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开发古城迈出了修复的第一步,但此后一直进展缓慢,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永年县政府开始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综合开发。听起来挺不错,可这政策经不住推敲啊。先说投资,这不是普通百姓买片宅子弄段院,这工程可是个无底的洞,谁知道投多少钱才是个头。说白了,这就是个受累不讨好的活,政府估计也没想着真有人能来当这冤大头。出乎意料的居然有人接下这烫手的山芋,土生土长的广府人宋福如挺身而出,我觉得一开始应该没人看好他吧。在大家的观望中他以东门为起点开始整修,当最初的卧牛像树立起来时,效应是很轰动的,吸引了广府乃至周围村子的人都来看稀罕。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时光流逝中东门开始了破茧成蝶的蜕变。城墙修起来了、城河宽阔了、太极广场上明星来表演过、音乐喷泉成了好多人消暑的去处,作为广府名片的北门和此时的东门一比,未免相形见绌而陷入冷清 。此后的东关小区,春节庙会,荷花展,冰雕,灯展,3D画展,风头越来越劲。随着各方面日益完善,广府终于成功吸引来了四方游客,现在广府有多少人是因为宋福如而多了就业之路不用我在这里多说。
广府人对宋福如的如此投入有褒有贬,所谓众口难调,人生在世不可能做到让任何人满意。咱们就算不提他筹集资金的艰难,单单说修城墙时他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一次次亲临现场,甚至失足从城墙上摔下来,这份艰辛又岂是人人能做到的。有人说他为利,觉得冰雕荷花展赚钱了,咱用脚趾头算算也能明白,十余年下来数亿的贷款,近两年赚的钱估计连银行利息都不够,何况还有一大票子人工资的开销啊。仅凭哪点子门票,啥时候才能收回本儿,摆明就是个赔钱买卖。有人说他为名,那说这话的人别多,也别几亿了,让你用一百万来换一个不顶吃不顶穿的虚名你换吗?
我总感觉这是宋福如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想造福家乡,凭他一手开创广府的新局面,足以让他在广府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称他为整修广府第四人,确实当之无愧。附帅哥拍摄广府版清明上河图一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