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好奇一个问题,王珣从桓温征袁真,因军功受封东亭侯,这时候郗超在做什么?身为记室参军难道不干活吗?
昨天又看了一遍晋书,发现之前漏看了“寻除散骑侍郎”几个字,于是冒出一个想法,即第三次北伐(包括之前郗愔寄书)的时候,郗超已经在朝中任散骑侍郎了。他给桓温的两条建策都是用写信的方式,而事实上“清水入河”一段确实很像书信啊。若是对面说话,何必不等桓温否掉第一个提案就先说“若此计不从”呢。正因为写信来不及互动,所以郗超那段话才要说的这么逻辑严密,滴水不漏,同时也能这么完好的保存下来。【一直好奇他们俩半夜在被窝里商量废立那段话是怎么留传下来的】而北伐及讨袁真时,桓温的记室参军应为袁宏(这个在世说有记载),也解答了为什么第三次北伐期间有袁宏和王珣的互动而和袁关系不错的郗超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在哪。
还有一个很弱的旁证,就是郗超和桓温的一箱子“往反密计”,这俩人书信应该是真没少写。
上面那段话有一个假设,即散骑侍郎和大司马参军不能同时当,反之郗超当时还是应该在桓温身旁的。
若上面的推断成立,就加深了我的一个猜测,即桓温安排郗超入朝做自己的眼线不是废立之后的突然举动,而是两人谋划已久。有趣的是郗愔郗昙兄弟的履历上都有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的经历,看来桓温安排郗超入朝就是奔着这个位置去的。
恳求好心的专业人士为我解惑~
昨天又看了一遍晋书,发现之前漏看了“寻除散骑侍郎”几个字,于是冒出一个想法,即第三次北伐(包括之前郗愔寄书)的时候,郗超已经在朝中任散骑侍郎了。他给桓温的两条建策都是用写信的方式,而事实上“清水入河”一段确实很像书信啊。若是对面说话,何必不等桓温否掉第一个提案就先说“若此计不从”呢。正因为写信来不及互动,所以郗超那段话才要说的这么逻辑严密,滴水不漏,同时也能这么完好的保存下来。【一直好奇他们俩半夜在被窝里商量废立那段话是怎么留传下来的】而北伐及讨袁真时,桓温的记室参军应为袁宏(这个在世说有记载),也解答了为什么第三次北伐期间有袁宏和王珣的互动而和袁关系不错的郗超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在哪。
还有一个很弱的旁证,就是郗超和桓温的一箱子“往反密计”,这俩人书信应该是真没少写。
上面那段话有一个假设,即散骑侍郎和大司马参军不能同时当,反之郗超当时还是应该在桓温身旁的。
若上面的推断成立,就加深了我的一个猜测,即桓温安排郗超入朝做自己的眼线不是废立之后的突然举动,而是两人谋划已久。有趣的是郗愔郗昙兄弟的履历上都有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的经历,看来桓温安排郗超入朝就是奔着这个位置去的。
恳求好心的专业人士为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