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最后一首是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讲得是,青春年少的好,但是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去,古往今来,人类用尽办法延续生命、延缓衰老,古代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则是人生七十小弟弟,不足为奇,但是要保持青春,还是不容易,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护肤品,精华露等等等等。
其实道门之中,延缓衰老,古来也有很多办法,有用药,有用术,不过有得必有失,并且你所失去的往往比你所得到了要多得多,尽量不要铤而走险,心存侥幸,不然一定会让你得不偿失。
以前有一个朋友,因为家里从爷爷开始,就一直在火葬场工作,做这一行,在社会上既有一些神秘色彩,也往往被人看不起,但是你真的要踏入这一行,外人也并非易事,就和古代刽子手一样,往往是父传子,一代传一代的多,他曾经和我说过一个故事。
火葬场里管焚化炉的是一个苦差事,大家一般都不愿意干,就算干了一般一年也要换岗一次,因为这个工作岗位,成天烧化死人,阴气太重,普通人做一段时间,脸色就要变了,一年一定要换,不然你看那个脸色就真的想铁灰一般,阴沉黯淡,但唯独有个刘老头,四十岁时检查出得了肝癌,时日不多,自己主动要求换到焚化炉这个岗位,别人都避之不及,他到做的有滋有味,这么一座已经十年了,原先说肝癌晚期,最多活不过三年,现在十年了,一直平安无事,别人以为他有什么抗癌秘方,常常有人向他询问,每次提到这个,他总是说,自己命贱,可能阎罗王还不要收他把,大家见他不肯说,渐渐的也没人问了。
按照现行丧事的流程,在殡仪馆开完追悼会后,要么就是用车送到火葬场火化,如果殡仪馆有附带火化场的话,就直接火化,在火化前,家属一般是见不到尸体推入炉中的那一刻的,当然现在好像有些地方,只要你多加钱,可以看着尸体推进去,但是几年前好像还不是那么的流行,有的时候尸体多,未必当天直接烧掉,这个时候就要在火葬场多停那么一两天,而这一两天除了守太平间的人之外,尸体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不过那一年,一具停在火葬场等着火化的尸体却出了一件大事,当时这具尸体已经被送到火葬场等候火化,停了两天,整准备第三天入炉的时候,突然家属带着警察来到火葬场,说要重新进行尸检,怀疑死者是中毒死亡,警察都来了,反正还没烧,那就推出来,让他们带走即可。停尸房这种地方,普通人一般都不怎么爱去,火葬场就按照编号,去停尸房里领尸体,尸体领到之后,按照程序要先核对一下棺材上的名牌,看看姓名什么对不对,可就在尸体拉出来的那一刹那,推尸体的员工吓的一屁股坐到地上,边上的职工看到异样,马上跑过来支援,那个员工已经吓得口不能言,只是不住的用手指着那具尸体,大家顺着手指走上去一看,也都吓了一大跳,原来尸体的整张面皮都被不见了,只留了一个血肉模糊的脸蛋。
尸体这个样子当然没法给家属去看,这要是看到了,还不得把这里给掀翻了啊!赶快将情况汇报给馆长,看看怎么处置,馆长到底是馆长,脸不改色,走到外面对着警察和家属,不好意思的笑笑,可惜你们晚来一步,今天早上一早尸体刚刚被火化,看不到了。事情就是那么巧,已经被烧成了一把灰,还捡个什么,家属和警察只得回去。
不过这件事在火葬场内部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尸体的面皮怎么会离奇失踪,这是被发现的一起,没被发现的到底还有多少起,这种事情见不得光,只得在暗暗的在火葬场工作人员中进行排查。
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究竟来,于是大家就开始轮流值班,看护停尸间,但是这种工作谁都不愿意,过了一阵,大家就开始怨声载道起来,各类的谣言也开始流传了出来,什么火葬场里有食尸鬼啊,又是什么诈尸啊。反正也没出多大的事情,没过多久,轮值的制度也就名存实亡,有那章程,没人去做,领导也知道其中的苦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后来老馆长退休,又新调来一个馆长,新馆长是个五十出头的人,原来在民政局里做个干部,后来应该人事不容洽,就被明升暗降,调到殡仪馆来做馆长了。来这里不久,也听说了尸体面皮不翼而飞的传闻,他的为人很严谨,尤其对死者有着一种莫名的敬畏感,我们常说死者为大,但是如果你接触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这位新馆长上任之后,认为这里是每个人生命中的最后一站,一定要人走的有尊严,怎么可以有损坏尸体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