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57,794贴子:12,554,143
  • 3回复贴,共1

马勇:甲午战争深刻改变20世纪世界格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寄希望于俄国等国调停,李鸿章在战前数月内未全力进行战备工作,而日方却连续调兵遣将。图为1894年日本陆军野战炮兵第1联队正在东京准备出发。(资料图片)
  甲午战争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将一个完整的近代中国一分为二,先前相对比较从容的“学习西方”(中体西用)大致结束,一个追赶型、赶超型的“学习东方”由此开始。
  对世界而言,甲午战争的影响过去也没有被充分认识,列强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但这场战争也深刻改变了19世纪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远东岛国日本由此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过10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又过20年,日本操纵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在欧亚大陆深深打进一个楔子,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导。
  中国亚洲主导地位遭颠覆
  日本至今仍然是世界多元政治格局中一个格外重要的因素,而其起始点就是甲午战争。日本能在后来给西方列强帮忙或添乱,在某种意义上说,与西方列强的分裂、绥靖、不负责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表面上看,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为朝鲜前途而战:日本主张朝鲜独立,中国认为朝鲜是自己的藩属。尽管中国经过南部边陲诸藩国越南、缅甸等相继脱离的阵痛,但朝鲜毕竟扼住了中国政治中心的咽喉,距离北京太近,因而中国不能像对待越南、缅甸那样听之任之。中国的“朝鲜方略”并非无可挑剔,但应看到,自中国在1882年帮助美、英、法、德诸强与朝鲜达成通商协议,不仅用“大国均势”维持了东北亚稳定,而且使整个亚洲显得更加开放、更具活力。世界资本在这个时候大幅度东移亚太,亚太成为19世纪晚期世界经济最有希望的中心,与中国的地位、思路以及在亚洲的影响力相互关联。
  日本的目标不是要让朝鲜更开放,而是对中国的朝鲜宗主权不满。日本在1876年与朝鲜签订的《江华条约》明确认定,朝鲜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没有宗主国。此举确实是乘人之危而置中国于尴尬境地,以为一纸协议就可以否定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日本没有料到中国稍后的“大国均势”策略,更没有料到中国派出一个强势人物袁世凯。日本在朝鲜半岛控制权的失落是甲午战争的主因,所以日本政府不仅要通过这场战争夺回朝鲜、东北亚的主导权,还要刻意羞辱中国,颠覆中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中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西方势力东来前,“中国的世界秩序”就是一个客观存在。西方势力东来,主要还是与中国打交道,尽管也有许多不愉快、挫折,甚至军事冲突,但总体而言,至甲午战前,西方诸大国与中国已构建起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贸易关系”,各国商品、资本都在不断地输入中国。中国30年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成绩,与这些西方国家的侵入、贸易、交流,以及非常重要的技术转让也不无关系。


IP属地:江苏1楼2014-08-03 12:06回复
     西方纵容日本向中国发难
      就甲午战争的具体进程而言,李鸿章在战前的犹豫徘徊,中国政府在战与和之间的犹豫不决,其实都与西方列强的态度有关。西方列强一方面不希望中日两国因朝鲜前途而开战,影响远东的自由贸易;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对中国牢牢控制住朝鲜半岛也有不满,他们纵容、默许乃至暗中支持日本发难,挑战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
      实事求是地说,西方列强对日本的默许、支持获得了回报,它们确实在战后通过日本获得了许多新的利益,比如《马关条约》强行要求中国打开了外国资本自由进出的通道,“日本臣民”可以凭借这个条约到中国各通商口岸自由办厂,享受优惠。各国根据“利益均沾”原则,在战后都相应获得了这个权利,各国抢占中国市场的洼地,向中国大幅度输出资本,均获得巨大的经济报偿。但在政治上,各国通过这场战争的收获、损失则各不相同。
      就地缘政治而言,俄国在朝鲜半岛与日本有利害冲突,因而当中日两国1894年春在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时,俄国以无法置身局外为由,派遣军舰进入仁川,密切监视局势发展。
      中日直接冲突使俄国觉得机会来了,他们在战争爆发前夕,以调停者身份向中日两国喊话,希望两国以大局为重,化解危机。
      俄国的姿态迎合了李鸿章的心情,李鸿章本来就不认为中国有必要为朝鲜前途与日本打仗,所以当俄国人表示愿意介入调停时,李鸿章乐于认同,以为可以借此拉拢俄国对付日本。1894年6月20日,李鸿章与俄国公使喀西尼在天津举行会晤,直接建议喀西尼请俄国政府出面劝阻日本,让日本与中国一起从朝鲜撤兵,缓解半岛局势。俄国政府正在寻找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契机,李鸿章的邀请使他们找到了一条捷径。
      6月25日,俄驻日公使希德罗渥奉命求见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向其转达中国政府要求与日本从朝鲜共同撤军的意思,并表达了俄国政府的关切和对中日共同撤兵、然后再会商善后的期待。对于俄国政府的这些外交活动,李鸿章给予很高评价,甚至将俄国视为此次化解朝鲜危机的主要倚仗。他在当天致电朝廷说,俄国的外交施压应能发挥作用,假如日本仍不愿听从劝说,不愿撤兵,那么就电报俄廷,建议俄人必须用压服办法才能使日人屈服,相信和平的外交手段一定能化解此次危机。
      日本政府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俄国的建议,明白表示朝鲜问题将严格限制在中日两国之间,第三国不得干预。日本的强硬态度深刻影响了俄国,俄国稍后即向中国政府表示了自己的为难。实际上,俄政府内部机会主义情绪在急剧升温,他们期待在这场战争中坐收渔利。
      俄国不介入让李鸿章非常生气,因为俄国先前坚定介入的态度让李鸿章近乎彻底放弃了战争准备,几个月的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日本向朝鲜调兵遣将,而中国则按兵不动。


    IP属地:江苏2楼2014-08-03 12:07
    回复
        与俄国立场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英国是最早进入东方的西方国家之一,在远东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英国尽管对中国的许多政策,甚至对中国的“朝鲜政策”相当不满,但英国确实不愿发生战争,不愿战争影响英国在远东的经济利益。所以,英国最初也相当积极地介入调停,不希望中日两国大动干戈,引发战争。但当日本政府拒绝第三国介入后,英国的绥靖主义情绪急剧扩散,坦率承认调停失败,默许日本对中国的强硬立场。
        英国绥靖主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日本,所以当中国政府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兵时,日本军舰毫不犹豫地向英国商船、国旗开炮。中国租用英国商船运兵,不排除具有些许拉英国下水的意思,但我们看到,在“高升”号事件上,英国并没有因为日本的蛮横无理而愤怒,甚至不愿意与日本进行交涉。英国当然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看起来是日本胜利了,英国也没有多大直接损失,但英国“世界第一”的老大地位,其实就是从甲午战争开始一落千丈,渐渐沦为二等的。
        与俄国立场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英国是最早进入东方的西方国家之一,在远东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英国尽管对中国的许多政策,甚至对中国的“朝鲜政策”相当不满,但英国确实不愿发生战争,不愿战争影响英国在远东的经济利益。所以,英国最初也相当积极地介入调停,不希望中日两国大动干戈,引发战争。但当日本政府拒绝第三国介入后,英国的绥靖主义情绪急剧扩散,坦率承认调停失败,默许日本对中国的强硬立场。
        英国绥靖主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日本,所以当中国政府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兵时,日本军舰毫不犹豫地向英国商船、国旗开炮。中国租用英国商船运兵,不排除具有些许拉英国下水的意思,但我们看到,在“高升”号事件上,英国并没有因为日本的蛮横无理而愤怒,甚至不愿意与日本进行交涉。英国当然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看起来是日本胜利了,英国也没有多大直接损失,但英国“世界第一”的老大地位,其实就是从甲午战争开始一落千丈,渐渐沦为二等的。


      IP属地:江苏3楼2014-08-03 12:07
      回复
        来源:参考消息


        IP属地:江苏5楼2014-08-03 1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