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的小说并不是不好,而且很多小说太监的原因正是因为写得太好,到了极致以至作者都不知道怎么连下去所以只有太监了。比如有望成为古龙最好长篇的《白玉老虎》,蜀中唐门里面写到最精彩的斗智斗勇的时候,眼看反面的BOSS唐傲刚刚出场,太监了,古龙很聪明,说这是赵无忌的心理历程,历程结束了书也就OVER了,众目睽睽之下尿遁,不过好歹有个说法,至于靠不靠谱,明眼人心知肚明却也无话可说。
再如《说英雄谁是英雄》,自从戚少商出来我就知道这书太监已成定局,虽然温瑞安并没有死,不过可以肯定这书也写出什么象样的结局来了,从群龙之首开始都成什么玩意儿了,再到天下有敌完全沦为作者的YY。同样的还有《大唐》,从主角到塞外整部书就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后面也有一些精彩的部分,但和前面相比明显不如,最后的长安之战与前面的洛阳之战相比更象是把老大们拖出来摆摆POSE,全无洛阳之战双方精彩的智争,虽然这里参与的高手更多,涉及的事件更大,可是无论是谋略还是紧凑都远不如洛阳之战。
最后扯一个敏感的。《英雄志》到了22卷还在搞铺垫,八王之争,新一轮矛盾的开始,本该20卷就结束的书却还不断地铺垫铺垫再铺垫,第二代不够,还把老一辈也拖出来,例如《英》书前面完全不曾提到的白云天、魏思研,前20卷涉及的人物已经够多了,每个都要安个合理的结局,目前看来已成不可完成的使命,除非把前面的人物形象完全推翻。例如马人杰,一个卢云官场版的人物,本应不偏不倚做自己该做的事却也成为地下组织成员,这本就是对前面提及马挨板子那一段的颠覆。这样写下去不知道宁不凡会不会也成为了阴谋论者。
一个作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可新人孙晓(和那帮老不死或者已经死掉的家伙相比确实是新人)却同时创作两部长篇,《英》和《隆庆天下》,唯恐力有未逮,以前也有这么干的,温瑞安就干过,一本书没完就开始下一本,《七大寇》《说英雄谁是英雄》《杀楚》《纵横》却一部也没完成,全部太监了。是不是《英》也要太监了???
再如《说英雄谁是英雄》,自从戚少商出来我就知道这书太监已成定局,虽然温瑞安并没有死,不过可以肯定这书也写出什么象样的结局来了,从群龙之首开始都成什么玩意儿了,再到天下有敌完全沦为作者的YY。同样的还有《大唐》,从主角到塞外整部书就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后面也有一些精彩的部分,但和前面相比明显不如,最后的长安之战与前面的洛阳之战相比更象是把老大们拖出来摆摆POSE,全无洛阳之战双方精彩的智争,虽然这里参与的高手更多,涉及的事件更大,可是无论是谋略还是紧凑都远不如洛阳之战。
最后扯一个敏感的。《英雄志》到了22卷还在搞铺垫,八王之争,新一轮矛盾的开始,本该20卷就结束的书却还不断地铺垫铺垫再铺垫,第二代不够,还把老一辈也拖出来,例如《英》书前面完全不曾提到的白云天、魏思研,前20卷涉及的人物已经够多了,每个都要安个合理的结局,目前看来已成不可完成的使命,除非把前面的人物形象完全推翻。例如马人杰,一个卢云官场版的人物,本应不偏不倚做自己该做的事却也成为地下组织成员,这本就是对前面提及马挨板子那一段的颠覆。这样写下去不知道宁不凡会不会也成为了阴谋论者。
一个作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可新人孙晓(和那帮老不死或者已经死掉的家伙相比确实是新人)却同时创作两部长篇,《英》和《隆庆天下》,唯恐力有未逮,以前也有这么干的,温瑞安就干过,一本书没完就开始下一本,《七大寇》《说英雄谁是英雄》《杀楚》《纵横》却一部也没完成,全部太监了。是不是《英》也要太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