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圣人”之见解》
分类:个人日记
[2013-05-08 12:46]
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分。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何谓圣人呢?古人是怎样论及圣人的呢?
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
圣者,他的道德与天地相合,变化无穷无尽,究察万事万物之终始,协和万事万物顺其自然,让他的大道使万事万物遂其情性,他的光明可以与日月相比,他的教化推行起来有如神助,天下万民不知何时何地受了他的恩德,看见了他的人,还不知道他原来就是他的邻居。
又说:
圣人的道德与天覆地载一样广大,圣人的光明与日月一样普照大地,圣人的行为与四时一样井然有序,圣人的明辨是非与鬼神一样判断分明。
圣人出世,是为了教化于万民,治理于天下。
治理天下用的是“刑”与“德”,“刑”是法家提倡的思想,“德”,在古之中国是儒家提倡的思想。在外国,有的是用宗教来教化他们的万民。
我斗胆用我所学沧海一粟的知识,个人的见解来评论,法家,儒家与宗教的利与弊。
法家:
正:使天下万民循规蹈矩,不敢随意胡作非为,是约束天下万民的一套准绳。
反:刚过了头或者用得不妥,则成为残虐天下苍生的工具。
儒家:
正:使天下的万民知道什么叫仁义礼智信,怎么为人处事,什么叫忠,什么叫孝……。
反:迂腐,不知通变,适合教化于民,不适合于治天下。
宗教:
正:使很多人有了精神寄托,各派宗教从古到今综合出一套,适合各自信徒为人处世的准则。
反:无中生有,蛊惑人心,愚弄民众。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因此,万事万物有相生相克之理。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天地也一样。因此,天地有裂缺,西高东低,喻为天地也没有十全十美,何况是人呢?
希望,天下人当深信某个事物时,也要考虑的反面,就是弊端,缺点。
圣人的“圣”字,繁体字拆开为“耳”,“口”,“王”三个字,喻为圣人也要多用耳朵去听,多用嘴巴去问,“耳”,“口”在上,“王”在下,喻为隐其王者身份,用耳朵虚心去听,用嘴巴不耻下问,才能成“王”。聚集众人的智慧在一起,方能成“圣”。
《六韬》上说:
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就没有什么看不到的事情。用天下人的嘴巴去问,就没有什么问不到的事情。
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就没有什么听不到的事情。用天下人的心去想,就没有什么想不到的事情。
个人见解,圣人,就是聚集众人的智慧在一起,然后用其来教化于万民,治理于天下。
分类:个人日记
[2013-05-08 12:46]
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分。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何谓圣人呢?古人是怎样论及圣人的呢?
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
圣者,他的道德与天地相合,变化无穷无尽,究察万事万物之终始,协和万事万物顺其自然,让他的大道使万事万物遂其情性,他的光明可以与日月相比,他的教化推行起来有如神助,天下万民不知何时何地受了他的恩德,看见了他的人,还不知道他原来就是他的邻居。
又说:
圣人的道德与天覆地载一样广大,圣人的光明与日月一样普照大地,圣人的行为与四时一样井然有序,圣人的明辨是非与鬼神一样判断分明。
圣人出世,是为了教化于万民,治理于天下。
治理天下用的是“刑”与“德”,“刑”是法家提倡的思想,“德”,在古之中国是儒家提倡的思想。在外国,有的是用宗教来教化他们的万民。
我斗胆用我所学沧海一粟的知识,个人的见解来评论,法家,儒家与宗教的利与弊。
法家:
正:使天下万民循规蹈矩,不敢随意胡作非为,是约束天下万民的一套准绳。
反:刚过了头或者用得不妥,则成为残虐天下苍生的工具。
儒家:
正:使天下的万民知道什么叫仁义礼智信,怎么为人处事,什么叫忠,什么叫孝……。
反:迂腐,不知通变,适合教化于民,不适合于治天下。
宗教:
正:使很多人有了精神寄托,各派宗教从古到今综合出一套,适合各自信徒为人处世的准则。
反:无中生有,蛊惑人心,愚弄民众。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因此,万事万物有相生相克之理。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天地也一样。因此,天地有裂缺,西高东低,喻为天地也没有十全十美,何况是人呢?
希望,天下人当深信某个事物时,也要考虑的反面,就是弊端,缺点。
圣人的“圣”字,繁体字拆开为“耳”,“口”,“王”三个字,喻为圣人也要多用耳朵去听,多用嘴巴去问,“耳”,“口”在上,“王”在下,喻为隐其王者身份,用耳朵虚心去听,用嘴巴不耻下问,才能成“王”。聚集众人的智慧在一起,方能成“圣”。
《六韬》上说:
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就没有什么看不到的事情。用天下人的嘴巴去问,就没有什么问不到的事情。
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就没有什么听不到的事情。用天下人的心去想,就没有什么想不到的事情。
个人见解,圣人,就是聚集众人的智慧在一起,然后用其来教化于万民,治理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