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我们讲到了用“v+动介”表示将来时态,这一次我介绍一个类似的用法,就是“动了”。“动了”犹如“做....时候”、“做....时。”而且是将来、以后做甚麽的时候。由于归化城区有一些老并州人,所以老派归化方言也写作“老”、“咾”、“劳”,音老,轻声。
如:
“你回动了,记住带上。”
“吃饭动了,吼我声。”
“修房动老,我过个。”
“你多会儿过个动了,别忘了....”
以上例句的“动了”均可用“时”或“的时候”替换。但是只限于将来时。对于“过去”和“正在”发生的,不能用“动了”,一般用“那(音ni或者neq)/乃会儿(阵儿)”,这时就变成名词了。如:
“新收下的五个孤儿正是长身子那阵儿。”
“富贵在大家都饿的走不动路乃会儿,....”
下面的句子则可以将“时”或“时候”改为“动了”。如:
“咱家无牛,入种时(动了)赶节令,地多了管顾不过来。”(咱们家阙牛,下种的时候得追上时节,土地多了也无法一一兼顾(晋语中的“过来”除了和国语一样表“过来”之外,还表示“能做好”))
“担的时候(动了),汗流支(zeq)背,思慕起愚公移山,又就不累了。”(扛起扁担的时候,汗水湿了后背,想起愚公移山,也就感觉不累了)
当然,与用作“动词”的“动了”就根本不是一个意思了。如:
“动了刑法,狗日的还不服软。”
“几句话说的他动了心。”
“听着那首《千万次的问》,我动了感情,流下了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