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7日,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成立。成立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我省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我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等重要战略机遇,从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全局出发,平衡东西部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快形成济宁“一体两翼”产业格局,促进西部欠发达县区跨越崛起,建设组群式、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济宁市区出发,沿着济宁城区太白路,驱车大约20分钟,在道路北侧你可以看到一排三层的楼房,这就是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所在地。当你站在这座小小的办公楼前时,也许有这样一个问题盘旋在脑海中,“为什么要在济宁和嘉祥中间成立一个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昨日,本报记者来到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详细采访,为您一一介绍这座新城的成立背景、意义;新城区域涵盖哪些地方;未来的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底发展成什么样?
今年2月27日,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成立。成立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我省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我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等重要战略机遇,从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全局出发,平衡东西部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快形成济宁“一体两翼”产业格局,促进西部欠发达县区跨越崛起,建设组群式、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座年轻的西部产业新城诞生了,很多市民对这座年轻的新城也许有些陌生,可是它的成长壮大历程注定要在济宁的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即日起,本报专门开设“聚焦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栏目,本报记者将实地探访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面貌。
区域:
现辖疃里、马集两个乡镇,总规划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在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楼的会议室内,两张地图悬挂室内,一张是济宁市行政区域地图,一张是济宁市城区区域地图,两张地图上都详细地标识了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嘉祥、任城、汶上、金乡等县区环形经济圈内。总规划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现辖疃里、马集两个乡镇,总人口13.5万人。辖区内“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发达,吉祥路、呈祥大道、临菏路等9条道路与济宁主城区贯通对接,新石铁路和正在修建的济徐高速公路纵贯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也是我市毗邻济宁曲阜机场最近距离的功能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均处在2小时交通半径内。
整个辖区以山为障、水带成网,新赵王河经京杭大运河、老赵王河、前进河经洙水河入太白湖,牛头河、幸福河等城市内河错落交织;西部凤凰山、荫山等形成近郊山群,南部九顶山为天然屏障,是生态宜人、宜居宜业的发展宝地。
功能定位:
规划布局中部综合配套服务区、南部商贸物流区、北部产业发展区三大功能片区
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是个什么样?为优化完善济宁城市发展总体布局,构筑中心城区西部增长极,推动主城区形成“一城五区、竞相发展”格局,加快都市区融合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市域整体发展水平,济宁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布局为中部综合配套服务区(起步区)、南部商贸物流区、北部产业发展区三大功能片区。该区的设立,将对构筑中心城区西部增长极,加快都市区融合发展步伐等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该区规划布局三大功能片区。中部综合配套服务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要建设生活居住、商务办公等服务设施,承担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公共管理等职能,结合嘉祥城区东进战略,共同打造西部新城;南部商贸物流区规划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主要承担物流仓储、信息咨询服务、工业配套服务及商贸服务等功能;北部产业发展区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纺织等产业,打造新的工业生产基地。
发展定位:
转型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引领区、生态宜居新城区、现代产业集聚地区五年内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有目标才有发展动力,年轻的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到2016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要比2013年翻一番;到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在三年翻番的基础上再增长一倍,争取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亿元,五年内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还确定了主要发展思路。首先在园区规划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把产业规划建设与城镇规划建设配套对接,留足绿地景观与公共设施空间,做到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二、三产互动发展。其次,在完善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加快由单一的工业项目集聚区向产业高端、功能完备、产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转变。3年内基本完成150平方公里主要道路路网及供水、燃气、供热、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建设,5年内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由目前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30平方公里,全区人口由目前的13万人增加到20万人。
该区还确定要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深化“大项目突破年”活动,突破央企、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等大企业招商,促使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在骨干企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培植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力争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快速突破300亿元大关,促使开发区早日成为千亿级工业园区。同时,在科技创新、孵化培育新兴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大产学研平台、科技孵化器等的建设力度,积极引进风投基金、创投基金,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提升开发区产业档次水平。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记者 相启申 通讯员 孔冰 马成龙 时间:2014-07-15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