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来诋毁节目的,用心的看完了这一期节目,用将近3个小时写了这个帖子,写的过程又在不断的反复快进和后退,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我希望这个节目越办越好,所以我来到这个吧。说正文吧。
看《大国文化》是因为有郭德纲。
之前我很少看甘肃卫视的节目。今天在网上看了一期,总体感觉是“低成本、小制作、没用心、太仓促”。对于郭德纲做的节目,可以说是做一个火一个。这些节目的成功一部分来自老郭的人气及实力,也有幕后团队的紧密合作。就拿已经停播的《非常了得》来说,布景很简单,除了他这个节目的新颖形式以外,他的布景、美工、灯光、音箱、剪辑、后期、音效,让人感觉就是用心做出来的,可是看了《大国文化》以后,我觉得老郭不该跟这个团队合作,这样会砸了老郭的牌子。想必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就要骂街了。不打紧。各位吧友可以看完了再骂,或者边骂边看,我不介意。
【先说舞台的美】
《大国文化》节目的舞台美不美?不美。很普通,乍一看像《中国好声音》的布景。
现在的观众审美那不是一般的高,目前大部分的的综艺节目的主力军更以90后和00后为主,他们对美的鉴赏有时候超越了节目的编导,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参与和心声传送通道。电视上呈现的画面让人感觉美不美,是否有吸引力,会决定一档节目的成败。这话不耸人听闻。有人会说,80年代的综艺节目,布景简单,主持人穿的土,节目照样火。没错,是这样的,但前提是,那是80年代。80年代人们的审美和现代人的审美那是有天壤之别的。观众的口味很复杂,为什么节目就不能通过努力,尽量留住对综艺节目有不同需求的人呢?我想这也是每个综艺节目编导想做的事情。但《大国文化》目前尚未做到。
分为几点说一下:
1、郭德纲一出镜,就看到额头冒汗,到二十几分钟的时候脑门,脸颊,脖子,已经全是汗了,此时的嘉宾孙涛也油光满面的。又不是直播,中途补一补妆不是什么大问题,舞台上的严苛要求也是为了呈现出来更美的画面让观众看着舒心。
2、主持人亮相以后互相调侃一下后,立刻进入了答题环节,感觉好突兀,觉得怪怪的。虽然主持人出场简单介绍了一下节目的性质,但都是泛泛带过。我觉得应该做一个1分钟左右的宣传片,只要讲一下节目的性质、内容、方向,宣传片应该主持人出镜前就播放,或者让主持人在节目中里带出这个宣传片,一个节目介绍浓缩成一个一分钟的宣传介绍,等开播个10期以后观众都熟悉了,了解了,宣传片可以不再播了。
3、选择题的现场表演,我觉得很俗套,没有新意。虽然我不了解节目的制作过程,但我能想象到的是,导播喊开始,演员上台开始表演,一个选择题表演结束后,道具开始上,摆位置,对机位,然后导播又喊开始。太繁琐。不如事先录好,由主持人的口稿带出短片播放。
4、还是说下选择题的环节。让主持人念选择题的内容,不如找一个浑厚的男声,以画外音的形式播放,同时大屏幕配字幕,这样肯定会超越当前由主持人念的效果。
5、说说片头。一件古代器皿,一个穿着京剧的女性人物,几个简单的特效,几个字,就组成这样的片头,如果我是编导,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用。我可以说是粗制滥造吗?
6、说下灯光。四面都是黑色的,看起来有点像“好声音”的现场。模仿不丢人,好的东西借鉴过来很正常,但编导们没发现主持人和嘉宾的脸都黑黑的么。再看看“好声音”的主持人及选手的脸部光线。郭德纲的外号叫小黑胖子,但是在《非常了得》里也没看出来老郭有多黑,但是从这个节目里我看出来老郭确实是个小黑胖子,几位嘉宾的脸色也是灰头土脑,一副病怏怏的。
7、说下音效。后期灌装掌声做气氛是惯用的,但节目里用的这个掌声、欢呼声的音效肯定不是最好的,没有精挑细选的,更谈不上后期编辑或者处理一下再用。显然没用心。我是做声音工作的,如果需要这样的音效,我愿意提供。我收集的素材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甚至是自己录出来的。
8、再说一下字幕。在播放视频资料的时候,右上角标注的“资料:电视剧《甄嬛传》”需要用那么大号的字体么,而且还是个刺眼的白色。我认为这些字无须用这么大号、和这么刺眼的颜色,专业词语我不会,就做一个效果图吧,看看对比吧。第一张图是原图,第二张是我修改后的图,哪个看着舒服写?


9、尽量不要拍主持人看手卡的镜头。理由,说不太清。如果《大国文化》的编导看到我这个帖子,可以去找找其他目前比较火的综艺节目。我想有出现主持人看手卡的镜头,那应该是根据当时的剪辑需要而无法避免而为之的。
希望这个帖子有幸被编导看到,说对说错给节目当个参考。其实还有很多想法,但真的太困了,下次再细谈一下。
预祝这个节目越办越好。
看《大国文化》是因为有郭德纲。
之前我很少看甘肃卫视的节目。今天在网上看了一期,总体感觉是“低成本、小制作、没用心、太仓促”。对于郭德纲做的节目,可以说是做一个火一个。这些节目的成功一部分来自老郭的人气及实力,也有幕后团队的紧密合作。就拿已经停播的《非常了得》来说,布景很简单,除了他这个节目的新颖形式以外,他的布景、美工、灯光、音箱、剪辑、后期、音效,让人感觉就是用心做出来的,可是看了《大国文化》以后,我觉得老郭不该跟这个团队合作,这样会砸了老郭的牌子。想必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就要骂街了。不打紧。各位吧友可以看完了再骂,或者边骂边看,我不介意。
【先说舞台的美】
《大国文化》节目的舞台美不美?不美。很普通,乍一看像《中国好声音》的布景。
现在的观众审美那不是一般的高,目前大部分的的综艺节目的主力军更以90后和00后为主,他们对美的鉴赏有时候超越了节目的编导,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参与和心声传送通道。电视上呈现的画面让人感觉美不美,是否有吸引力,会决定一档节目的成败。这话不耸人听闻。有人会说,80年代的综艺节目,布景简单,主持人穿的土,节目照样火。没错,是这样的,但前提是,那是80年代。80年代人们的审美和现代人的审美那是有天壤之别的。观众的口味很复杂,为什么节目就不能通过努力,尽量留住对综艺节目有不同需求的人呢?我想这也是每个综艺节目编导想做的事情。但《大国文化》目前尚未做到。
分为几点说一下:
1、郭德纲一出镜,就看到额头冒汗,到二十几分钟的时候脑门,脸颊,脖子,已经全是汗了,此时的嘉宾孙涛也油光满面的。又不是直播,中途补一补妆不是什么大问题,舞台上的严苛要求也是为了呈现出来更美的画面让观众看着舒心。
2、主持人亮相以后互相调侃一下后,立刻进入了答题环节,感觉好突兀,觉得怪怪的。虽然主持人出场简单介绍了一下节目的性质,但都是泛泛带过。我觉得应该做一个1分钟左右的宣传片,只要讲一下节目的性质、内容、方向,宣传片应该主持人出镜前就播放,或者让主持人在节目中里带出这个宣传片,一个节目介绍浓缩成一个一分钟的宣传介绍,等开播个10期以后观众都熟悉了,了解了,宣传片可以不再播了。
3、选择题的现场表演,我觉得很俗套,没有新意。虽然我不了解节目的制作过程,但我能想象到的是,导播喊开始,演员上台开始表演,一个选择题表演结束后,道具开始上,摆位置,对机位,然后导播又喊开始。太繁琐。不如事先录好,由主持人的口稿带出短片播放。
4、还是说下选择题的环节。让主持人念选择题的内容,不如找一个浑厚的男声,以画外音的形式播放,同时大屏幕配字幕,这样肯定会超越当前由主持人念的效果。
5、说说片头。一件古代器皿,一个穿着京剧的女性人物,几个简单的特效,几个字,就组成这样的片头,如果我是编导,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用。我可以说是粗制滥造吗?
6、说下灯光。四面都是黑色的,看起来有点像“好声音”的现场。模仿不丢人,好的东西借鉴过来很正常,但编导们没发现主持人和嘉宾的脸都黑黑的么。再看看“好声音”的主持人及选手的脸部光线。郭德纲的外号叫小黑胖子,但是在《非常了得》里也没看出来老郭有多黑,但是从这个节目里我看出来老郭确实是个小黑胖子,几位嘉宾的脸色也是灰头土脑,一副病怏怏的。
7、说下音效。后期灌装掌声做气氛是惯用的,但节目里用的这个掌声、欢呼声的音效肯定不是最好的,没有精挑细选的,更谈不上后期编辑或者处理一下再用。显然没用心。我是做声音工作的,如果需要这样的音效,我愿意提供。我收集的素材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甚至是自己录出来的。
8、再说一下字幕。在播放视频资料的时候,右上角标注的“资料:电视剧《甄嬛传》”需要用那么大号的字体么,而且还是个刺眼的白色。我认为这些字无须用这么大号、和这么刺眼的颜色,专业词语我不会,就做一个效果图吧,看看对比吧。第一张图是原图,第二张是我修改后的图,哪个看着舒服写?


9、尽量不要拍主持人看手卡的镜头。理由,说不太清。如果《大国文化》的编导看到我这个帖子,可以去找找其他目前比较火的综艺节目。我想有出现主持人看手卡的镜头,那应该是根据当时的剪辑需要而无法避免而为之的。
希望这个帖子有幸被编导看到,说对说错给节目当个参考。其实还有很多想法,但真的太困了,下次再细谈一下。
预祝这个节目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