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元为官
西夏亡国后,元朝称西夏为河西,或称唐兀。在划分4个民族等级时,元朝将他们划为第二等,视同“色目人”,政治上给予优厚待遇。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以西夏子弟多俊逸,欲试用之”,起用党项贵族上层进入元朝中央与地方统治机构中任要职:元朝初期比较著名的有湖广行省平章李恒,他是西夏皇室李惟忠之子;侍御史斡玉伦徒,是西夏仁宗仁孝的宰相和学者斡道冲的曾孙;翰林学士高智耀,是献宗德旺时期的右丞相高良惠的孙子高智耀。他以科举入仕,见国事不堪收拾,就不受官职隐居在贺兰山。元太宗皇子阔端镇守西凉(今甘肃武威)时,儒者受歧视,被罚做苦役。高智耀前往西凉府求见,请求废除这种凌虐儒者的做法。元宪宗蒙哥时期,高智耀又向朝廷进言,认为应该任用儒者,并强调“用之则国家治,不用则国家不治”。宪宗很满意,下诏免除了国内儒生的一切徭役。世祖忽必烈早对高智耀的才学有所耳闻,即位后召见他并任他翰林学士。他又劝世祖提倡儒术。为了阐发他的意见,竟“反复辩论,辞累千百”,终于说服了忽必烈。他了解到淮蜀一带的儒士遭俘虏后都沦为农奴,处境极为艰窘,便请求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巡行郡县,释放儒士三四千人。他还建议设御史台,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自此以后,元朝有了正式的监察机关,使封建统治机构更加完善;元初在西夏故地设立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简称为西夏行省,后改为甘肃行省,任用党项人管理其它各路诸事务。
在中央地方机构里为官者中影响最大的为余阙。余阙为元朝唐兀人,元末在合肥为官,后任淮南行省右丞都元帅,奉命驻守安庆。他所率领的军队”皆夏人,人面多黎黑,善骑射“。江淮红巾军包围安庆,余阙率军坚持数月,城陷后自杀于安庆莲花塘,年56岁。余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死。死后,余阙封夏国公,谥忠宣,后人称他为“忠宣公”。朱元璋对余阙的死难评价很高,说是“自兵兴以来,阙与褚不华(褚不华守淮安五年,后殉难,其精忠大节,时人比之为唐之张巡)为第一”,并为其树碑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