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的思维逻辑,常会让我们关注于规律和现象,并籍此,归纳和展望着艺术,梳理和解读着历史,这却不免会让人忽略了,艺术其实是落脚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思考,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某种主义可以概括的,更不是某种媒介可以说明的。所以,这次展览,没有主义,不分媒介,而是一次站在文化层面的“对话”,关于正在生长中的当代东方美学,以及正在建构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2014年6月15日,由《库艺术》与“现实当代艺术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库艺术》学术研究展——《魂兮归来——一次关于当代东方美学的对话》于现实空间拉开了帷幕。
对于一本致力于打造最具学术性的艺术类专业媒体平台的纯艺术杂志而言,《库艺术》在三年内,持续策划了多期关于“当代东方美学”的学术专题,并配合专题策划、实施了三个当代艺术展览,即便是在我们自己看来,也感触颇深,实属不易。
纵观中国艺术的发展史,“传统”与“当代”的命题,似乎从未有过像如今这般的相互激荡,而如何参与和深入这种前所未有的“现场”,并探讨艺术问题及其价值所在,在我们看来是作为 “社会公器”的媒体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基本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勇气。
我们深感于在“水墨火了”不断被提及的当下,各类被冠以“水墨”之名的大展,不断涌现,却似乎并没有真正地对关于艺术本体的问题有所解答,笼统、机械的概括,反倒是让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更加的简单化、平面化了。
出于对这种现象的警惕,我们没有简单地将“水墨”或是“传统”这种大而化之的概念,作为自己的命题,而是跳出了当下艺术生态中的种种表象,从文化的层面,直指“复兴”的背后,所隐现的关于中国文化转型期艺术使命问题的思考,并以此为出发点,观照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建构。
与之前展览的逻辑相同,“魂兮归来”的17位艺术家也是源自于杂志的核心栏目,他们参展的作品也为“当代东方美学”的建构提供了形象而有力的注脚,其中汇集的包括尚扬、王怀庆、应天齐、秦冲、刘庆和、李津、曹吉刚、祝铮鸣、邬建安等艺术家,囊括了油画、水墨、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各种媒介的艺术作品,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立体、丰满的艺术盛宴。
这种跨媒介的作品整合,让这次展览出离了或“传统”或“水墨”的樊篱,展现了不同领域,却同是从中国文化根脉生长起来,并在东方美学影响和滋养下的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和成果,也为“当代东方美学”建构的可能性提供了某种答案、洞见与预想。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