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以茶为媒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在兴起,在行业的认可度,以及圈外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广为熟知的书法艺术,而今在日本仍旧称为书道。而无论茶道还是书道,它们的所指在内涵上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泡杯茶喝,或提笔在宣纸上写字,它们都是基于茶叶、笔墨纸砚这样的载体,延伸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人们修身养性等一系列的内容。
相比于茶道在当下的兴盛,以玉为媒的“玉道”在今天却很少有人谈起。或者谈着谈着,又走到聊中国的玉文化上去。作为中国知名的玉雕大师王朝阳,在最近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谈及,接下来一段时间会继续作品创作和玉道传播,把玉的审美和文化进行一个传播。
通过搜索,瑞丽工记者几乎找不到与“玉道”相关的文字论述,这似是一片空白的领域。
那么玉雕大师王朝阳究竟是如何理解“玉道”的呢?
王朝阳介绍说,玉道主要是形而上的东西,它既然称之为道,我们就要通过“玉”这样的载体去体悟和践行一些东西,就像茶道和香道一样,通过玉这样的载体去体会和感悟人生哲理。不同的玉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就看怎么去感知。
传承几千年的中国玉文化,回顾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其实玉器作为财富、身份、地位、权利等的象征,大多徘徊于富人、宫廷内,无论是国之重器“玉玺”这样的印信之物,以及射箭保护手指用的玉扳指,应该说玉文化都是离普通百姓有一段距离。即便到今天,玉石的购买也属于一种非日常需求,一种接近于奢侈品的消费行为。应该说,在生产工具并不先进的古代,古人治玉的难度也导致了玉器无法大量进入民间,而这最终也导致玉文化的传播在受众上比较狭窄,相较于茶叶这样的生活用品,也导致“玉道”这样的文化在推广上造成局限性。
在茶道中,目前已渐渐梳理出一些相应的礼仪,从制茶、泡茶、品茶等各个环节上,传达出一种类似于宗教仪式的崇敬之心。而也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传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就这一点而言,王朝阳介绍说,其实缅甸以前在切料、磨玉前都有仪式,只是现在简化了,而且现在也没人去传承这些仪式。至于“玉道”的传承,是否有必要有类似仪式,王朝阳说类似于宗教这样一种礼仪,它在形式上可以让人起到一种敬畏之心,让人在琢玉、赏玉这样的过程中,放下姿态用心去感悟。
从中国玉文化中可以看到,古代有巫医用玉作为载体与天地对话,帝王祭祀时用到的各种颜色不一的玉石,以及与周礼有关的的生活制度中玉器的配饰,都能找到一些仪式性的痕迹。
回看当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也能消费得起翡翠、和田、南红等这样的精美玉器,但大多还是从装饰性的角度去欣赏、把玩一件玉器。应该说,类似于茶道、书道那样仪式性的“玉道”文化,在今天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作者:朱仁严 夏丽)
如果你对玉文化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也对以玉(翡翠、和田、黄龙玉、南红等均可)为媒的生活方式有思考或研究,我们期待看到你的相关文字。如果你有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也可通过邮箱发送给我们。瑞丽工编辑整理后,会通过瑞丽工微信以及翡翠王朝微刊、翠友社区等平台与更多的爱玉人一起分享。投稿邮箱:27137742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