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讲前述故事的朋友也来自中国,他说不少主干中学就是工读学校或者少管所,好孩子一进去都学坏了。因此,等那个女子了解真相之后,她的孩子已经无可救药(否则,成绩足够好可以转到实科中学;成绩依然足够好,再可以继续转到文理中学)。
在中国人看来,身为丈夫的德国男人极不负责,毁了孩子的一生。然而,德国人对好学校的定义不同。并非能让孩子上大学的学校就一定好,“工读学校”就一定差。每个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适合孩子读的学校,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就是最好。在那个德国男人看来,最了解孩子的是母亲。母亲决定上主干中学,当然没有问题。他的错误是没有帮助妻子了解德国的学制。不过,他可能也很难照中国的思路来介绍。

在中国人看来,身为丈夫的德国男人极不负责,毁了孩子的一生。然而,德国人对好学校的定义不同。并非能让孩子上大学的学校就一定好,“工读学校”就一定差。每个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适合孩子读的学校,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就是最好。在那个德国男人看来,最了解孩子的是母亲。母亲决定上主干中学,当然没有问题。他的错误是没有帮助妻子了解德国的学制。不过,他可能也很难照中国的思路来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