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相吧 关注:40贴子:8,581

【书香】剑网3中的背景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个任务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许有的时候,我们过于重视速率,却忽视了美丽的传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7-26 14:33回复
    李渡城一城居民遭到荼毒,成为尸毒的受害者。小女孩何邪的父母不愿女儿看到自己渐渐溃烂浮肿的身躯,不愿她成为失魂行尸的猎物,便和她在城中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残酷的现实之下,这对父母努力维护着孩子美好的童心,将噩梦般的命运变成了一个游戏,为辛酸的人生掺入一点甜蜜。
    在李渡城中的乱草丛中,我找到了一具支离破碎,行将就木的躯体。这个僵尸自称是小邪子的父亲,何弃我。他一直在躲着一个身背棺材的男人,却最终没躲过去。当这个男人将手中的笛子交给我,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我抬头看了看李渡城头密集的阴云,心中倍感压抑。在这个悲惨的世道轮回之间,人人都成了施恶者,人人又都是受害者。李渡城中众生的命运犹如城头天空的灰色一般,没有黑白,混沌不清,在这片修罗场中永不间断的受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7-26 14:41
    回复
      一个NPC可以没有实力但是他不能没有个性,没有个性的NPC永远只能沦为路人。造型出挑,身世悲戚,心怀正义,大多数游戏里都会少不了这种“叛逆者”。于是《剑网3》最MAN的NPC出现了,武艺高强身世凄凉外加叛出同类等等。
      慕容追风是个很有个性的NPC,孤身一人行走洛道风尘飞扬的大路上,身背棺材宝剑,声势惊人。
      慕容追风不是人,却比大多数人更有人性。身为僵尸,他有着自己的意识和感情,以消灭僵尸为己任。这简直像是一种诅咒。  “棺材里是我的内人,但我已经不能再放她出来了。”
      作为一个交代任务的人,慕容追风要你去消灭一只僵尸。“我打不过他。”这是他的理由。然而当你千辛万苦摘下血尸头颅时,他开口了:“那是我的儿子,夫人,现在你可以安息了吧。”
      非不能也,是不忍也。无情未必真豪杰,淡定言语之间,却饱含着对逝去人生的渴望与深情。也许慕容追风的故事不是剑网3中最动人的,但一定是最悲情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26 14:57
      回复
        @凌夕玦 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26 15:00
        收起回复
          辛苦~递茶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7-26 21:01
          收起回复
            三生树的故事~
            传说:曾经有一位古老王国的公主,他的爱人出征了,公主每天都在生命之树下等他回来。公主每思念一日,生命之树便为她撒下一粒轻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她爱的男子回来了,却因为重伤奄奄一息。公主为了救回心爱之人,穿上了最美丽的衣裳,在生命树下虔诚的向天神祈祷,终于,生命之树的神灵受到感动,令那男子再度苏醒。但是救回男子性命的代价却是公主的生命。公主化作尘沙,永远留在了这不归之海中,醒来的男子只看到瑟瑟发抖的大树,和一滴滴落在他唇边的胡杨泪。后人将这对缘浅的情侣奉为爱情的守护神,将生命之树易名为三生树,寓意来此祈祷的情侣,将三生三世永不分离。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7-27 17:45
            回复
              周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王遗风生于鲁地书香名门王家。他少年早慧,心思远较他人敏锐,诸人表里不一之处,笑里藏刀之言,他竟能一一察觉,自小尽知人心险恶之处,童子天真无虑之乐全无机会体会。此等痛苦他自经事之始便时时经历,却全无法向他人倾诉,心内煎熬,可想而知。
              王家家中藏书
              之丰几尽囊括经史集注。王遗风为求一解,自六岁便埋首书中,十年之中阅尽全书却仍未能解心头之苦。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红尘上代弟子严纶云游鲁地,听闻王遗风特异之处,遂前往王府一会,王遗风天资正合红尘武学所尊之道,红尘门派之旨,王遗风也颇为心动,遂追随严纶出家休习武学心法。
              王遗风于红尘武学之悟性甚高,十一年后武功大成再出江湖游历,未想心头之结却不散反深。原来这红尘心法本重体察外敌,他修习之后于他人心内所思之事了解得更加细致,那表里如一之人本来便是旷世难寻,而口是心非之人却是遍地皆是,他所见之人每多一个,眼中的人世便愈加暗淡一分,他陷入这等心结之中,几番都欲举掌尽了愁绪。
              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王遗风因叶凡之事前往唐门。事了之后,途经巴蜀自贡,在那里遇到了文小月——他生命中最为重要之人。
              自贡有个桃香楼,文小月便是那楼中一名舞妓。王遗风路经桃香楼旁,楼中欢歌不绝,他怅然抬头,却为那眼神所惊,那满天飞雪,雕廊画栋,便只凝成那窗中的女子。
              她罗衣半解坐于恩客怀中,却目光清澈剔透,明亮如星,宛如从不曾为这尘世所染,从她眼中看不到一丝人世的污秽和虚假,王遗风这三十年的烦恼便忽然有了一个出口,他胸中热血激荡,激动莫名,直欲纵声长啸,但深怕这只是梦境一场被他一啸惊醒,他决意要向这女子询问为何如此青莲独世,淤泥不染。
              那夜,后来驰名天下的雪魔便在漫天的风雪中静静站了一个晚上,他听那楼中软语温歌,看那窗内灯火阑珊,直到夜阑人静,万物息声,雪湿重衣。
              她叫文小月,她听到窗外雪声风声,知道这夜雪大风寒,却并没有看到窗下那个默立的白衣男子。文小月天生瞽目,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黑色的,从来不知世上如王遗风这等风范之人何等稀少难见,即便看到了,那也只是她生命中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07-27 18:03
              回复
                咳咳~喜欢看故事的孩子就来这里吧~~大家也可以找找我们遗漏的故事~@Smile_慕倾城 @格子苏七 @江南錦繡 @罒w罒o罒w罒 @潇潇暮雨远方 @乔盼倩 @飞过彼岸的节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7-27 19:07
                收起回复
                  兔兔真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7-27 19:16
                  收起回复
                    哈哈哈~简直太棒!爱你兔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7-27 19:19
                    收起回复
                      叶凡此役昏迷数日,全得唐小婉看护,得知叶凡经历之后,又求得管家为其安排庄中杂务,叶凡就此在唐家堡一留经年。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一月十一,唐小婉患病卧床两日,看似甚重两人年幼,却道小婉终将不治,时天气渐凉,叶凡眼见小婉形容憔悴,听她说些死后之事,不觉难过,待到小婉说道她自小生在南国,只见雨打芭蕉风临琵琶,却从未曾见过北国千里沃雪,叶凡决意将之取来,让她得偿所愿。
                      叶凡出唐门,他生于苏杭.对霜雪之事却也与唐小婉一样未曾见过,只知越向北行便会离所寻之物更近一步,但川蜀本乃四季炎热之地,从此出行,若想至极寒之地,却非数日之功,叶凡走了几日,终未得见此物。他却是个天生固执之人,他想此时若是唐小婉不幸,回去也便于事无补,他床前一诺却是绝不会改。
                      西域天山之巅,自古冰封四季,人迹罕至,但那些霜雪难侵的高手却绝不在此例,王遗风旅居各地,皆有安生之所,他在这里的居处,便唤作小西天,那是个四面环山的深谷,谷底四季常青,王遗风从全国搜罗些奇异花木栽种其中,从谷中向上不久便为雪所封,“雪魔”王遗风《凝雪功》便多于此处修炼。
                      六月十四那日,天降如团大雪,王遗风出谷散心,东风吹雪,拂面扑来,他心中格外清静,这雪花洁白别透,未落于地,便不会被俗士侵染,乃是他最爱之物,他极目远眺,却见漫天风雪之中,正有个瘦小的影子。  他看着那衣衫敝履的小孩儿一身白衣,在风雪中挣扎,娇嫩的小脸早已冻得泛青,一双手通红冰冷、却仍捧着一大团以外衣仔细包好的碎雪,一步一顿。
                      他看那孩子的双瞳明朗如星,落魄前行,虽前路艰难,却从未有过半点屈从,便是一如自己当年,那是多么久远的事情了啊。
                      王遗风举步跟了下去,他要看这孩子究竟要作些什么。 那小孩儿便是从蜀中一路寻雪而来的叶家五少爷了,他人小力弱,途中多走岔路,沿途本有数处皆有雪降,但或为他无缘错过,或为险地所挡,竞让他径自跑到天山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7-27 19:35
                      回复
                        叶凡第一次见的雪,便是天山的雪了。
                        李白诗云:“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意未曾看”。
                        天山雪景,向称一绝。叶凡到时天近黄昏。夕阳铺在白雪之上、着实可令从来未曾领略过北目风貌的叶凡目眩神迷,他半年来的辛苦,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只道今日便可踏上归途了。
                        他以手捧雪,便向来路兴去,却不料雪散冰融,本是天地至理,他生于南国,全然不知。只觉手上冰冷,不多时雪化为水,手中之物愈来愈少,终俱从指间流出去,他生性聪敏,下次便以衣物裹之,隔绝了掌中热量,但日出之后天气渐热,衣中之雪终会化去,这次却连衣物也一起浸湿。
                        王遗风漫步在后,看那小儿朝来夕去,不知要将这积雪带到哪里去,却是如此执等不舍。他本以为小儿习性,知其艰难定然早早放弃,不料叶凡却是个生性固执之人,他从早到晚,用了数法,皆是不成,便取出干粮吃了,跑到山脚温暖之处夜宿,次日清晨竞然又来,王遗风终是动了好奇之心,于是上前相问,方才得知两人之事。
                        王遗风听得叶凡叙述小婉所居之处风貌,便大略可知那多半是蜀中唐家堡,他想见这小儿究竟能做到何等地步,便带叶凡同回小西天,将红尘一脉的不传密法《凝雪功》传予了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7-27 19:37
                        回复
                          小凡~小婉~雪~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07-27 19:47
                          收起回复
                            ♛李复,秋叶青
                            李复的父亲是长安首富,师傅是九天的上代鬼谋罗宇,鬼谋的继任者,国家的重担,社稷的安康,这些都从李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时,逐渐背负在他的身上。
                            李复五岁时就已经开始学习《九天兵鉴》,比起其他九天,鬼谋所需要知道的事最多,但是失去的也最多。与其说李复从小就失去了自己,不如说他从来就没有发现过自己。
                            李复的童年几乎都在学习中度过,稍微长大了一些之后,师傅又带着李复跋山涉水,大唐天下,南北十五道,东西五十关,都留下了李复的足迹。
                            等到李复二十岁时,整个大唐以及周边的地图都印在了李复的脑海中,何处有天险,何处有关卡,何处宜正攻,何处可奇袭,这些都早已被李复烂熟于心。但是,年轻的李复并没有明白,为何他需要知道这么多?他之所以没有发出一丝疑问,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
                            从小开始,他就照着别人安排的路行走着,“真是好孩子”“真是乖孩子”,年幼的他隐隐约约中明白,只要他照着别人的安排去做事,就可以得到大家的夸奖。
                            年轻的李复也正是这样,在二十岁以前,他没有自己,他都是为别人在活着,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希望自己能够让别人开心,直到二十岁的到来。
                            天宝二年,李复的师傅病故,李复正式成为九天鬼谋。巨大的地位反差使李复难以接受,失去师傅之后更是让李复无所适从,上代鬼谋是个好师傅,却不是个好的抚养人,他教会了李复用兵治国之道,却没有教会李复做人之道,地位突然的提升以及失去了管教,都使李复感到迷茫和困惑。也正因如此,面对多年跟随他的女子,秋叶青,李复未曾发现她对他深切的爱意。直到二人在南屏山,昔日的佳人久病不起,李复慌了,至此而后才明白自己的心意。睿智如他,却自乱阵脚,被籍籍无名的江湖郎中所骗,差点耽误秋叶青性命。关心则乱,一向淡然的他终究是怒了,虽然只有那么一瞬。可是于榻上安然躺着,恍若仙子的秋叶青而言,一切就已经足够。当秋叶青悠悠转醒,李复上前,却换来一句“你是……”。
                            纵是如此,亦不弃不离。李复不愿放下了啊。与这个女子,携手踏江山。
                            “红颜易凋零,相知得常青。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4-07-27 19:56
                            回复
                              李复~叶青~愿得一心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4-07-27 1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