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穿透过巴河的水面,灵秀的石群渐渐清晰。此时,总有一类身影在河边徘徊良久,时而弯腰,时而蹲身,捡起身边的一块块石头,再放下,然后继续寻找,当发现一颗独特的石头后,他们高兴得像寻找到宝藏,他们就是巴城的一群奇石收藏爱好者。今年6月26日,市奇石根雕花艺协会正式成立。奇石收藏爱好者和石头有着哪些故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寻找石头是最大乐趣 六旬老人收藏千余件
枯水期,在巴河、恩阳河的河滩上,常有一个身影穿梭在河滩上,弯着腰仔细寻找一块块石头,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叫饶仕华,是一位奇石收藏家。
7月3日,在巴城南坝五号桥下饶仕华老人的世华根艺奇石馆里,记者看见,房间的四周、过道、柜子里摆放着各种奇石,琳琅满目,蔚为奇观。“奇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饶仕华介绍,他现在收藏的奇石种类繁多,共计一千多件,吸引了大批周边县市奇石收藏者前来赏石。
饶仕华称,他收藏奇石已有50多年了,如今他的生活离不开石头,寻找奇石是他最大乐趣。如今66岁的饶仕华,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带点干粮矿泉水,到河坝找石头,一找就是整天,有时去几次都找不到,但是找到一块好石头会高兴得睡不着觉。巴河、恩阳河沿线是饶仕华经常去的地方,不过,他也去过长江、岷江、嘉陵江等外地捡石头。饶仕华还参加过成都几次大型奇石展览,各类获奖证书一大摞,“布莱尔”、“巴国兵器”等奇石都获得了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奇石博览交易会精品展铜奖。
每块石头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
饶仕华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市奇石根雕花艺协会的副会长,在他的客厅,他将所有“宝贝”都一一起了名字,随意拿一个石头出来,他都能讲出与众不同的故事。
“不论在哪个地方,都能捡到好石头!我去拿一个好石头给你看。”饶仕华说完便进了屋,随后,他拿出一块面积约鸡蛋大小的石头出来。仔细一看,这块石头色泽明亮,表面光滑,石头的中间有一块空出来的地方,像一座小型石窟。饶仕华介绍,这块石头是在通佛路附近捡到的,发现它时,其外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泥巴,拿回家洗净之后发现是块龙骨石。
“成都那边过来很多人都想买这块‘石窟’模样的石头,我舍不得卖呢。”饶仕华说,石头已成为了他最好的朋友。
奇石有灵性难寻找 耐心、想象力很重要
“千金易得,一石难求。”饶仕华说,好石头难得,不费几番苦功夫,很难找到真正的奇石。“捡石头有个过程,许多人捡石头的过程如鸭子下水,几下子就把整个河道跑完了。”饶仕华说,好石头不会摆在面前等你捡。
如何从诸多普通的石头中寻找到奇石呢?饶仕华分享了他的经验。第一,在捡石头的过程中,要随时拿上一瓶水,捡到一个石头就冲洗一下。有些石头遇水之后图案才清晰。第二,要慢慢地捡,不要走马观花。第三,看到一颗不错的石头时,要仔细观察石头的形、色、质、纹。“形”,要求石头形状完整,多姿多态。“色”,以色艳为上品。“质”,以坚为要,以硬为妙,手感润滑细腻为上。“纹”,图纹清晰,质纹流畅、线条柔和。
别看捡石头很简单,其实也暗藏危险。河边堆积的散石多,一踩便滑,不会水性的爱好者要特别留心。出门捡石头最好结伴而行,才有照应。
因“石”结友 藏石赏石其乐无穷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饶仕华爱好收藏奇石外,巴城还有一群人和他一样,以“石”为伴,以“石”会友。他们多半是退休后的老人。
张思福是市奇石根雕花艺协会的成员。谈起收藏的那些石头,他很是开心。他说,藏石最大收获是能修身养性,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能认识很多奇石收藏的朋友们。
张思福称,他们协会的成员目前已达到一百四十余人。其中一位叫王新明的会员曾捡到一块长20公分,宽10公分的石头,表面呈黑色,用机器切开之后里面是块玉。还有一位叫孙毅的南江人,去南江小巫峡玩耍的时候,用150元买下了一个老婆婆捡到的石头。回家洗净后发现石头上的花纹是一个熊猫,在成都参展的时候,一个韩国老板给出140万的高价,而他不卖。
推广巴中石头文化 心愿是建奇石展馆
据介绍,千百年来由于地球的运动,巴山大地的石头经受了无穷重压和无尽冲刷,具备了坚硬的特质,完成了自身的演变。市奇石根雕花艺协会会长张英说,巴中目前拥有各类奇石,它不但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张思福说,巴中奇石资源很丰富,有花岗石、大理石、岩石、龙骨石等,也有玉石、玛瑙、翡翠。玉石则以黄龙玉为主。南江县有三至五个火山口,那边的石头各种形状都有。
饶仕华说,黄金有价石无价,应将奇石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做强做大。张英表示,协会的成员都将石头当成宝,收藏奇石其实就是在保存文化,我们最大的心愿便是想在巴中设立一个奇石展馆,让更多的外地人来欣赏巴中的石头,把奇石作为文化遗产留在巴中。
寻找石头是最大乐趣 六旬老人收藏千余件
枯水期,在巴河、恩阳河的河滩上,常有一个身影穿梭在河滩上,弯着腰仔细寻找一块块石头,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叫饶仕华,是一位奇石收藏家。
7月3日,在巴城南坝五号桥下饶仕华老人的世华根艺奇石馆里,记者看见,房间的四周、过道、柜子里摆放着各种奇石,琳琅满目,蔚为奇观。“奇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饶仕华介绍,他现在收藏的奇石种类繁多,共计一千多件,吸引了大批周边县市奇石收藏者前来赏石。
饶仕华称,他收藏奇石已有50多年了,如今他的生活离不开石头,寻找奇石是他最大乐趣。如今66岁的饶仕华,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带点干粮矿泉水,到河坝找石头,一找就是整天,有时去几次都找不到,但是找到一块好石头会高兴得睡不着觉。巴河、恩阳河沿线是饶仕华经常去的地方,不过,他也去过长江、岷江、嘉陵江等外地捡石头。饶仕华还参加过成都几次大型奇石展览,各类获奖证书一大摞,“布莱尔”、“巴国兵器”等奇石都获得了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奇石博览交易会精品展铜奖。
每块石头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
饶仕华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市奇石根雕花艺协会的副会长,在他的客厅,他将所有“宝贝”都一一起了名字,随意拿一个石头出来,他都能讲出与众不同的故事。
“不论在哪个地方,都能捡到好石头!我去拿一个好石头给你看。”饶仕华说完便进了屋,随后,他拿出一块面积约鸡蛋大小的石头出来。仔细一看,这块石头色泽明亮,表面光滑,石头的中间有一块空出来的地方,像一座小型石窟。饶仕华介绍,这块石头是在通佛路附近捡到的,发现它时,其外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泥巴,拿回家洗净之后发现是块龙骨石。
“成都那边过来很多人都想买这块‘石窟’模样的石头,我舍不得卖呢。”饶仕华说,石头已成为了他最好的朋友。
奇石有灵性难寻找 耐心、想象力很重要
“千金易得,一石难求。”饶仕华说,好石头难得,不费几番苦功夫,很难找到真正的奇石。“捡石头有个过程,许多人捡石头的过程如鸭子下水,几下子就把整个河道跑完了。”饶仕华说,好石头不会摆在面前等你捡。
如何从诸多普通的石头中寻找到奇石呢?饶仕华分享了他的经验。第一,在捡石头的过程中,要随时拿上一瓶水,捡到一个石头就冲洗一下。有些石头遇水之后图案才清晰。第二,要慢慢地捡,不要走马观花。第三,看到一颗不错的石头时,要仔细观察石头的形、色、质、纹。“形”,要求石头形状完整,多姿多态。“色”,以色艳为上品。“质”,以坚为要,以硬为妙,手感润滑细腻为上。“纹”,图纹清晰,质纹流畅、线条柔和。
别看捡石头很简单,其实也暗藏危险。河边堆积的散石多,一踩便滑,不会水性的爱好者要特别留心。出门捡石头最好结伴而行,才有照应。
因“石”结友 藏石赏石其乐无穷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饶仕华爱好收藏奇石外,巴城还有一群人和他一样,以“石”为伴,以“石”会友。他们多半是退休后的老人。
张思福是市奇石根雕花艺协会的成员。谈起收藏的那些石头,他很是开心。他说,藏石最大收获是能修身养性,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能认识很多奇石收藏的朋友们。
张思福称,他们协会的成员目前已达到一百四十余人。其中一位叫王新明的会员曾捡到一块长20公分,宽10公分的石头,表面呈黑色,用机器切开之后里面是块玉。还有一位叫孙毅的南江人,去南江小巫峡玩耍的时候,用150元买下了一个老婆婆捡到的石头。回家洗净后发现石头上的花纹是一个熊猫,在成都参展的时候,一个韩国老板给出140万的高价,而他不卖。
推广巴中石头文化 心愿是建奇石展馆
据介绍,千百年来由于地球的运动,巴山大地的石头经受了无穷重压和无尽冲刷,具备了坚硬的特质,完成了自身的演变。市奇石根雕花艺协会会长张英说,巴中目前拥有各类奇石,它不但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张思福说,巴中奇石资源很丰富,有花岗石、大理石、岩石、龙骨石等,也有玉石、玛瑙、翡翠。玉石则以黄龙玉为主。南江县有三至五个火山口,那边的石头各种形状都有。
饶仕华说,黄金有价石无价,应将奇石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做强做大。张英表示,协会的成员都将石头当成宝,收藏奇石其实就是在保存文化,我们最大的心愿便是想在巴中设立一个奇石展馆,让更多的外地人来欣赏巴中的石头,把奇石作为文化遗产留在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