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古城吧 关注:2,491贴子:27,418

《广府人不能不知道的历史——细溯老城前世今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生在这老城,长在这老城,老城看护我们从青涩到成熟,我们以老城为傲,因老城而自豪,但很多人对老城历史却不太了解。 作为老城人,我们有必要了解他的来龙去脉,那么接下来请大家随小郭一起,让我们能尽可能的去贴近老城心脏,倾听下老城的前世今生吧。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7-19 00:15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7-19 00:22
    回复
      时光冉冉,岁月静好,历史慢慢的走到清朝,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广府城还是大哥,其江湖地位无人撼动。雍正上台后,因为滏阳河上建闸浇地的事儿,广平府手下的小弟广平县成天和南面彰德府的小弟磁州(今磁县)打架,小弟打架大哥上,广平府和彰德府就打到了金銮殿。雍正一看,得了,这么着吧,磁州你干脆跟广平府混吧,以后俩小弟打架是你广平府自家的事儿,你自己看着解决就别来麻烦我了,于是彰德府含恨而去,广平府手下又收入小弟一枚。
      这也是一些筒子们疑惑的地方,怎么有说广府管九县,有说管十县的,到底管几个?其实谁也没说错,是本来九个后来添了一个。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7-19 00:26
      回复
        辛亥革命的枪声打破了封建主义,也打破了广府一千多年来的大哥梦。民国时广府从地级市降到了县级市,仅保留了永年县县城,把府给剥夺了,变成了大名的小弟,这多么憋屈的一件事情啊!!!广府正在顾影自怜,北面来了一个同病相怜的,谁啊,正定。
        正定劝广府:“想开点吧哥们,我这不也从地级市退成县级了吗,多少年的威名让石家庄一个小村子抢走了,我难道不冤啊?咱哥俩都点背,就啥也别说了,县级就县级,好歹混到退休吧!”看着曾经和自己一样呼风唤雨正定沦落至此,广府城的心里也找回了一点平衡,硬咽下这口憋度气,在县的位置继续坚持下去,但广府没想到,不堪的命运还在后面。
        先来张网上搜的照片,据说是广府城旧照,但我怎么看怎么不像,因为那时候的城是有瓮城的,这照片中却是城门直通护城河桥,大家就凑合看下好了。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7-19 00:27
        回复
          接下来的事情很多人都约略了解,就是1945年开始为期两年多的解放永年城,广府城因为易守难攻,成了冀南大地上最后一座被解放的城镇。但历史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的装扮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无法评究历史的真相,只能在苍白中勉力去追寻些真实的痕迹。
          最初国军飞机炸开南沿村惠民闸放水,要以水来阻挡解放军进攻,但没想到启发了对方,解放军把莲花口大堤挖开想来个水淹七军,水势瞬间上涨,西大堤都出现了外溢。可见无论什么战争,受害的永远是百姓,当真如此的话,广府一城百姓不免要喂了鱼鳖,相信绝大多数的筒子是不会降生在这世界了,当然也包括我。这时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国军用飞机炸开了城东北角的凤凰闸,才让广府免于灭顶之灾,同时也迫使解放军开始了消极的围城。
          这是当时的围城战略图,可以看得出,广府周围一片汪洋: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07-19 00:29
          回复
            最初因为解放军不擅长水战(貌似现在我国部队依然是海军不咋地儿啊,不然的话台湾早收回来了,小日本也不敢找事叫嚣了),想等水结冰后攻城,偏偏当年遇见个暖冬,水面迟迟不冻,等开始结冰的时候国军天天撑着小船去破冰,即使结冰,冰面也无法承重,所以解放军一直无法展开攻势。等到了三九天,有一夜气温大幅度下降,解放军觉得是个好机会,打算从水面较窄的西北角开始攻打。事先在水面撒了谷糠防止打滑,还因地制宜的制作了土防弹盾牌,就是把老百姓家里的八仙桌倒放过来,中间放上棉花包,用水浸透冻成冰疙瘩,对方子弹无法打透。可惜当天风太大,水面不但没结冰,反而把冰面刮开个大口子,不少解放军掉进冰窟里面,攻城最终宣告失败。
            第二年春暖花开后,解放军动员永年、肥乡、曲周、鸡泽、邯郸5县的民工5万人,围绕永年洼修了一道50华里长的“城外城”。在深水区竖立了木桩和地雷,水面窄的地方由解放军防守,水面宽的地方由民兵负责,下图是他们在水域巡逻,防止国军外逃 。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07-19 00:29
            回复
              之后的战争更加残酷,美国在中间斡旋了半天,还派了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来给调和,种种因素下,国军放几千名妇孺出城,我奶奶带着襁褓中的我伯父离城,投奔莲花口的娘家,留下我爷爷在城中,我姥爷家因亲戚基本都在城中也滞留于城里。据说后来的形势更加恶劣,树皮都被吃光了,饿死没人抬的惨景也开始出现,真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撑过那饥饿岁月坚持到解放的,可惜岁月的流逝中我们失去了太多真相。
              但据上文曾提过的那个老奶奶说,当时她也留在城中,因为娘家是东桥南边一溜堤上的,她经常和几个妇女在东门和守城的国军求情,对方就睁只眼闭只眼让她娘家兄弟给她送点吃的。当时我听了觉得很奇怪,不是说国民党都坏蛋吗,怎么还能为老百姓放水呢,不过现在约略明白了一些。
              不管怎样,最终的广府还是被解放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如今的“解放永年城”,附解放后的图一张,推断这图背景应该是东门的多: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07-19 00:33
              回复
                被炮火蹂躏的西门: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07-19 00:34
                回复
                  经历了日军和解放,我们这座千年古城基本没受什么太严重的损毁,刚毕业在乡下教学的时候,听房东老奶奶说,那时候的广府城还是比较完整的,她小时候进城玩,城墙上并排能跑三驾马车。
                  解放之前广府城的县衙一直在如今的县前口东北角,解放永年城后县政府改设在了现今的武禹襄故居,周围居民被拆迁,我姥爷家也在拆迁范围内,国家给划分的新宅基地在南大街北段路西。虽然故土难离,但毕竟安置的还是比较妥当的,大家没有什么怨言。
                  1947年解放此城后为交通方便,南北门外将瓮圈拆除仅保留东西两瓮,而南北外的桥也被弃毁,下图是修城河挖出来的当时南门桥: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07-19 00:35
                  回复
                    2013年准备重修南门外城时挖出来的原南门横匾阳明门残块: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4-07-19 00:36
                    回复
                      我们为了发展付出如此代价,换来的是国家的抛弃,广府已经从地级市降低到县级了,没想到这还不是谷底。1959年,广府已经跟不上当时发展形势,相比下临洺关因107国道的修缮而显得生机勃勃,于是县政府搬迁了。在辉煌了千余年,甚至做过国都的广府,降级为了镇!!!多么令人愤慨的事情啊!!!
                      破罐子破摔吧,大跃进和十年动乱,就算老城帮我们抵御了1963年的洪水,也不耽误以后的被毁。接下来的广府好像个无助的孤儿被蹂躏的千疮百孔,有多少人房子的地基都是拆下不掏钱的城砖垫起来的。老城,貌似已经没有了未来。
                      曾经残破的城墙,最窄处仅仅一尺,印象中南门往东一段就是这样,我小时候有一年听说十五沿城墙,一个姑娘就在这段摔了下去,生死不知: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4-07-19 00:36
                      回复
                        发展中国家莫不过如此,最初用环境换钞票,有钱后再用钞票去换环境。在广府已经残破不堪之时,终于因衣食温饱满足后我们开始发展了,随着县长对太极的重视和弘扬,广府看到了一丝明媚的曙光。九十年代,修复古城的战役打响了,当时省文物局拨款10万,然后政府让居民按人头出钱,开始修复北门往西天皇庙一段的城墙。
                        当时居民思想还是比较落后的,根本没意识到这对广府将有什么意义,反映度非常不热烈甚至消极。但事实也证明居民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扒拉出来23万,可修起的城墙,在半年之后轰然倒塌。
                        经历了失败后,广府消沉了一阵子,对修复工作没了热情。不过政府也因此而不好意思在来麻烦百姓,曲曲折折,最终还是公费把北门一段修起来。还算雄伟的城墙,加上当时很新颖的河心亭,确实给破败的广府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此处也为照相馆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取景地。现在的七零后,有几个人没在那地方拍过照片呢?连当时出版的刊物都把这里当做广府的标志,在这里附上一张曾经的照片,七零后们,来缅怀一下我们青涩的中学生涯吧: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4-07-19 00:37
                        回复
                          九十年代初开发古城迈出了修复的第一步,但此后一直进展缓慢,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永年县政府开始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综合开发。听起来挺不错,可这政策经不住推敲啊。先说投资,这不是普通百姓买片宅子弄段院,这工程可是个无底的洞,谁知道投多少钱才是个头。说白了,这就是个受累不讨好的活,政府估计也没想着真有人能来当这冤大头。出乎意料的居然有人接下这烫手的山芋,土生土长的广府人宋福如挺身而出,我觉得一开始应该没人看好他吧。在大家的观望中他以东门为起点开始整修,当最初的卧牛像树立起来时,效应是很轰动的,吸引了广府乃至周围村子的人都来看稀罕。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时光流逝中东门开始了破茧成蝶的蜕变。城墙修起来了、城河宽阔了、太极广场上明星来表演过、音乐喷泉成了好多人消暑的去处,作为广府名片的北门和此时的东门一比,未免相形见绌而陷入冷清 。此后的东关小区,春节庙会,荷花展,冰雕,灯展,3D画展,风头越来越劲。随着各方面日益完善,广府终于成功吸引来了四方游客,现在广府有多少人是因为宋福如而多了就业之路不用我在这里多说。
                          广府人对宋福如的如此投入有褒有贬,所谓众口难调,人生在世不可能做到让任何人满意。咱们就算不提他筹集资金的艰难,单单说修城墙时他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一次次亲临现场,甚至失足从城墙上摔下来,这份艰辛又岂是人人能做到的。有人说他为利,觉得冰雕荷花展赚钱了,咱用脚趾头算算也能明白,十余年下来数亿的贷款,近两年赚的钱估计连银行利息都不够,何况还有一大票子人工资的开销啊。仅凭哪点子门票,啥时候才能收回本儿,摆明就是个赔钱买卖。有人说他为名,那说这话的人别多,也别几亿了,让你用一百万来换一个不顶吃不顶穿的虚名你换吗?
                          我总感觉这是宋福如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想造福家乡,凭他一手开创广府的新局面,足以让他在广府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称他为整修广府第四人,确实当之无愧。附帅哥拍摄广府版清明上河图一副: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4-07-19 00:38
                          回复
                            不破不立,发展一般也要伴随着破坏,我们在为广府新面貌越来越欣喜的同时,也开始为发展承担起相应的代价——西瓮圈拆迁、马道拆迁、南关北关相继拆迁。
                            拆迁是乌云惨淡的,一辈子生活的地方就要被拆除,每个人都看不到将来的希望,每个人心里都充满未知的恐惧。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家,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当连一个容身之处都没有的时候,谁还能保持镇定呢?一些老人痛哭流涕“老了老了连窝都没有了”。尤其南关拆迁,动用了很多警力,包括给家属亲戚施压,无数手段威逼利诱下,南关人含恨离开家园。此后几年中,有多少老人去世在租借的房屋里,至死也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如今尘埃落定,回首当年,我们无法评估拆迁究竟是好还是坏,我们经历的究竟是苦难还是发展,而这些只能留给后人评判功过对错了,附拆迁图两张: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4-07-19 00:38
                            回复
                              马车和吊车,在古老和现代合作下,南北二关从广府消失了: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4-07-19 0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