18]星孩因此认识到了自己的罪孽,出发去寻找他的亲生母亲。然而由于他过去的种种,没有谁愿意帮助他。后来星孩被卖给一个魔术师当奴隶,魔术师要他取来三块金币,取不到就要了他的命。他因为救了一只小兔子而得到了金币,然而他又因为怜悯一个麻风病人三次都把金币给了他。星孩因此恢复了美貌,被人们拥护为国王。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父母,成为国王后建立了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
            星孩因作恶而变得丑陋,又因行善而变回原来英俊美貌的样子。他的外表反映出他的内心。星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王尔德笔下被统一了起来。这一点和《道林·格雷的画像》颇有相似之处。道林因为一句话,让画像代替自己老去。他所有的恶行都被显示在画像中的自己上。最后道林举刀刺向自己的画像时,也将自己毁灭了。星孩的变化其实也包含了王尔德对于道德的关注与期待。外表美好的人如果内心丑陋不堪,那他便是个丑陋的人,将受到人们的唾弃;内心善良的人即使外表丑陋,那他也是一个美丽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几乎任何文学作品含有作者的道德倾向,王尔德在追求纯美的艺术时不可避免的要与道德有所交集。避开道德追求美的行为定会以失败告终,王尔德必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说要将道德从艺术中分离,但其童话作品中的角色却都有着对于道德的关注。星孩找寻母亲的过程中充满了对于道德的思索,最终星孩所建立的也是一个道德的国家。
            然而,童话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王尔德所生活的英国社会虽然也有着严厉的道德观念,但由于社会日渐腐败黑暗,原本的良好的道德观逐渐变为虚伪的道德。人们的交往过程中真诚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披着道德外衣的功利主义思想。许多人道貌岸然,实则进行了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诈骗、偷盗等事件比比皆是。王尔德之所以提出艺术与道德无关,便是看到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黑暗,他担心艺术也被当时虚伪的道德所影响,披上虚伪的外衣,为了维护艺术的纯洁性,才提出了艺术与道德无关的观点。其本意是为了维护艺术与艺术家的尊严。
            诚然,王尔德的作品中有许多不道德的存在,如《莎乐美》、《道林·格雷的画像》,其主人公都代表了罪恶。唯美主义也是由于这才被批判为不道德。然而道林和莎乐美最终都因自己的罪恶行径而受到了死亡的惩罚。然而其中作品中的罪恶正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罪恶。一个社会若存在罪恶,便是表明社会制度有所缺陷是“人的个性要求解放的正当呐喊”[19]。王尔德正是想要通过揭示罪恶揭示社会制度的缺陷,以使社会获得进步。因此,王尔德并不是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一方面,他看到了当时道德的败坏,为了维护艺术的纯洁,所以提出艺术与道德无关的口号。另一方面,王尔德希望通过他童话作品中的美好道德观,来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使现实能够变得美好。王尔德正是基于对现实的期许与对艺术纯洁性的维护,才提出了艺术应当与道德无关的理论。
            由此可见,王尔德并非像是世人所说的不道德的人。虽然他曾经因同性恋入狱,但是这点在如今看来并非是什么不道德行为。人无完人,王尔德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他的道德中有应当诟病的地方。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确实竭尽全力维护艺术的纯洁性与独立性,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道德是值得我们尊重与肯定的。


            IP属地:江苏7楼2014-07-09 14:15
            回复
              结 语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王尔德一生都在宣扬与实践唯美主义理论。他的唯美主义理论与其实践的作品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尽管他一直坚持着艺术的独立性,但实际上艺术并无法获得真正的独立。王尔德一生为此奋斗,最终还是失败了,自王尔德出狱后,他便变得一文不值。在当时存在着严厉道德观念的英国,王尔德已无立足之地,最终孤苦无依的死在巴黎的一家旅馆中。
              王尔德的童话与传统童话的不同在于,传统童话语言简洁,而王尔德的童话语言华丽,充满着诗意,对美得描写也是淋漓精致。在其童话中,始终贯穿着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念对人物与环境外在美的描写,对心灵之内在美的歌颂,对于社会中的黑暗无情的批判,这正是王尔德独特的唯美主义。表达了王尔德渴望通过对艺术作品中美的追求来实现对社会的改造,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对于一个作家的评价非一时之事,总要等到多年后才能对其作出一个正当评价。王尔德去世已有百余年了,虽然他在死时已变得一文不名,可他并未随着时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王尔德已闪耀在世界文学的殿堂中,为世界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对一种文学理论的评价也不是一时之事。任何文学理论都不是完美的,唯美主义也是如此。但我们并不能够因为其有缺陷而全盘否定其价值。王尔德一生都在为艺术而奋斗,其唯美理论虽然有不当之处,但他却是为了维护艺术的价值。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王尔德是值得尊敬的,他的艺术更是充满了对于社会的关切与期许。笔者认为,王尔德童话之所以经久不衰,广受赞誉,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对社会的批判与关切和引导人向善的道德倾向。其唯美主义价值几何,或许如今我们还不能盖棺定论,然而笔者相信王尔德为维护艺术而做出的努力将来会被世人所认可,其唯美主义理论中的积极意义也会被人们的认同。


              IP属地:江苏8楼2014-07-09 14:15
              回复
                [注释]
                [1]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 《英国文学史(上)》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83
                第 293页
                [2] 吴刚 《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第85页
                [3]赵澧,徐安 《唯美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第113页
                [4]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 《英国文学史(上)》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83 第285页
                [5][6][8][10][11][18] 王尔德 《夜莺与玫瑰》 译林出版社 2013年
                [7] 《格林童话》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第187页
                [9] 杜吉刚 《“为艺术而艺术”与形式主义—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艺术理论体系分析》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2] 刘茂升 《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第22页
                [13][17] 杨烈,黄杲炘 《王尔德全集》 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0
                [14] 赵景深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第54页
                [15] 聂珍钊 《外国文学史》华中科大出版社 2004 第三卷 第205页
                [16] 谢华 《浅议王尔德童话里的唯美主义阐释》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4期
                [19] 吴刚 《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87页
                [参考文献]
                [1]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 《英国文学史(上)》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83.
                [2] 吴刚 《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 赵澧,徐安 《唯美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4]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 《英国文学史(上)》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83.
                [5] 王尔德 《夜莺与玫瑰》 译林出版社 2013年.
                [6] 《格林童话》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第187页.
                [7] 杨烈,黄杲炘 《王尔德全集》 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0.
                [8] 赵景深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9] 聂珍钊 《外国文学史》第三卷 华中科大出版社 2004.
                [10] 刘茂升 《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1] 吴其尧 《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12] 李元 《唯美主义的浪荡子》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13] 杜吉刚 《“为艺术而艺术”与形式主义—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艺术理论体系分析》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15]谢华 《浅议王尔德童话里的唯美主义阐释》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4期 .


                IP属地:江苏9楼2014-07-09 14:16
                回复
                  楼主,我想研究王尔德的童话,他的理论思想比较集中在哪些书里,能不能推荐下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6-11-20 09:30
                  收起回复
                    楼楼你是不是学英语语言文学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1-23 15:58
                    收起回复
                      是了 原来我喜欢他的唯美主义


                      12楼2017-01-05 19:19
                      回复
                        后记
                        这篇论文是我大学时的毕业论文。我最早也是通过王尔德的童话而开始了解他的,后来决定写关于王尔德的毕业论文时自然就想到了童话,其中也有从童话入手比较好写的原因。在拟定论文之前,我看了不少相关资料,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作家。同时,也发现对于唯美主义甚至对王尔德本人的评价大多是偏负面的,也有持中立态度的,但正面的评价不多。因此心中不平,想写一篇为唯美主义和王尔德正名的文章。虽然知道写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至少可以聊以自慰,抚平内心。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如今再看这篇文章,其中不少用词遣句还需斟酌。我所写的,和作家本人的想法大概会有出入,或许很多内容大相径庭。就像很多作者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会拿低分一样。不过至少我的初衷已经达到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已经全都表达出来了,就此点而言,已足够了。


                        IP属地:江苏14楼2017-05-05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