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班,是学校史无前例提出的一个概念。许多人因此无所适从,其实我们也一样,诚实地来讲,许多人当初真的没有明白它到底是什么含义,我记得当时我还曾经犹豫过到底应该去理科实验班还是创新实验班,当然后来的选择和所有与之相匹配的结果已经就在那里,暂且不提。(其实我后来还知道,当时有一些人误听了其他人有意无意的传言而白白失去了进入创新实验班的机会。当然,如果文章的一开始就将话题引到一个相对压抑的地方去,那么还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背离,笔者在这里选择略去。)
说到同学们,我在这里尽量做到努力将同学们的所有灿烂的优点悉数展示在上面,而选择尽可能忽略那些客观存在的其他方面,毕竟这也是和文章的主题所向背离的,并且人总会将不好的一面牢记而常常忘记那些宝贵的东西,所以可能那些其他的方面大家记得会更加清楚吧,这里原谅我将它们略去。
和初中直升考试不一样,分班考试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开学之后令人印象深刻的也总是在中考露出锋芒的人,选择出来的四个创新班也很快在军训前夕重新打乱。但想想看,如果没有那次分班考试,也许提前半年承诺过的北京行也会化为泡影,就像当年冬天的那次一样,我们会在之后提到。而且,考试的结果总是要说一说:巧合的是,这次第一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在初中直升考试中同样发挥出超高水准的舒敬来(当然这个成绩是不会公布的,只是最终蛇形分班的结果确证了这个事实);孙伟舰当时第三,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参加后来北京的活动;我当时第四;第二真的忘记是谁了,可能是我当时被分到的一班和三班交集太少,总之也应该是一个无比熟悉的名字吧。这里不会太多给他们做介绍,因为在附中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如果我当初在北京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就选择不介绍他们,相信他们也总会有让我被迫介绍他们的一天,这里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