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购得清代郑板桥(潍县)《新修城隍庙碑记》拓本,为清代原装裱册页,前后是红木夹板装,属精装拓本。其碑文损字极少,基本上所有的字俱在,为早期原碑拓印。内有旧“澍生鉴赏之印"一枚,系清名家薛时雨旧藏品(薛时雨-安徽人,字慰农,号澍生,咸丰进士,同治时期任杭州知府)。
城隍庙碑在民国时期就被掩埋,直到1963年才被发掘面世,现存拓片多为此后所拓。民国之前拓本存世凤毛麟角难得一见,此拓片的发现填补了此碑无早期拓本空白,对研究和探索此碑原始面貌提供了十分可靠的实物佐证和研究资料,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修城隍庙碑记》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任潍县知县时撰文并书写的,城隍庙碑文为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体。碑文计20行,905字,通体为楷书。文中郑板桥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无神论观点。既是一篇讨论民俗礼仪的学术论文,又是郑板桥积极为潍县老百姓办公益事业的个个见证。该碑因“文佳、书好、刻精”而被世人誉为三绝碑。郑板桥本人对此碑极为中意,他在《刘柳村册子》中写道:“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尔。”
现将拓本部分图片献出与同好者共赏!!!
城隍庙碑在民国时期就被掩埋,直到1963年才被发掘面世,现存拓片多为此后所拓。民国之前拓本存世凤毛麟角难得一见,此拓片的发现填补了此碑无早期拓本空白,对研究和探索此碑原始面貌提供了十分可靠的实物佐证和研究资料,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修城隍庙碑记》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任潍县知县时撰文并书写的,城隍庙碑文为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体。碑文计20行,905字,通体为楷书。文中郑板桥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无神论观点。既是一篇讨论民俗礼仪的学术论文,又是郑板桥积极为潍县老百姓办公益事业的个个见证。该碑因“文佳、书好、刻精”而被世人誉为三绝碑。郑板桥本人对此碑极为中意,他在《刘柳村册子》中写道:“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尔。”
现将拓本部分图片献出与同好者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