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很多农村都有求雨的风俗,凡遇到天旱无雨的时候,就要设坛祭拜,祈求龙王降雨救民,这种活动人们称之为“求雨。”
核桃园村也同其它农村一样,早就有遇旱求雨这种风俗。过去村里龙王庙中挂着一口钟,上面就铸有“大唐”等字样。村民对求雨这件事十分慎重,程序繁多,要求严格。
首先得经过村里的保长地方与村内的老汉们(即村内资深年长者)商讨决定,然后安排专人负责,组织人员分头去做各项准备工作。
开始求雨的头三天,是在龙王庙内设坛求雨,设坛完毕首先举行祈告仪式。有一人在龙王前宣读“祈文”,其内容主要是求龙王开恩降雨,拯救黎民,语言恳切而悲哀,可谓悲切切、凄惨惨的,此时其余之人均跪于庙前。读毕,有总管带着求雨的村民列队到官井(村里的一眼泉水井)去取水,各会的旗手和会鼓队走在前面,其后是一名抱着“净水瓶”的青年人。这“净水瓶”是很神秘的,外面用一块红布包着,两边还各有一人护卫着,到了官井,人们把泡在井里的丼绳绞上来,围着净水瓶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当看到瓶口棉捻动了一下,就算是取上水了,大概这也就意味着有水可求了吧。在这个取水的过程中,其他人都在井周围跪着,嘴里不断的念叨着——阿弥陀佛……。取回水后,把“净水瓶”恭恭敬敬地供奉在神台之上,这才开始跪香求雨。
其间村里十六岁以上的男性都要轮班跪香,每班一人跪一炉香,大约需一个小时。在跪香其间,有专人领喊“南无”,跪香着就接着喊“阿弥陀佛”,就这样不断的反复喊着。跪香的要求也很严格,如有的人跪累了,前爬后仰,东倒西歪,让老汉们看见了,就要罚再跪一炉香,有的甚至还挨老汉们的耳光。
在求雨期间的一切活动中,凡参加人员头顶都得戴个柳条圈,大街小巷每家每户也得放个水缸,倒上水,插上柳枝,还要贴上黄纸位牌。
另外,像以上说的举旗的、敲锣的、打鼓的、抱净水瓶的这些人员,都必须是属龙的才可。
还有就是不让妇女参加,就连取水的队伍走在大街小巷时也不准出来看,认为妇女看了不吉利。
如果三天之内没有求下雨来,可再续三天,但三天之后的续求,要迁到戏楼对面的官房里,重新设坛祭拜,把龙王请到官房里来。六天之内还没有下雨,还可再续三天,九天之内仍不下雨,即为求雨期满,遂撤坛罢求。
如果在求雨期间下了雨,就要兑现许下的愿。首先是“夸官”,人们用轿抬着龙王、龙母、大王、大母游行夸官,这夸官活十分隆重,参加的人很多,各会上的锣鼓旌旗全部出动,人们抬着四座轿从龙王庙出发,一直游行倒龙窝寺的玉皇殿前,这时有人还得向玉皇大帝宣读祭文,以表达对玉皇大帝的崇敬之情。
在夸官时,为了表示对神的诚意,参加夸官活动的人员都是赤脚,不准穿鞋。从龙王庙到龙窝寺的这段路程来回足有六里之多,过去的路又没有现在这样平整好走,人们却赤脚走路,足见当时人们的诚挚之心。
最后还要搭台唱戏,一般情况下都是唱三天大戏,也有时多唱几天的,这是给龙王唱的,以表谢意。
到五十年代初,村还组织求过一次雨,其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村民思想水平的提高,求雨之“灰”再未复燃。
核桃园村也同其它农村一样,早就有遇旱求雨这种风俗。过去村里龙王庙中挂着一口钟,上面就铸有“大唐”等字样。村民对求雨这件事十分慎重,程序繁多,要求严格。
首先得经过村里的保长地方与村内的老汉们(即村内资深年长者)商讨决定,然后安排专人负责,组织人员分头去做各项准备工作。
开始求雨的头三天,是在龙王庙内设坛求雨,设坛完毕首先举行祈告仪式。有一人在龙王前宣读“祈文”,其内容主要是求龙王开恩降雨,拯救黎民,语言恳切而悲哀,可谓悲切切、凄惨惨的,此时其余之人均跪于庙前。读毕,有总管带着求雨的村民列队到官井(村里的一眼泉水井)去取水,各会的旗手和会鼓队走在前面,其后是一名抱着“净水瓶”的青年人。这“净水瓶”是很神秘的,外面用一块红布包着,两边还各有一人护卫着,到了官井,人们把泡在井里的丼绳绞上来,围着净水瓶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当看到瓶口棉捻动了一下,就算是取上水了,大概这也就意味着有水可求了吧。在这个取水的过程中,其他人都在井周围跪着,嘴里不断的念叨着——阿弥陀佛……。取回水后,把“净水瓶”恭恭敬敬地供奉在神台之上,这才开始跪香求雨。
其间村里十六岁以上的男性都要轮班跪香,每班一人跪一炉香,大约需一个小时。在跪香其间,有专人领喊“南无”,跪香着就接着喊“阿弥陀佛”,就这样不断的反复喊着。跪香的要求也很严格,如有的人跪累了,前爬后仰,东倒西歪,让老汉们看见了,就要罚再跪一炉香,有的甚至还挨老汉们的耳光。
在求雨期间的一切活动中,凡参加人员头顶都得戴个柳条圈,大街小巷每家每户也得放个水缸,倒上水,插上柳枝,还要贴上黄纸位牌。
另外,像以上说的举旗的、敲锣的、打鼓的、抱净水瓶的这些人员,都必须是属龙的才可。
还有就是不让妇女参加,就连取水的队伍走在大街小巷时也不准出来看,认为妇女看了不吉利。
如果三天之内没有求下雨来,可再续三天,但三天之后的续求,要迁到戏楼对面的官房里,重新设坛祭拜,把龙王请到官房里来。六天之内还没有下雨,还可再续三天,九天之内仍不下雨,即为求雨期满,遂撤坛罢求。
如果在求雨期间下了雨,就要兑现许下的愿。首先是“夸官”,人们用轿抬着龙王、龙母、大王、大母游行夸官,这夸官活十分隆重,参加的人很多,各会上的锣鼓旌旗全部出动,人们抬着四座轿从龙王庙出发,一直游行倒龙窝寺的玉皇殿前,这时有人还得向玉皇大帝宣读祭文,以表达对玉皇大帝的崇敬之情。
在夸官时,为了表示对神的诚意,参加夸官活动的人员都是赤脚,不准穿鞋。从龙王庙到龙窝寺的这段路程来回足有六里之多,过去的路又没有现在这样平整好走,人们却赤脚走路,足见当时人们的诚挚之心。
最后还要搭台唱戏,一般情况下都是唱三天大戏,也有时多唱几天的,这是给龙王唱的,以表谢意。
到五十年代初,村还组织求过一次雨,其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村民思想水平的提高,求雨之“灰”再未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