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古琴吧 关注:66贴子:254
  • 4回复贴,共1

掏起~掩~(摘自龚一先生《我是这样教古琴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掐起”
“掐起”有明确的标准:即要有“共鸣”与“余音”。除了不可掐出“啪嗒啪嗒”的杂音外,还需讲究轻响的音量。杂音或音量过重过轻,都会破坏旋律的线条,更不用说音乐旋律对情感的表达。要使“掐起”成为旋律中的一环,有“共鸣”与“余音”,则需讲究方法。其方法是当“掐起”时必须大指与名指呈“匡”字形,名指必须用近小指一侧的指端按弦,压低手腕,大指掐弦的那一煞那是突然往上吊弦,切不可沿着琴面向边沿方向扒弦,那样必然会出现类似扒竹篱笆似的杂音。行进中的“掐起”,还必须在“掐起”前的一两个音时,左名指作好“匡”字形,随大指走音而移动。此时名指不可抬高,离弦只须1-2毫米,甚至可附在弦上与大指同时行进。在掐起时,名指还必须先于大指前一刹那按在弦上,不可象跷跷板那样的两头翘,出现名指打弦的声音。此技术我用了“带状行进”四个字概括,也就是在走音行进要“掐起”时,要带着“匡”字的形状。当一说“带状行进”,学生就明白了全部含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7-27 11:46回复
    “掩”
    所“掩”的音是旋律音中的组成部分,必须与旋律音的线条构成一体。常见有的演奏者“掩”出琴面的木板声,实是对旋律的破坏。“掩”的方法,是按着弦的名指与掌腕如同拿榔头的手臂,放松而自然地带有弹性地将榔头(大指)敲(掩)下去。榔头的垂点就是大指的“正位”,要“掩”出实在而厚润的声音。除外还需考虑“掩”音量的大小是否适合旋律线条的需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7-27 11:49
    回复
      白字先生,明明是 搯起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2-23 12: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