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吧 关注:333贴子:1,911
  • 11回复贴,共1

宋代历史上没有这个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8-03 13:26回复
    史料记载:


    2楼2014-08-03 13:31
    回复
      “仁宗认母”这一事件整个过程,也与包拯毫无关系。


      3楼2014-08-03 13:35
      回复
        这件事发生在仁宗亲政之前,也就是(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时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本被派到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任职,由于包拯为孝敬年事已高的双亲,请求回到家乡附近任职,于是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但由于还不在父母身边,包拯又辞职回家,孝养双亲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才在亲友劝告下,离家去天长县(今属安徽)任职,而这时他已经40岁,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去过京城,哪能帮助仁宗寻找生母呢!


        4楼2014-08-03 13:36
        回复
          关于赵帧的身世,


          5楼2014-08-03 13:38
          回复
            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6楼2014-08-03 13:38
            回复
              事实也大体如此。


              9楼2014-08-03 13:39
              回复
                然而,传闻毕竟不是事实。


                12楼2014-08-03 13:40
                回复
                  蒙受了20年的欺骗,生母也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当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惊无异于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作出处理。此时的仁宗不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听说自己的亲生母亲竟死于非命,他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仁宗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15楼2014-08-03 13:41
                  回复
                    史家诠


                    17楼2014-08-03 13:42
                    回复
                      她少年时母亲一病而亡,外 祖家中也门庭衰弱、人丁稀少,最后只剩了刘德妃一个人无依无靠,朝暮为饮食发愁,好几次要想悬梁自尽。一天她无意中立在门前,一个相士走过见了德妃,便从上至下,看得发呆。德妃见此不觉脸上一红,对那相士说:“你不走路,向我看些什么?”相士说:“我并非存什么歹意,只因你的品貌大贵。我一生相人甚多,今天遇见你这相貌,还是第一次。”德妃正在穷极无聊的时候,听了相士的话,心中不觉一动,便问他:“我是贫寒之人,没有相金与你的,休要讲谎话骗人了。”相士说:“我并不要你的相金,请将手伸出与我一看,就可断定。”德妃被他打动了心,将一双芊芊玉手伸出来。相士一看,连连说:“后妃之相,后妃之相。”


                      19楼2014-08-03 13:43
                      回复
                        德妃想自己贫困到这般田地,又处在僻陋的乡间,哪里来的后妃呢?但是自从听得相士的话以后,就把自尽的念头打消了。每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把相士的话拿来宽解自己。


                        20楼2014-08-03 1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