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风雨断了山路,这里与世隔绝;有先生传道授业,这里通向世界
这里群山环抱,出山得跋山涉水步行几个小时,遇到刮风下雨会交通中断,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地方。
这个地方地处英德市横石水镇境内,里面有一所“迷你”学校,学校只有一名老师和四名学生———这是广东省内最小的一所小学,学校的名字叫“唐皇山瑶族小学”。
迷你小学,没有体育用具
唐皇山位于英德东部与翁源县交界处,距市区约80公里。山里有一条瑶族村,有十多户瑶胞共30多人。1987年前后,为了让这里的少数民族学龄儿童能够上学,英德市投资5000元,在这里用土砖建起了一所有着三间房屋的小学,这就是唐皇山瑶族小学。
小学已经十分陈旧,课室只有20平方米左右,四周的墙壁因年久失修开始出现指头般大小的裂缝。四名小学生正端坐在桌前听讲,已经发白的黑板前,校长兼老师晁石万正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
学校没有操场,没有体育用具。学校与外界的联系全靠一部老款手机,由于山上信号不好,上课的时候晁石万会将手机吊在学校不远处一户村民门前的柱子上,以便能接收到山外发来的短信。
他是老师,是益友和保姆
一身古铜肤色的晁石万衣着朴素,却十分整洁。“这里是世外,但不是桃源。”晁石万说道。因为太偏远,外地教师都不愿到这里教书,此前也来过几位当地教师,但都是教了一年半载就离开了。
晁石万是当地瑶族人,16岁那年从东华镇温塘山搬到了唐皇山,1987年从连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此任教,那年他20岁,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20年来,晁石万一直居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厨房兼卧室的低矮昏暗的土房里,他的妻子在横石水服装厂打工,除了每月几次的夫妻相聚,每天陪伴他的就只有一台电视机。
学生的家长白天要上山打猎或砍柴,照顾这些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晁石万身上,放学后,还要细心地照顾他们玩耍和吃饭。但晁石万说:“我爱这里的孩子,心中有一种美好的愿望,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四个学生,三姐弟和堂妹
晁老师是学生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
10岁的邵青霞是班长,她的年龄最大。另外三个同学分别叫邵碧霞、邵莹娟和邵威雄,年龄分别在8岁和9岁之间,其中邵青霞、邵莹娟和邵威雄是亲姐弟,邵碧霞则是他们的堂妹。这四个学生从来没出过山,甚至连五星红旗的样子他们也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
采访中,这四名小学生都说长大了要考大学。他们知道,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大山。
这里群山环抱,出山得跋山涉水步行几个小时,遇到刮风下雨会交通中断,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地方。
这个地方地处英德市横石水镇境内,里面有一所“迷你”学校,学校只有一名老师和四名学生———这是广东省内最小的一所小学,学校的名字叫“唐皇山瑶族小学”。
迷你小学,没有体育用具
唐皇山位于英德东部与翁源县交界处,距市区约80公里。山里有一条瑶族村,有十多户瑶胞共30多人。1987年前后,为了让这里的少数民族学龄儿童能够上学,英德市投资5000元,在这里用土砖建起了一所有着三间房屋的小学,这就是唐皇山瑶族小学。
小学已经十分陈旧,课室只有20平方米左右,四周的墙壁因年久失修开始出现指头般大小的裂缝。四名小学生正端坐在桌前听讲,已经发白的黑板前,校长兼老师晁石万正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
学校没有操场,没有体育用具。学校与外界的联系全靠一部老款手机,由于山上信号不好,上课的时候晁石万会将手机吊在学校不远处一户村民门前的柱子上,以便能接收到山外发来的短信。
他是老师,是益友和保姆
一身古铜肤色的晁石万衣着朴素,却十分整洁。“这里是世外,但不是桃源。”晁石万说道。因为太偏远,外地教师都不愿到这里教书,此前也来过几位当地教师,但都是教了一年半载就离开了。
晁石万是当地瑶族人,16岁那年从东华镇温塘山搬到了唐皇山,1987年从连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此任教,那年他20岁,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20年来,晁石万一直居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厨房兼卧室的低矮昏暗的土房里,他的妻子在横石水服装厂打工,除了每月几次的夫妻相聚,每天陪伴他的就只有一台电视机。
学生的家长白天要上山打猎或砍柴,照顾这些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晁石万身上,放学后,还要细心地照顾他们玩耍和吃饭。但晁石万说:“我爱这里的孩子,心中有一种美好的愿望,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四个学生,三姐弟和堂妹
晁老师是学生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
10岁的邵青霞是班长,她的年龄最大。另外三个同学分别叫邵碧霞、邵莹娟和邵威雄,年龄分别在8岁和9岁之间,其中邵青霞、邵莹娟和邵威雄是亲姐弟,邵碧霞则是他们的堂妹。这四个学生从来没出过山,甚至连五星红旗的样子他们也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
采访中,这四名小学生都说长大了要考大学。他们知道,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大山。