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旭版黛玉吧 关注:5贴子:154
  • 3回复贴,共1
陈晓旭,著名演员,1965年出生于辽宁鞍山。1984年凭借独特的气质与修养,得以出演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角。1987年《红楼梦》播出后,其对黛玉这个人物的诠释,深受众多观众的喜爱,名声享誉海内外。此后她弃演从商,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从事广告与文化传媒事业。1999年皈依佛法,学佛7年间,对慈善事业献出了几千万元的捐赠。2006年5月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2007年2月23日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出家,法号释妙真。同年5月13日6时57分在深圳病逝,享年41岁。


1楼2014-07-15 22:13回复
    从艺经历1983年,筹备多时的《红楼梦》剧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演员。从小喜爱读书的陈晓旭从《夜幕下的哈尔滨》
    晓旭自荐信中所附照片
    的作者陈屿处拿到一本杂志,上面有一则消息是“如何选择宝黛钗?”,中央电视台筹拍《红楼梦》,宝、黛、钗、凤的扮演者要从普通的男孩女孩里挑选。晓旭当时还在鞍山市话剧团当学员,别人觉得她跟林黛玉比较接近,鼓励她去试试,但她当时特别没有自信,以为这么大一个巨著肯定会选名演员,唯一的信心就是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读《红楼梦》,而且喜欢把林黛玉的诗都记在笔记本上,自己也会写诗。后来在男友毕彦君(后来成为陈晓旭的第一任丈夫)的鼓励下,给导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自荐信,把对林黛玉的理解写了好长好长几页纸,同时寄去的还有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是她14岁时写的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希望能饰演林黛玉这个重要角色。寄信时并没抱太大希望,但一周之后,导演王扶林亲自给她回信,希望她去北京面试,晓旭感到非常意外。她请了三天假,偷偷跑到北京面试,那天下着大雨,挺狼狈的样子去见了王导,回答几百个问题,虽然回答得很肤浅,但走的时候她心里还是比较有底,因为王导叫她把票根留好,说不定还可以报销。这让晓旭有了很大的信心。
    陈晓旭所饰演的林黛玉形象
    但在等待了一年之后,第二年的春天,晓旭才接到通知她参加《红楼梦》剧组在圆明园开设的演员培训班。她当时就是想演林黛玉,而其它的角色没有那么让她觉得向往。她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个女孩的角色。”《红楼梦》剧组为期三个月的第一期演员培训班结束之后,导演王扶林认为林黛玉这个角色应该有诗人的气质,而陈晓旭在这点上比较贴近,综合素质也是最好的,所以最终获得了肯定,出演林黛玉。对能够出演林黛玉,陈晓旭认为“我不觉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为我长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气质与她很像”。2001年陈晓旭和王扶林导演在北大的讲座中说:“也许我在长相、在表演,或其他单方面不如别人(黛玉候选人),但是在综合素质上,我觉得我是最适合的,演黛玉是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种使命似的宿愿,不是仅仅一个角色追求,除黛玉外无二人选”。电视剧《红楼梦》自1984年开机,经过三年的艰苦拍摄,整整三四年的时间是一个人人生中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等于上了一个红楼大学,听到很多红学家的讲课,学棋书画的陶冶,对她的个人气质和今后的人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红楼姐妹的情谊如同大学的室友,若干年后那依旧是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陈晓旭1987年的回忆长文《梦里三年》中说:“我拥有无数个美丽的梦,最美的一个是从这里开始的……”,“女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凑在一起,谈论着过去和将来。她们已不是当年的丑小鸭了,三年的磨练使她们成熟而自信。她们正满怀壮激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但愿沧桑的人世不要磨灭了她们从前的一份纯真。我多么留恋那四月的圆明园呵!留恋那盛开的桃花,那条蜿蜒的小路,那些为选择一个理想角色而苦恼的女孩子。那里洒满了我芬芳的回忆,那里珍藏着我最美丽的梦想,那是一个多么难忘的春天呵!一梦醒来已经三年了。别了,同舟共济的朋友!别了,相恋三年的《红楼梦》!别了,这段终生难忘的时光!不要强咽那杯惜别
    “黛玉葬花”剧照
    的苦酒,不要把离愁写在你紧蹙的眉头,不要开口,让我把你最后的微笑印在心上,然后,在心里道一声珍重。这就够了,这就足够了。”[1] 2003年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时,陈晓旭说:“我还是喜欢他们说我是林黛玉,因为我觉得给我最美好的印象和最美好的回忆的,就是《红楼梦》的林黛玉,《红楼梦》的那段经历。”


    3楼2014-07-15 22:14
    回复
      婚姻生活陈晓旭有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演员毕彦君。陈晓旭和同属鞍山话剧团的毕彦君自少年时就相识,1983年正是在男友毕彦君的鼓励下,她才鼓起勇气向《红楼梦》剧组投递了自荐信。1987年拍摄完《红楼梦》不久,二人就结婚了。但如此快速的结婚反映了他们在感情上的“仓皇心态”,结婚毕竟不是恋爱,很快他们就离婚了。2003年陈晓旭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的离异经历时说“婚姻应该是非常严肃的。我自己呢,是因为拍摄完《红楼梦》之后,真的有了家庭的生活,才发现很多的东西,是大家互相以前没有发现而不能适应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性格,我自己那个时候的性格,棱角太多吧,不能包容别人,并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然后很难相处,实际上我演林黛玉的时候,我的性格很像林黛玉。”1991年,陈晓旭认识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郝彤,后者邀请她参加拍摄他的毕业作品《黑葡萄》。陈晓旭在郝彤三顾茅庐之下答应拍摄,二人在拍摄过程前后互相了解,拍完戏后,剧组东拼西凑几千元钱给陈晓旭作报酬,可她觉得学生不容易,只留下了1000元,这个举动打动了郝彤,郝彤开始追求晓旭,于是两个人就此结缘。郝彤毕业后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了一年,随后他辞职和陈晓旭一同投身于商界。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剃度出家,3月8日郝彤也正式出家,陈晓旭去世后,有传言说其已还俗,晓旭父亲说”他和我们一直没怎么接触,他也是挺悲痛的,怕见这个事,就不怎么接触,不好回答。“


      5楼2014-07-15 22:15
      回复
        因病逝世病因陈晓旭大概是在2006年4、5月去医院检查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晓旭的姑姑2006年五一的时候给晓旭打电话,当时她要姑姑多保重,姑姑感觉这话跟平时不太对劲,后来晓旭的丈夫郝彤直接告诉了姑姑,晓旭是乳腺癌二期。而且晓旭要姑姑保密,一定不能告诉父母。晓旭父母知道的时候,她已经有一条腿不能动了,已经很晚了,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腿上了。虽然从晓旭被确诊为乳腺癌的第一天起,家人就不停劝她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凭当时晓旭的身体状况,她的病是可以医治的,但她却拒绝了治疗,拒绝了生的可能,选择了出家。父亲劝她去治疗,劝她动手术,但她说:“假如说动手术做化疗能治好,或者是不用这个就死亡,那我选择死亡。”她太爱美了,她不想破坏自己,他追求一个最完美的自我,即便是死也是个完美形象。动完手术,做化疗,人的身体就不全了。父母亲人没人能劝动她。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满了浪漫,充满了一种美好,而且她的个性里有着一种非常坚定的东西。最后时光在去世前的日子里,晓旭一方面为了学习佛经,另一方面也为了见到已在深圳出家的丈夫郝彤,所以在姑姑和妹妹的陪伴下,到了深圳的念佛堂,但深圳潮湿闷热的气候使得本就极度虚弱的晓旭病情极度恶化。即使在姑姑的精心照料下,也没能好转。那时候姑姑每天伴着泪水,纪录了晓旭最后的日子。那些让人心痛的点点滴滴。“4月27号的时候,她的身体就是比较弱了,两边的太阳穴比较塌陷。已经开始发烧,经常在37.2℃、37.4℃和38℃这种温度,医生说患者的后期可能就是从低烧开始,然后高烧,这是一个癌症的过程”,“5月2号她不是特别好,当时不排尿”,“5月8号,给她用酒精擦了擦身上,给她物理降温,这一天都是喝了点米汤,到她最后,几乎已经不太进食了,那个米粒她已经咽不下去了”,“5月12号高烧39.6℃,当时用冰袋,敷上她的手脚和头,她就头直摇,说太凉”,“13号早晨六点,我给她喝了一点米汤,都吐了,我在她房间。然后有一个一直在她身边照顾她的一个叫妙音师说,妙真师不对。我急忙跑过去一看,她的那个心脏特别弱特别弱,她是6点57分就离开了。”弥留之际,晓旭还在断断续续喊着,“妈妈、妈妈”,而此时的爸爸妈妈还远在北京,没人敢告诉他们,女儿病危的消息,直到晓旭去世后的三天,父亲才赶到深圳,知道女儿已经走了。2007年5月13日6时57分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2007年5月16日其亲属遵照陈晓旭遗愿,成立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始创基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教育、医疗及其它慈善事业。


        9楼2014-07-15 2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