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千年中国文化,语言博大精深,历经数千载,为何却要把英语放的重于汉语之地位,众人皆目睹,英语害人之深,一个从小学到大学,有的现在乃至幼儿园就开始了!投入于英语之人力物力数不胜数甚至数倍于其他,然而却是收效最低,曾有相关调研机构计算中国之学生投入于英语学习的资金从开始到英语学有所成不下百万,精力更不用说,更为荒唐的是,到头来,一无用处,试问上百万学生毕业,到底有几人要出国,要与西洋打交道?试问学英语难道一天在家用英语和老爸老妈打招呼?可笑至极!就拿政府部门来说专门的搞外交的要多少人?我们应该做的是术业有专攻,按学生之所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去塑造所有人,把英语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让有兴趣之人专攻,这样出来的人才才能是社会胜任的人,回顾民国时期教育能够培养出数不胜数的大师,而现在却不能,我们该不该扪心自问?其中有一点就是那时学术氛围比较活跃,没有许多限制,学子按自己的兴趣在自己喜欢的学术上进行不懈的努力,最后都大有所成!现今无论什么专业都要要求学英语考英语,法律数学考古……又有何用?如果把这些平白荒废的时间用在培养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那将培养出多少高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