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评析】 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评析】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